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5.1%,水田成为森林中的岛屿,为有机稻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县农业部门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有机稻生产,有机稻生产按照有机稻生产要求进行,使用非转基因种子,土壤有机方法培肥,开展生物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科学开展田间管理,确保有机稻质量达标,目前有机稻生产呈现良好的势头。
【关键词】有机稻生产;基地要求;技术
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是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1%。全县有山场230万亩,有耕地24.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6万亩,水田成为森林中的岛屿。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日平均气温为15.2℃,无霜期达到224天,为有机稻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县农业部门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有机稻生产,有机稻生产势头很好,效益可观,全县有机稻生产及技术如下:
1.近年有机稻生产现状
2011—2014年,全县分别在里山区太平畈乡的高山铺村、太平村、王家店村以及经济开发区满路桥村,建立了有机稻生产基地3500亩并开展有机稻生产,有机稻生产品种为“皖粳90、皖稻72、中籼723、南粳9108”等品种,按照有机稻生产技术要求实施,一般有机稻生产亩产量达到300公斤左右,几年来生产的有机稻谷(转换期)统一加工,包装,销售,价格高于非有机稻米3-4倍,试销态势良好,目前有两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县有机稻生产的主体,他们正在申报稻米的有机认证工作,为全县有机稻米产业发展创造了很好前景。
2.主要生产技术
2.1生产基地要求
2.1.1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
基地的田块尽量集中连片,其内不能夹杂非有机农产品生产田块,主要选择在低山、或丘陵区的冲畈田; 有机米生产基地与常规生产基地之间必须有隔离带(如农田道路、人工林等),或设立不少于10米以上的缓冲带。隔离带或缓冲带应有明显 的标志,缓冲带上种植的农作物,必须按照有机方式栽培管理和收获,且收获的产品仅能作常规产品销售;有机米地块周围2k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电镀、水泥、工矿企业、医院等)。
2.1.2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
有机米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518环境质量标准; 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3中有关蔬菜类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即便排放达标的各种污水,废水;有机米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5二级标准。
2.1.3转换期的生产基地要求
有机米生产基地的转换期一般为24个月。转换期内,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恢复有机地块的生态系统的活力,降低土壤有害物质的含量,不断提高基地的环境质量。
2.2使用品种和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
2.2.1品种选择
(1)应使用有机种子和种苗。(2)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3)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4)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作物品种。
2.2.2土壤培肥
(1)提倡种植豆科作物进行土壤培肥。(2)在土壤培肥计划中,一定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其中的生物活性。(3)非人工合成的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而不可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物。矿物肥料必须保持其天然组分,禁止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
2.3生产操作的主要技术
2.3.1有机水稻育秧技术
(1)品种选择。每年根据市场需要相应调整,2014年使用的主要品种是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南粳9108”。(2)秧田。选用土壤质地好、草害少、近水源、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地块作旱育秧苗床,可用菜园地或其他熟地做苗床。苗床在年前及早春季节用有机肥①进行培肥,播种时亩秧田施用150kg商品有机肥。(3)种子处理。晒种:种子阳光下晒1-2天(非成品种子需泥水选种),1%石灰水浸种2天,预防病虫害。浸种后淘洗干净,进行日浸夜露常温催芽,到根长半谷粒,芽尖露出后播种。(4)播种量。亩用种量根据品种类型确定,常规粳稻3-4kg,杂交稻种1.5kg。(5)秧田管理和防虫措施。播种后按照旱育秧要求管理好苗床,防止烧芽,防止鼠、雀危害;培养健壮秧苗。秧龄手工插秧的25-30天。
2.3.2大田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第一次机械耕翻前,施用每亩350kg的有机肥和50kg菜籽饼作为基肥,第二次旋耕整平,田面高差不超过3cm。(2)移栽。5月20日左右开始移栽,栽插质量要求,行株距均匀,宽行窄株、行株距为23cm×13cm,亩栽基本苗7-8万, 6月上旬所有田块栽插结束。(3)肥水管理。追肥:移栽后5-7天,追施商品有机肥每亩50-60kg,严重落黄的地块隔5-7天再追施30-50kg,施肥时间比非有机水稻栽培提前3天左右。水浆管理:根据水稻生长规律,以好气灌溉为原则,浅水栽插,浅水勤灌促分蘖,分蘖后期适度搁田,够苗后田间断水烤田,孕穗期浅水勤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4)草害防治。杂草诱发防除:在插秧前15-20天,对前茬田块灌溉一次“跑马水”诱发杂草生长,再进行耕翻,压低杂草基数,利用雨天或灌溉湿地诱发杂草生长,插秧前二次耕翻灭草。以苗压草、以水压草:通过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和科学的水浆管理措施,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稻鸭共作: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活动混水,抑制杂草生长。人工灭除:在不适宜养鸭的田块和养鸭不能消除的杂草,以人工耘耥除草,人工拔除稗草、三棱草等恶性杂草。(5)病虫害防治。防治对象: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插秧后至9月份,平均每20-30亩安装一张宽频高压杀虫灯诱(下转第22页)(上接第7页)杀稻飞虱、螟虫等趋光性害虫,每天清理接虫袋并灭杀活虫。稻鸭共作:在田间养鸭,利用鸭子爱吃活虫的特性灭虫,秧苗活棵后开始放养幼鸭,日出后放入田间,日落时赶回鸭舍,严防疾病感染和死鸭丢落田间,造成病毒传播降低成活率,水稻抽穗后、齐穗前鸭子离田饲养。生物农药防治:7月中旬防治纹枯病、白背稻飞虱、纵卷叶螟等,7月底8月初,防治纵卷叶螟、纹枯病、三化螟,8月中旬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等叶部病害,8月下旬至9月初防治三化螟、稻飞虱、稻曲病等。可选用青虫灵(BT)每次50-70克或者0.5%清源保(苦参碱)50-50mg兑水喷施,三天后喷第二次。水稻稻瘟病使用石硫合剂或石灰水进行防治。 [科]
【关键词】有机稻生产;基地要求;技术
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是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1%。全县有山场230万亩,有耕地24.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6万亩,水田成为森林中的岛屿。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日平均气温为15.2℃,无霜期达到224天,为有机稻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县农业部门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有机稻生产,有机稻生产势头很好,效益可观,全县有机稻生产及技术如下:
1.近年有机稻生产现状
2011—2014年,全县分别在里山区太平畈乡的高山铺村、太平村、王家店村以及经济开发区满路桥村,建立了有机稻生产基地3500亩并开展有机稻生产,有机稻生产品种为“皖粳90、皖稻72、中籼723、南粳9108”等品种,按照有机稻生产技术要求实施,一般有机稻生产亩产量达到300公斤左右,几年来生产的有机稻谷(转换期)统一加工,包装,销售,价格高于非有机稻米3-4倍,试销态势良好,目前有两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县有机稻生产的主体,他们正在申报稻米的有机认证工作,为全县有机稻米产业发展创造了很好前景。
2.主要生产技术
2.1生产基地要求
2.1.1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
基地的田块尽量集中连片,其内不能夹杂非有机农产品生产田块,主要选择在低山、或丘陵区的冲畈田; 有机米生产基地与常规生产基地之间必须有隔离带(如农田道路、人工林等),或设立不少于10米以上的缓冲带。隔离带或缓冲带应有明显 的标志,缓冲带上种植的农作物,必须按照有机方式栽培管理和收获,且收获的产品仅能作常规产品销售;有机米地块周围2k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电镀、水泥、工矿企业、医院等)。
2.1.2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
有机米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518环境质量标准; 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3中有关蔬菜类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即便排放达标的各种污水,废水;有机米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5二级标准。
2.1.3转换期的生产基地要求
有机米生产基地的转换期一般为24个月。转换期内,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恢复有机地块的生态系统的活力,降低土壤有害物质的含量,不断提高基地的环境质量。
2.2使用品种和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
2.2.1品种选择
(1)应使用有机种子和种苗。(2)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3)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4)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作物品种。
2.2.2土壤培肥
(1)提倡种植豆科作物进行土壤培肥。(2)在土壤培肥计划中,一定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其中的生物活性。(3)非人工合成的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而不可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物。矿物肥料必须保持其天然组分,禁止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
2.3生产操作的主要技术
2.3.1有机水稻育秧技术
(1)品种选择。每年根据市场需要相应调整,2014年使用的主要品种是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南粳9108”。(2)秧田。选用土壤质地好、草害少、近水源、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地块作旱育秧苗床,可用菜园地或其他熟地做苗床。苗床在年前及早春季节用有机肥①进行培肥,播种时亩秧田施用150kg商品有机肥。(3)种子处理。晒种:种子阳光下晒1-2天(非成品种子需泥水选种),1%石灰水浸种2天,预防病虫害。浸种后淘洗干净,进行日浸夜露常温催芽,到根长半谷粒,芽尖露出后播种。(4)播种量。亩用种量根据品种类型确定,常规粳稻3-4kg,杂交稻种1.5kg。(5)秧田管理和防虫措施。播种后按照旱育秧要求管理好苗床,防止烧芽,防止鼠、雀危害;培养健壮秧苗。秧龄手工插秧的25-30天。
2.3.2大田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第一次机械耕翻前,施用每亩350kg的有机肥和50kg菜籽饼作为基肥,第二次旋耕整平,田面高差不超过3cm。(2)移栽。5月20日左右开始移栽,栽插质量要求,行株距均匀,宽行窄株、行株距为23cm×13cm,亩栽基本苗7-8万, 6月上旬所有田块栽插结束。(3)肥水管理。追肥:移栽后5-7天,追施商品有机肥每亩50-60kg,严重落黄的地块隔5-7天再追施30-50kg,施肥时间比非有机水稻栽培提前3天左右。水浆管理:根据水稻生长规律,以好气灌溉为原则,浅水栽插,浅水勤灌促分蘖,分蘖后期适度搁田,够苗后田间断水烤田,孕穗期浅水勤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4)草害防治。杂草诱发防除:在插秧前15-20天,对前茬田块灌溉一次“跑马水”诱发杂草生长,再进行耕翻,压低杂草基数,利用雨天或灌溉湿地诱发杂草生长,插秧前二次耕翻灭草。以苗压草、以水压草:通过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和科学的水浆管理措施,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稻鸭共作: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活动混水,抑制杂草生长。人工灭除:在不适宜养鸭的田块和养鸭不能消除的杂草,以人工耘耥除草,人工拔除稗草、三棱草等恶性杂草。(5)病虫害防治。防治对象: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插秧后至9月份,平均每20-30亩安装一张宽频高压杀虫灯诱(下转第22页)(上接第7页)杀稻飞虱、螟虫等趋光性害虫,每天清理接虫袋并灭杀活虫。稻鸭共作:在田间养鸭,利用鸭子爱吃活虫的特性灭虫,秧苗活棵后开始放养幼鸭,日出后放入田间,日落时赶回鸭舍,严防疾病感染和死鸭丢落田间,造成病毒传播降低成活率,水稻抽穗后、齐穗前鸭子离田饲养。生物农药防治:7月中旬防治纹枯病、白背稻飞虱、纵卷叶螟等,7月底8月初,防治纵卷叶螟、纹枯病、三化螟,8月中旬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等叶部病害,8月下旬至9月初防治三化螟、稻飞虱、稻曲病等。可选用青虫灵(BT)每次50-70克或者0.5%清源保(苦参碱)50-50mg兑水喷施,三天后喷第二次。水稻稻瘟病使用石硫合剂或石灰水进行防治。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