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四)水下机器人助力南极科考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3日凌晨1点,罗斯海海域,极昼的太阳依旧挂在天边,在海面上反射出片片耀眼的光斑。“雪龙”号船长朱兵和几位考察队员在驾驶台用望远镜仔细搜寻着海面,终于,一个橘黄色的“鱼雷”状物体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发现了,发现了,船首1点钟方向!”随着一声呼叫,“雪龙”号迅速接近被发现的物体,遥控、挂钩、起吊……半个小时后,该物体被缓缓地吊上甲板,现场一片欢腾。这便是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成功回收“探索1000”自主水下机器人(以下简称“探索1000”)的一幕。

探秘南极罗斯海


  罗斯海是片有故事的海域。
  这里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1911年,挪威籍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从这里登陆,经过数月跋涉,最终抵达南极点,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登上南极点的勇士。
  这里孕育着南极最大的陆缘冰架“罗斯冰架”,火山、冰架以及融化的海冰共同形成了罗斯海独特的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价值不容小觑。
  2020年1月1日,“雪龙”号抵达罗斯海后,将重约1.3吨的“探索1000”布放到水下,用来进行海洋剖面要素观测作业。
  “探索100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机器人,长约7米,主要由探测载荷、浮力调节、控制导航、能源、推进等模块组成,艉部装有螺旋桨,可以2~5节的速度在水下航行,最大作业深度为800米,最长航程约1 000千米。2019年,“探索1000”首次应用于我国南极科考,完成了3个小时的试验探测,成功验证了该机器人在极区环境下的导航能力、浮力调节能力和自主航行能力等。此次是它第二次在南极进行作业,预计将在水下连续工作35个小时。

旗开得胜返回母船


  1月3日0时30分,“探索1000”项目现场执行人姜志斌和队员孙波通过操作水面控制单元开始回收“探索1000”。
  “定位数据显示,该机器人位于距船头 1 000米处。”完成操作后,姜志斌和队友拿起望远镜仔细寻找“探索1000”的身影。
  “探索1000”提前被設置好了航线,可自行返回“雪龙”号附近海域,但由于阳光反射,海面波光粼粼,“探索1000”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被发现。
  半小时后,队员们成功发现了“探索 1000”。眼见“探索1000”被成功回收,姜志斌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探索1000”在南极海域最长时间的一次水下作业。
  “探索1000”此次冰海之行可谓收获颇丰——完成了17个剖面探测,获取了海流、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溶解氧等一系列水文数据。它的安全回收和正常作业,也为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发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材料的导热系数对于减小温升至关重要。此外,介电常数较低的印制电路板材料也会比介电常数较高的材料产生的损耗小、热量少。一般而言,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线路板材料,如高导
<正> 提起松下幸之助,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就是他,在1917年用仅有的一百元积蓄,创办了松下电器公司,并凭着顽强的信心和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与胆识,将松下公司发展为今天拥有
渭河盆地是秦岭山前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接受大量秦岭造山带的沉积。建立渭河盆地沉积物物源示踪体系,对了解渭河盆地和秦岭的盆山耦合关系及其周缘构造-沉积演化均具有重要
以乙酰乙酸叔丁酯为起始物料,经亚硝化、烷基化、水解、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得到氨曲南杂质。相比原先的母液浓缩制备方法,该新方法收率高,成本低,原料易得且反应条件温和。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湖泊保护与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出台已久,明确要求各地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江河湖库养殖行为
受当前社会背景的影响,在对现阶段我国传统住区人居环境的认知的前提下,结合传统住区形制在国内外形成的渊源,对传统住区由来形成的外显特征和开放街区在政策文件相关解读中
在印制电路板生产制作过程中,高多层厚铜背板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文章主要介绍一种30层厚铜板的制作难点和解决方案,为类似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乌沙卡海洋世界坐落于南非的海港城市德班,是非洲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拥有海洋馆、水上乐园、危险动物园、丛林树上乐园等众多功能区。海洋馆  海洋馆分地上、地下两个部分。地上部分由一艘巨大的废弃货船改造而成,船舱内仍旧保持着当年的样子,家具、装饰品、木酒桶、钢炮等物品随处可见,让你在欣赏海洋生物的同时,体验一回古时候的航海生活。  地下展缸中展示了10000余种海洋生物。在这里,你能看到印度洋和大西洋独
阐述了刚挠印制板先冲外形,然后铣外形配合成型工艺的刚挠结合区域披锋问题分析,并通过铣板路径设计、数控铣设备的主轴反转功能、铣刀的受力点调整等研究来改善毛刺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