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发展观问题上的重大转变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设想,并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发展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曾经走了很大的弯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由于国内外风云变幻,加之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党在这两大问题上都出现了严重失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犯了扩大化的错误,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和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进而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在建设的规模速度问题上犯了“大跃进”的错误,结果欲速不达,事与愿违。这两方面的错误又相互影响,恶性发展,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国民收入损失达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能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
  邓小平在反思这段历史时这样说过:“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造成的结果是:“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他还举例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正是有这种深刻的反思,他得出的结论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粉碎“四人帮”以后,虽然“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了,但在“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下,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内“抓纲治国”,结果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两年徘徊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会议还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还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由于这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的徘徊局面,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向全党提出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强调指出,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设想,党的十三大还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家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强调: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使我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不论国内外风云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没有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决心,全党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的“三步走”的宏伟战略,前两步均提前实现,我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于一个紧要关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低潮,长期以来的东西方两极冷战局面结束了。世界的这种大变动、大改组,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发生困惑。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他强调提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特别强调指出,不要搞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关于计划和市场的问题,他深刻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有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这些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开好党的十四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做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上个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既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整个社会充满了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是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高速而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发展道路成功的根本所在。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能够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道路。
  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努力奋斗,特别是经过90年代以来的加速发展,到1995年,我国经济提前实现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当全国人民为实现跨世纪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1997年2月19日不幸逝世,全国各族人民陷入极大的悲痛中。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对此,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大会规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于2000年春天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还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些,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从片面盲目发展到全面科学发展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这里既有市场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的问题,也有市场经济固有缺陷带来的问题,等等。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关于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经典里有过深刻的分析,即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及资本积累规律等,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有其优点,是配置资源和提供激励的有效方式,效率高,有活力。另一方面,也存在明显缺陷,带有盲目性、无序性等,如不加以限制,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发生两极分化,破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水资源频频告急,土地资源亮起了红灯,环境污染事件屡屡出现……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又如,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知名品牌,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换来微薄的利益,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因此,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再如,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按照2006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全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收入将近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3600元。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看,“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警戒线。统计显示,全国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人均工资水平之比已经从2000年的2.63∶1扩大到2005年的4.88∶1。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告诉我们:如果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下去,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完成。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观就是“科学发展观”。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明确地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6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站在时代高度,既坚持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深刻地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改革创新,着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更加突出地讲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强调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新探索,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又是这个理论体系中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引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新的胜利。
其他文献
孤儿是特殊的社会成员。在孤儿成长的不同阶段,教育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针对已经成年,即将步入社会的孤儿学生来说,职业教育显着尤为的重要和特殊。作为一名孤儿职业教
“如是禅意”是一个于2016年4月17号开幕的画展名字,本次画展展期一个月,展览地点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汇联艺术馆。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86年以来,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五年为一轮,至今持续已达40年的全民普法教育。所谓普法教育,是指以推进依法治国为目的,以提升全民族法治素养为目标
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生态护坡在保持传统护坡的防洪功能的同时,更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与周围景物相协调,更重要的是,生态护坡适应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是防洪护
为加强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支架状态控制,减少因倒架事故引起的工作面减产、停产及工伤事故,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出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预防倒架事
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该如何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确立移动媒体优先的发展战略,又该怎样对新闻产品进行“转型升级”、打造立体传播矩阵?在
<正>中=中国摄影王=王怀贵中:你这组作品为什么叫&#39;摄影涂鸦&#39;?王:&#39;涂鸦&#39;一词起源于我国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后逐渐演变成了带有时代色彩的艺术
上市公司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先锋,是地区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信用程度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结果的成败。市场经济、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三者相辅相成,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当前物权立法中的难点问题。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人们早已形成共识。然而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涉及公有制这一敏感的政治问题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分析个案来得出一般性的认识。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郭亮社区的概况和治理结构;第二部分从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