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根本,而在語文教育中尤以诗词教学为重中之重。我们经常说兴趣往往是学生不断学习不竭的动力。近年来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种大形势下,如果还是以往那种较为死板的诗词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积极性。老师可以适当使用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将同类诗词进行对比,降低教学难度。本文便对小
学语文高年级“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以诗解诗
唐宋的诗词是中国古代人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而诗词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减少和当今社会白话文大行其道的原因,使得诗词教学受到了严重阻碍,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认为如想要改变现有的诗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比情景描写,领悟诗人情感
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将同类型的诗词进行多方对比,总结其中的异同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初步使学生了解诗词的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在讲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及《西江月》这两首诗词时,首先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首诗词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所写。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辛弃疾发扬了豪放派。老师还可以就诗词中的相关景色描写进行讲述,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写出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其中以“忽”表示雨势突然,其中翻墨凸显了乌云密布,白雨跳珠显示了雨势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雨过天晴后的愉悦旷达心情;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辛弃疾的《西江月》进行对比讲解,其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出了深夜的幽静,惊鹊,鸣蝉以动寓静,丰年,蛙声,表现了诗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这首词表现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两首诗都借助不同的方式,体现了自己愉悦的心情,通过诗词对比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用词方式,提高对诗词的理解程度。
二、分别讲述诗意,体会诗人性格
以诗解诗的主要目的在于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对诗人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了解诗人的性格,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含义以及诗词所涉及的情感。
例如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全诗以醉为主线看来描写,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轼的豪放的性格,其次老师还可以苏轼的写作方式来讲述,书写用词一般是人物性格的体现,比如苏轼在这首诗里,像“黑云翻墨”,“水如天”,“卷地风”等,都体现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而对比之下,辛弃疾则相对较弱,虽然人们说东坡词阔,稼轩词豪。但是辛弃疾的性格多少还是不够大气,比如他的《西江月》中,后四句也是在写景,用词却凸显了他安静,喜悦的内心,这种用词正好体现了,辛弃疾虽然豪气冲天,但有时也难免会略有惆怅之情,与此同时,老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比如辛弃疾日后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可谓是豪气冲天,但最后却以“可怜白发生来结尾,这说明在辛弃疾的内容卖多少还是有意思柔情。而苏轼的词,历来以大气著称,无论是“酒酣胸胆尚开张”,还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类似的描写,都展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人物性格。通过相关诗词用词比较,以诗解诗,对比诗人的性格,使学生提高学习诗词的能力。
三、结合文本内容,讲述诗词特点
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讲述诗词内涵,助学生领悟诗词的特点。例如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全诗通过云雨风晴等四个字词,将望湖楼上风雨前后的相关景色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并通过相应的修辞与夸张等手法,将诗词的美学达到极致;此外在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说”,“听”等重点字词为主要线索,表现了对丰收年景的无限憧憬,以“惊”,“鸣”体现了夜晚幽静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舒适自得的心情。通过两诗重点字词的毕竟,使学生更加便捷的领悟诗词中的相关含义,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的“以诗解诗”诗词教学并不是十分困难,实行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触动学生的内在情绪。这首先需要老师将同类诗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其次,还要分别讲述重点字词,进行通俗解释,在讲解过程中体会诗人的不同性格;最后以诗眼为突破口,找出重点词句或者千古名句结合文本内容,分别讲述诗词特点,总结其中的异同点并加以分析诗词内涵。
参考文献:
[1]赵培宇.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22+134.
[2]张伟娜.小学语文古诗词以“诗解诗”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84-85.
学语文高年级“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以诗解诗
唐宋的诗词是中国古代人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而诗词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减少和当今社会白话文大行其道的原因,使得诗词教学受到了严重阻碍,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认为如想要改变现有的诗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比情景描写,领悟诗人情感
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将同类型的诗词进行多方对比,总结其中的异同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初步使学生了解诗词的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在讲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及《西江月》这两首诗词时,首先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首诗词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所写。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辛弃疾发扬了豪放派。老师还可以就诗词中的相关景色描写进行讲述,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写出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其中以“忽”表示雨势突然,其中翻墨凸显了乌云密布,白雨跳珠显示了雨势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雨过天晴后的愉悦旷达心情;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辛弃疾的《西江月》进行对比讲解,其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出了深夜的幽静,惊鹊,鸣蝉以动寓静,丰年,蛙声,表现了诗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这首词表现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两首诗都借助不同的方式,体现了自己愉悦的心情,通过诗词对比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用词方式,提高对诗词的理解程度。
二、分别讲述诗意,体会诗人性格
以诗解诗的主要目的在于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对诗人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了解诗人的性格,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含义以及诗词所涉及的情感。
例如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全诗以醉为主线看来描写,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轼的豪放的性格,其次老师还可以苏轼的写作方式来讲述,书写用词一般是人物性格的体现,比如苏轼在这首诗里,像“黑云翻墨”,“水如天”,“卷地风”等,都体现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而对比之下,辛弃疾则相对较弱,虽然人们说东坡词阔,稼轩词豪。但是辛弃疾的性格多少还是不够大气,比如他的《西江月》中,后四句也是在写景,用词却凸显了他安静,喜悦的内心,这种用词正好体现了,辛弃疾虽然豪气冲天,但有时也难免会略有惆怅之情,与此同时,老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比如辛弃疾日后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可谓是豪气冲天,但最后却以“可怜白发生来结尾,这说明在辛弃疾的内容卖多少还是有意思柔情。而苏轼的词,历来以大气著称,无论是“酒酣胸胆尚开张”,还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类似的描写,都展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人物性格。通过相关诗词用词比较,以诗解诗,对比诗人的性格,使学生提高学习诗词的能力。
三、结合文本内容,讲述诗词特点
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讲述诗词内涵,助学生领悟诗词的特点。例如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全诗通过云雨风晴等四个字词,将望湖楼上风雨前后的相关景色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并通过相应的修辞与夸张等手法,将诗词的美学达到极致;此外在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说”,“听”等重点字词为主要线索,表现了对丰收年景的无限憧憬,以“惊”,“鸣”体现了夜晚幽静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舒适自得的心情。通过两诗重点字词的毕竟,使学生更加便捷的领悟诗词中的相关含义,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的“以诗解诗”诗词教学并不是十分困难,实行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触动学生的内在情绪。这首先需要老师将同类诗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其次,还要分别讲述重点字词,进行通俗解释,在讲解过程中体会诗人的不同性格;最后以诗眼为突破口,找出重点词句或者千古名句结合文本内容,分别讲述诗词特点,总结其中的异同点并加以分析诗词内涵。
参考文献:
[1]赵培宇.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22+134.
[2]张伟娜.小学语文古诗词以“诗解诗”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