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面对单晶硅高功率绿光飞秒激光加工的影响

来源 :表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晶面取向对飞秒激光刻蚀加工硅的影响.方法 采用515 nm绿光高功率飞秒激光器,通过改变激光平均功率和扫描次数,对硅(111)和(100)面进行刻蚀加工,对比研究两个晶面的凹槽刻蚀深度和凹槽底部粗糙度差异.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研究不同晶面在飞秒激光刻蚀加工中的微观行为特性,对比硅不同晶面的非晶化阈值和烧蚀阈值,同时对比不同晶面的非晶化能力和再结晶能力.结果 随着激光平均功率和扫描次数的增大,激光刻蚀形成的凹槽越来越深,相同条件下,硅(111)面的凹槽深度比(100)面的凹槽深度更大,且硅(111)面凹槽底部的粗糙度比(100)面凹槽底部的粗糙度更大.当凹槽刻蚀深度达到300μm时,(111)面的凹槽深度比(100)面约深20μm,粗糙度约高4μm.通过EBSD技术获得硅两个晶面的非晶化阈值,两个晶面的非晶化阈值近似,约为0.16 J/cm2.在相同的非晶化阈值下,(111)面的非晶程度比(100)面大.在较少的激光扫描次数下,观察到硅(111)面的激光吸收率比(100)面高.结论 晶面取向不仅影响到飞秒激光多脉冲作用下硅的微观结构,而且还影响到硅的宏观飞秒激光加工效果.加工参数相同时,(111)面单晶硅的刻蚀深度明显大于(100)面单晶硅,原因是硅(111)面的非晶化能力比(100)面强,导致(111)面吸收更多的激光能量,材料去除效率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或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或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按1∶1∶1随机分配为3个治疗组,其中A组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治疗,B组接受信迪利单抗单药治疗,C组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3组总缓解率(χ^2=7.222)、疾病控制率(χ^2=6.738)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