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春季嘉德拍卖会,张大千一幅泼彩作品《爱痕湖》拍出1.008亿元的天价。名人书画转手几次之后,就产生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巨额利润,难怪有人惊呼“艺术品暴利仅次于军火”。
利令智昏,而暴利之下必不太平。有人煞费苦心地制造字画、玉器、陶瓷的赝品,以假乱真来牟利;有人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掷千金,最后购得一堆假画假玉,苦不堪言。
赝品横行伤人心
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高回报以鱼目混珠的高风险为代价。同时,高仿品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高超,有时连鉴定专家都难辨真假。
目前,大洋彼岸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艺术品展览。英国国家美术馆向来收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它现在向公众展示的40件“前世界名画”全是赝品,而曾经却被该馆当成宝贝。鉴定专家通过X光探测、色素分析、木材的年轮分析等技术,才最终揭开了这场惊天骗局。
英国国家美术馆拥有处于时代尖端的技术,也有博闻多识的鉴定专家,曾经也被假画蒙蔽住了,更别说行业经验不足的普通投资者了。
吴冠中《池塘》赝品油画一事在收藏界和拍卖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上海一投资者在拍卖会上花230万巨款购买吴冠中画作《池塘》,拍得画作后有人质疑可能有假,后来主人带着油画找到吴冠中先生,吴冠中认定该画系伪作并在外裱玻璃上题写“此画非我所作”。
一心投资艺术品,偏偏出手就是赝品的案例已经见怪不怪,并不是缺少火眼金睛,可恨造假者的招数层出不穷。
造假作伪招数多
字画造假成本低廉的方法便是用茶水熏蒸。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看上去经历了岁月的沉淀。
字画作假有常见几种方法:勾描线条,着色填墨——用纸或绢覆于字画原作上,用细炭条或尖铅笔双勾描下线条轮廓,如果是书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绘画,则按线条轮廓对照原作模仿着色。改头换面,张冠李戴——利用残破字画或无款字画,采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种手段,将无款作品变成有款作品,将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将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临摹伪造,鱼目混珠——仿品字画在我国流传已久,有同时代的仿品,也有后人仿古人的伪品,如明代沈周、仇英和清代郑板桥、王石谷,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人,本人在世时就有模仿品,仿得像的传到后世很难辨别真伪。
而瓷器的鉴赏没有书画那般细致难捉摸,在古玩市场上很畅销,赝品也是最多的。因为瓷器造假最容易,一些造假手法让人真假难辨。
首先按照古代瓷器的样子做出一个新瓷,但是新瓷表面很光亮,光泽咄咄逼人,作假的第一步是消光。用化学药品侵蚀、用含有油类的软布打磨、放在泥土中浸泡、放在烟火旁熏烤的方法都可以去掉瓷器的新光。剩下的就是做旧:用人尿加消毒液,将瓷器泡进去。泡半年后,洗掉瓷器本身的颜色,最后在去釉的瓷器上画出古色古香的图案、喷出仿古的釉色。一番加工,就产生了仿古瓷器的赝品。
玉器的作假方法也不断翻新,但主要用烟火熏、用带颜色的水煮、硝酸腐蚀的办法来“做古”,还有用胶水涂在玉器上,然后深埋黄土中,一段时间后,玉上生出黄土锈,非常像挖掘出来的“古玉”。
揭开造假行业链
做一幅假画,造一件假瓷器,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当无数的艺术赝品汇集成为一个文物交易市场,当一批又一批的赝品贩卖者走街串巷地兜售,一个庞大的艺术品造假行业悄然成形。
北京市潘家园市场是国内著名的古玩玉器聚散地,客人可以跟店主直接订货,店主会在厂子里定做,工厂还有技术研发人员。景德镇的陶瓷享誉全世界后,景德镇的窑火大烧特烧起来,经营高仿品的瓷商们把精美陶瓷出口到海外,有些产品后来就莫名其妙地被当做文物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上……
有专家说,从文物仿制、运输到最终的销售,艺术品造假的产业链条现在拥有超过10万从业者,每年收入超过百亿元,收藏品市场滋生了一条贪婪的寄生虫。
古玩市场有个千年不变的行规:买假不退。这一不合理的行规更是助长了制假造假的嚣张气焰。而目前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去保障文物购买者的利益。因此近年来,要求对收藏品市场、艺术品市场进行打假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
也有专家呼吁中国需要完善专家队伍建设。只有专家体系完善了,投资者才能放心地去购买,也能从假文物流通的各个环节上进行遏制。
为了维护正常的艺术品流通与收藏的市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建立一部完整统一的相关法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已经迫在眉睫。
编辑/王翠萍
利令智昏,而暴利之下必不太平。有人煞费苦心地制造字画、玉器、陶瓷的赝品,以假乱真来牟利;有人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掷千金,最后购得一堆假画假玉,苦不堪言。
赝品横行伤人心
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高回报以鱼目混珠的高风险为代价。同时,高仿品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高超,有时连鉴定专家都难辨真假。
目前,大洋彼岸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艺术品展览。英国国家美术馆向来收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它现在向公众展示的40件“前世界名画”全是赝品,而曾经却被该馆当成宝贝。鉴定专家通过X光探测、色素分析、木材的年轮分析等技术,才最终揭开了这场惊天骗局。
英国国家美术馆拥有处于时代尖端的技术,也有博闻多识的鉴定专家,曾经也被假画蒙蔽住了,更别说行业经验不足的普通投资者了。
吴冠中《池塘》赝品油画一事在收藏界和拍卖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上海一投资者在拍卖会上花230万巨款购买吴冠中画作《池塘》,拍得画作后有人质疑可能有假,后来主人带着油画找到吴冠中先生,吴冠中认定该画系伪作并在外裱玻璃上题写“此画非我所作”。
一心投资艺术品,偏偏出手就是赝品的案例已经见怪不怪,并不是缺少火眼金睛,可恨造假者的招数层出不穷。
造假作伪招数多
字画造假成本低廉的方法便是用茶水熏蒸。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看上去经历了岁月的沉淀。
字画作假有常见几种方法:勾描线条,着色填墨——用纸或绢覆于字画原作上,用细炭条或尖铅笔双勾描下线条轮廓,如果是书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绘画,则按线条轮廓对照原作模仿着色。改头换面,张冠李戴——利用残破字画或无款字画,采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种手段,将无款作品变成有款作品,将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将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临摹伪造,鱼目混珠——仿品字画在我国流传已久,有同时代的仿品,也有后人仿古人的伪品,如明代沈周、仇英和清代郑板桥、王石谷,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人,本人在世时就有模仿品,仿得像的传到后世很难辨别真伪。
而瓷器的鉴赏没有书画那般细致难捉摸,在古玩市场上很畅销,赝品也是最多的。因为瓷器造假最容易,一些造假手法让人真假难辨。
首先按照古代瓷器的样子做出一个新瓷,但是新瓷表面很光亮,光泽咄咄逼人,作假的第一步是消光。用化学药品侵蚀、用含有油类的软布打磨、放在泥土中浸泡、放在烟火旁熏烤的方法都可以去掉瓷器的新光。剩下的就是做旧:用人尿加消毒液,将瓷器泡进去。泡半年后,洗掉瓷器本身的颜色,最后在去釉的瓷器上画出古色古香的图案、喷出仿古的釉色。一番加工,就产生了仿古瓷器的赝品。
玉器的作假方法也不断翻新,但主要用烟火熏、用带颜色的水煮、硝酸腐蚀的办法来“做古”,还有用胶水涂在玉器上,然后深埋黄土中,一段时间后,玉上生出黄土锈,非常像挖掘出来的“古玉”。
揭开造假行业链
做一幅假画,造一件假瓷器,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当无数的艺术赝品汇集成为一个文物交易市场,当一批又一批的赝品贩卖者走街串巷地兜售,一个庞大的艺术品造假行业悄然成形。
北京市潘家园市场是国内著名的古玩玉器聚散地,客人可以跟店主直接订货,店主会在厂子里定做,工厂还有技术研发人员。景德镇的陶瓷享誉全世界后,景德镇的窑火大烧特烧起来,经营高仿品的瓷商们把精美陶瓷出口到海外,有些产品后来就莫名其妙地被当做文物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上……
有专家说,从文物仿制、运输到最终的销售,艺术品造假的产业链条现在拥有超过10万从业者,每年收入超过百亿元,收藏品市场滋生了一条贪婪的寄生虫。
古玩市场有个千年不变的行规:买假不退。这一不合理的行规更是助长了制假造假的嚣张气焰。而目前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去保障文物购买者的利益。因此近年来,要求对收藏品市场、艺术品市场进行打假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
也有专家呼吁中国需要完善专家队伍建设。只有专家体系完善了,投资者才能放心地去购买,也能从假文物流通的各个环节上进行遏制。
为了维护正常的艺术品流通与收藏的市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建立一部完整统一的相关法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已经迫在眉睫。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