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国家大事,你会想到什么?
身处2019年,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国庆大阅兵亦或是中美贸易战。然而,当国家大事真正来临的那一刻,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只能从铺天盖地的新闻中知道有些事很重要,但究竟有多重要,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却无法感同身受。但是作为亲历者,每当想起那些发生过的大事件,当时的感觉和一起经历过的人就像是被时间镀上了一层迷人的滤镜,融进了血液里,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热血情节”。
比如对大多数“90后”而言,2008年一定是你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年。那一年,你的人生第一次经历大悲大喜,你知道了什么是“多难兴邦”,你也看过了“一夜鱼龙舞”,十年后再回首,大家还会说起那年的5月12日在哪里,上几年级。也会问你,8月8号的那一天,和谁一起看的奥运会开幕式。
“90后”们慢慢长大,8年过去,你又匆忙瞥了一眼里约奥运会,电视里传来女排夺冠的新闻,父母激动落泪,看见你诧异的眼神,他们嫌弃地说:“你不懂,我年轻那会儿,女排可厉害了,‘铁榔头’谁不知道呀。”说到年轻的时候,他们眼里闪着光,你知道了那时候,他们一起熬夜看球,那时候,他们最喜欢的歌叫《我的中国心》。你忽然想起他们也曾在最好的年华见证了香港的回归,然后把燃起的滔滔家国情怀变成了一首又首《东方之珠》,“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成为了你儿时的摇篮曲。
小时候,我们对祖国种种纪念日的记忆都停留在书本里,停留在睡前奶奶总爱唠叨的上个世纪。那时我们不知,历史书上的那些日子,也是许多人年轻的日子,是许多人奋斗的日子。陈凯歌回忆起12岁的时候说,“那年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虽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场面宏大,难忘至今。”那是1964年10月16日,放学回家的他看到了漫天的《人民日报》遮天蔽日,报纸下的人们奔走相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
那个年代的人们,靠报纸和收音机知天下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也同樣被定格在报纸和收音机里,那个声音、那个手势便成为那个年代的青年人一生中永恒的记忆。
青春从不缺席,举国上下,有些人正青春,有些人的青春已经逝去,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有这么一部电影,让每一代人都能看到自己年轻的样子,它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和其他献礼片不同,《我和我的祖国》由7个单元组成,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个重大历史事件,不讲伟人,只述说一个个亲历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故事。就是这一个个普通但又不平凡的故事为14亿中国人谱写了同一首青春之歌。
★★★★★
《前夜》: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且亲手按动电钮,让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不久之前,中央档案馆刚刚公布了彩色版的开国大典记录,一切看起来很顺利。然而电影却告诉了我们这面国旗升起背后的艰难故事。
《前夜》的开头,就是国民党间谍的狙击枪和手榴弹,还有随时可能起航的轰炸机。这正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国民党反动派撤离大陆时留下了2万多名特务,并且在国内的国民党据点还没有彻底清除,他们随时有可能派遣轰炸机孤注一掷前来轰炸。
所以,当时开国大典的一切准备工作严格保密,且进行得非常仓促。但是在这重要的时刻,即使仓促,大典也不能失败、不敢失败。电影里,负责电动升旗装备的林治远承诺“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然而就在开国大典举行的前一夜,国旗、国歌、阻断球,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出现。为了筹到一块制作红旗的红绸子,林治远激动地说道:“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最终,问题一个个解决了,解决它们的不是技术人员,也不是军人,而是愿意拿出红绸子的街坊邻居,愿意捐出自己珍贵录音机的普通百姓,以及愿意把实验室仅存一块样板铬拿出来的清华化学系教授……在正式的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终于可以迎风飘扬,向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面对立国大事这一题材,导演摒弃了对宏大事件的叙述,反而从最细微的升旗人手,告诉观众:小到电动升旗都那么不容易,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
《相遇》:哪有轻易的现世安稳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巨响!自此中国得以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而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中国人骄傲欢呼的背后却是一群日以继夜投入这项使命的无数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他们为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隐姓埋名,远离爱情和亲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相遇》的男主角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一场实验室意外中,他因核辐射而身染重病,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10月16日当天,他偷溜出医院,坐上一辆公交车,却偶遇了自己三年来都未曾联系的女友,而他们却不能相认——不仅因为自己是参加原子弹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保密身份;更因为自己时日不多,唯有隐瞒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他来说,一个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说的委屈和遗憾;而对于爱人来说,你失踪了3年,我便坐这路车3年,只为再次遇到你,你不与我相认,我便把往事说给你听,直到等到你的回眸。这次的相遇既是重逢,也是永别! 哪有轻易的现世安稳,
不过是有人为你耗尽年华!
我们被他们感动,这种感动并不来自于集体的光辉成就,而是来自无名者的默默隐忍。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背诵原子弹爆炸的历史意义,却从没想过这件事背后的个体印痕。而《相遇》却从极为微观的视角出发,还原了一场“身不在场的原子弹爆炸”,将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娓娓道来。是啊,哪有轻易的现世安稳,不过是有人为你耗尽年华!
★★★★★
《夺冠》:那一天,所有的欢呼都为中国女排
《夺冠》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充满了欢笑与泪水。这是个有关中国女排的故事,更是80年代上海人的故事。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对战美国队。与此同时,上海的某个弄堂里也热闹似赛场,这是一个弄堂只有一台电视机的年代,街坊四邻们都围着小男主角冬冬家的电视机看女排的赛事直播。因为电视信号总是时好时坏,大人们让冬冬举着天线不要动,可他的内心却进行着一场专属小朋友的矛盾挣扎:他喜欢的小女孩小美要去美国定居了,他还没能和小美告别,还没能亲手把礼物送给小美,可是邻居们还要看比赛,该如何选择,他陷入了两难。在挣扎过后,他还是选择了扶着天线,直到比赛结束,而他也错过了小美。
最后,中国女排赢了,整个弄堂里的人都兴奋地又哭又笑,他也又哭又笑。只是他与他们,哭和笑的好像不是一件事,但又好像是一件事。这一天,他懵懂中经历了人生的首次告别,也在所有的欢呼声中上了一堂关于民族自豪的启蒙课。
这个平淡的故事背后,是10岁的小男孩冬冬的成长史,也是关于责任,关于承担,关于舍己为人,关于时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岁的冬冬还无法理解,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街坊邻居对女排比赛的热忱是为了什么,但是在那一瞬间,他披着床单用尽全力支起天线的时候,他并不后悔。那一刻,少年冬冬的形象顿时脱离了生活的繁琐和平淡,充满了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便是平淡生活中的诗意,也是大事件下小人物的人生况味。
★★★★★
《回归》: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如今,當大家再谈起对香港的印象,可能是时尚博主口中的八九十年代“港风”,可能是电影博主怀念的八九十年代港片,也可能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响彻中华的《东方之珠》。但香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关于香港回归的记忆,仍与许多细节一起,藏在往事里,藏在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先生与英方16轮正式谈判争取的两秒钟里,藏在7月1日零分零秒准时升起的五星红旗里,还藏在一个小小的手表里。154年的血脉分离,寸土必争,分秒必争!香港这条回归路漫长坎坷亦波澜壮阔,背后是无数幕后英雄不舍昼夜的血泪史。
香港有着很多人的繁华梦,也包含着故事《回归》中,一间小小的修表铺里,一个来自佛山的修表师傅无尽的乡愁。关于历史的记忆在他这里是为迎接祖国和平统一历史时刻,他修的一块表,他亲自参与了这场与英国争分夺秒的升旗仪式。
历史书上记载着无数大人物的事情,而许许多多小人物的命运,如同修表师傅一样,裹在时代里,在无意识的时候,与大事件对接,见证了振奋人心的时刻。
★★★★★
《北京你好》:2008,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记忆
多难兴邦,2008年发生了什么?这一年,汶川一场8.0级的大地震,带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这一年,无数人前赴后继,无数人负重前行,物资、捐款、人员源源不断地流入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这一年,在雪灾、地震、藏独之后,2008年8月8日,这个东方大国用一场惊艳的奥运开幕式又骄傲自信地出现在世界眼前。
谈到奥运该谈些什么?恢宏大气的场馆,还是比赛中的关键时刻?而《北京,你好》的导演宁浩说,我们不如聊聊奥运的时候,北京人的生活。于是便有了这个在北京街道发生的热热闹闹的中国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北京,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的人生第一乐事是吹牛,牛皮没吹起来,妻子就跟他离婚了,还带走了儿子。好不容易幸运地抽中一张奥运门票想给儿子当生日礼物,却被搭车的四川小孩儿强买了。不乐意的张北京追着小孩儿跑遍了好几个胡同,跑进了医院,折腾一番,却最终把奥运门票心甘情愿送给了四川小孩儿。
为什么呢?这孩子来自汶川—-那一年,让万众揪心痛哭的汶川,无数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这个孩子也是。
张北京就是个普通人,有着市井小民的滑头小智慧,自娱自乐的生活情调。只不过当时运气好点,离奥运近点儿,有着普通人都有的同情心和留在心底的那份善良,做了一个下意识的决定,帮一个经历了灾难的孩子完成梦想,也因此,变得可爱。
而他的面孔便是中国人的面孔,他的样子就是北京的样子。
★★★★★
《白昼流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白昼流星》的故事十分浪漫,将“新农村扶贫”和“航天航空事业”两件大事融在一起,相互牵引。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航天科技与扶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要有一天,能在白昼里看到流星,人们在这片穷土上的日子才会兴旺起来”,这是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流传下来的传说。一则传说便点明了《白昼流星》的主题:扶贫。
故事的主角李叔是年轻时就到内蒙古插队的知识青年,作为旗长和扶贫负责人,50年来,他帮助很多人走出了贫穷,自己却累出了病,在他人生的终点,遇到了两个孩子沃德乐和哈扎布。沃德乐和哈扎妄想不劳而获,还进过少管所,是李叔善待了他们,可是他们却偷走了李叔的救命钱。李叔没有让警察带走这两个孩子,而是带他们去追“星星”,当神舟十一号飞船返航的降落伞从天边飞过来的那一刻,他们看到了“白昼流星”,也看到了希望。他们的命运就这样和“神十一”浩大的历史场景融合在了一起。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哈扎布在扶受伤的羊羔时,李叔对他说:“不要一直扶,要让他自己站起来。”“站起来”三个字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中国航天事业,也是无数正在从精神和经济上站起来的贫困村镇。
★★★★★
《护航》:中国空军花木兰,闪耀祖国天际线
《护航》聚焦的是阅兵式上的“后备飞行员”的故事。纵观女主角吕潇然的人生,其实贯穿了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全部历程,从对于飞行的渴望,到选择“备飞”的孤独,在梦想与平凡之间她选择了梦想,在个人荣誉和国家利益之间,她却第一次后退了一步牺牲了自己。
她不能正式上台的理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只有最优秀、最全能的飞行员,才能做到最完美的替补,成为飞行表演的最大保障。身为队长的她,只能成为后备的人选。
《护航》通过飞行时不断偶发的主体回忆,来打捞、回溯吕潇然的心路历程_从孩童到少年时光,再到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类挫折。她要打败性别观念的禁锢,要在无法兼顾爱情与事业这件事上做出抉择。这些回忆连同“护航飞行”的主线,塑造起了鲜活的形象。
每一个幕后不能上场的平凡者,她们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挖掘、被书写。中国空军花木兰,闪耀祖国天际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就是护航的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讲述的是国家载入史册的历史,亦是每个中国人的成长史。是70年来无数人的青春岁月和记忆共振,也是无数人一生中,最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