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县域银行资金供求格局分析:以乳山市为例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了一些新变化、新动向。本文结合新形势下乳山市经济金融实际,从银行资金供求的角度,对县域资金流动性进行了分析判断,提出了促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民营担保机构在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持和培育了一部分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本文通过剖析正反2家民营担保机构经营成败的原因,探求民营担保机构持续生存、良好发展的道路。
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一种联系,是各种自然、社会因素对金融行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状况、区域信贷资产分布状况以及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相关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的调查及部分省份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认为,实体经济基础的变动对金融业的影响是直接并且巨大的,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基础的改进完善是最为直接有效的。
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保持和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处于改革时期的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找出与城市一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差距,找出制约其盈利水平提高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早尽快提高其盈利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金融创新是推动银行发展的动力,而产品创新历来是金融创新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自下而上的产品自主创新日趋活跃,对其信贷运营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的个案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产品创新影响银行信贷运行的各种效应,并就如何推动银行信贷产品的创新,加强规范引导,防范业务风险,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自2003年改革以来,在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化解历史包袱、增强“三农”服务意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改革成果明显低于预期目标。要实现农村信用社财务可持续发展和“花钱买机制”目标,参与改革各方应尽职尽责,共同促进改革深化,有效支持“三农”发展。
央行内审部门、内审部门职能与内控机制建设是为防范内部操作风险而设置的内部职能部门及制度系列,具有不同的职能和作用。内审部门是内设机构,内控制度分散于各个职能部门。当前有相当部分的人没有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本文拟从其职能和地位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还其本来的面目,并为防范央行内部操作风险而提出相关的设想。
流动性过剩是最近我国经济金融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控制和回收流动性也就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本文对我国流动性过剩涵义、表现及货币政策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对货币政策化解流动性过剩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得出货币政策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实证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基层人民银行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发布和共享平台,政府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和融资条件,金融机构信贷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缺失,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有效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层央行职责调整实施,欠发达地区的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履行职能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本文在对部分地市中心支行履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中,相对于财政投资和自筹资金,信贷资金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作用是最显著的,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退出,受到冲击最大的也是县域经济。研究银行信贷资金与县域经济的相互影响,有助于理清经济发展过程中信贷投入与产业投资的内在关系,分析经济与金融互动发展的最佳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