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D-scan Ⅲ评价白内障术后前囊膜缩窄激光处理疗效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ao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OPD-scan Ⅲ像差仪在白内障术后前囊膜缩窄中早期诊断和激光处理前后视觉质量改善分析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诊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前囊膜缩窄患者13只眼进行平均发病时间统计,患眼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检查,OPD像差仪行散瞳至5 mm以上行眼像差检查和后照法影像记录.对所有患眼行Nd-YAG激光前囊膜多点松解切开.激光处理前与激光处理后1、2、4周及2、6、12、14月随访,平均最终随访时间(10.83±1.94)月.比较主要视觉症状改善率、球柱镜漂移量、眼内总像差值、眼内低阶及高阶像差值、视觉质量提升值.结果 所有患眼出现视觉症状平均时间为术后(6.55±1.33)周,平均缩窄直径(3.67±0.59) mm.激光处理前后平均视力提高(0.90±0.71)行,主要视觉症状改善率100%.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曲线4 mm面积比(AreaRatio,AR)由(19.02±2.31)提升至(36.5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激光前后总像差从(3.62±4.80)下降至(2.03±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眼内高阶像差由(2.03±1.31)下降至(0.38±0.14),眼内低阶像差tilt (S1)值(1.16±0.36)下降至(0.59±0.43),二者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光术后4周无复发.结论 白内障术后前囊膜缩窄出现视觉症状常见于术后6周左右,早期发现处理有利于迅速改善视觉症状,避免远期并发症和二次手术.OPD像差仪检查对评价前囊缩窄治疗前后疗效和视觉质量改变,具有良好临床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以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T-PKP)为对照评价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FS-PK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FS-PKP47例48只眼,T-PKP40例40只眼。评价术后1周、1、3、6、10、12、18及24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CA)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改良型角膜内皮移植术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20例,按术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由同一术者行不撕除内皮的改良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EK)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于术后1、3、6个月及1、2年行视力、眼压、裂隙灯、角膜内皮镜、角膜地形图、眼前节OCT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对比两组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2 000个/mm2(低ECD组)与ECD>2 000个/mm2(正常组)两组角膜内皮细胞经该手术后的改变。方法收集术前ECD≤2 000个/mm2及同时段术前ECD>2 000个/mm2患者各59例。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定期随访(术后1、3月,1年)共3次,
目的评估RK术后白内障患者应用SRK-T公式、HOFFER-Q修正公式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RK术后白内障患者14例(22只眼)。根据不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分为2组,对不同公式计算的术后等效球镜和术后等效球镜与目标屈光度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矫正视力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后表面散光对总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病例研究。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7例97只眼,术前行pentacam检查,分析角膜后表面散光、总角膜散光、模拟角膜散光的分布及相关性,采用算术法和矢量法分析总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差异。结果角膜后表面散光的算术平均值为(-0.28±0.18)D,大于0.5 D的患眼占14.4%,其中88.7%为逆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为顺规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在伴有虹膜后粘连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福州东南眼科医院诊治的陈旧性前葡萄膜炎伴有虹膜后粘连白内障患者36例45只眼,所有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0.5者25只眼(55.6%),0.3~0.5者14只眼(31.1%),0.1~0.25者6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前未发现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8例(18只眼)。其中7例患者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联合环扎术,7例行单纯外加压术,4例行单纯环扎术。6例患者行视网膜下液外引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18例患者有2例未复位,余均复位良好,复位率88.9%。结论巩膜扣带术是治疗术前未发现
目的探讨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分期手术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1例43只眼,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分期手术组先行小梁切除术,择期行白内障手术;而联合手术组同期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两种方案进行术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以探讨其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60例PACG患者和同期60名体检中心健康人进行C677T多态性与PACG的相关性分析。比较PACG与正常人MTHFR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纳入分析,两组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在PACG组分别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