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下,终身锻炼习惯是关系学生一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加强小学体育阶段的锻炼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进行了重点探讨,旨在有效助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社会大众出现了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一系列的“现代病”。其中不乏许多未成年人的学生群体,尤其是小学生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由于生活不规律以及不注重体育锻炼,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也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强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意义重大。
1 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激发体育锻炼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期间,首先需要想办法调动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热情,尤其是要使小学生可以对体育锻炼活动本身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学习欲,这是其他体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离开了体育锻炼兴趣,小学生无法积极、自主地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各项体育项目以及相关活动当中,这同小学生自身的感性思维、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具有紧密联系。基此,在开展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期间,要彻底摒弃以往“师讲/示范+生学/练习”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一些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各种体育运动之前,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导入待学习的体育新知。比如,在指导学习篮球方面体育知识期间,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篮球比赛的精彩集锦或者教学视频,使学生可以在这些精彩篮球比赛画面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感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提前了解这些相关体育教学的知识,这样可以为后续的课堂体育教学做好铺垫。而在课中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机结合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活动,配合体育教学内容的融入,力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如“短跑+老鹰抓小鸡/变速跑/接力跑”、“跳远+跳皮筋/跳马/跳房子”等,借助这些多样化的趣味性体育教学内容展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期间还可以配合赏识教育思想融入,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2 制定體育锻炼计划,加强体育教学指导
小学生本身的自律性比较差,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而在体育教学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进而容易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以及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所以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加强小学生自身的体育教学指导作用,科学地制定小学体育锻炼计划,这样更有利于逐步提升小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效果。而在体育锻炼计划制定期间,需要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项目等相关体育锻炼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打球、早上晨跑、课间操、饭后散步等相关体育锻炼项目、时间等都要进行科学安排,确保自行制定的体育锻炼方案可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规律,避免因为过大的体育锻炼量而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甚至可能会使小学生出现损伤问题。与此同时,在设计体育锻炼计划期间,需要制定差异化、层次化的体育锻炼计划,具体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个人计划等进行科学设计,如有的学生喜欢踢足球,也有的喜欢打篮球,或者还有的学生喜欢跑步,所以教师要注意调查学生的体育锻炼喜好,之后结合他们的身体素质等情况,针对性设计适宜他们的体育锻炼计划,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效果。
3 传授体育锻炼方法,促进锻炼习惯形成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单纯依靠理论层面体育知识讲解是不够的,还要立足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升视角,积极传授给他们一些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与技巧,使他们掌握“捕鱼之技”,这样才能逐步使学生通过体会和感知体育锻炼之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例如,在平时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期间,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尝试与技巧,如体育锻炼需要适度,不宜过长或过短,否则都无法从整体上提升小学体育锻炼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过大体育锻炼量而诱发肌肉损伤等一些意外事故。又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形式,都可以结合它们的实际运动特征与基本规则,将一些锻炼的技巧与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在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可以自行按照标准方法与技巧来进行锻炼,避免因为关节活动不到位或错误锻炼方法而影响最终锻炼的质量。此外,还可以将一些体育运动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等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脚踝扭伤后如何应急处理,中暑后如何应急处理等等。
总之,锻炼习惯是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题中之义,会对学生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阶段,可以从创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体育锻炼兴趣出发,注重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传授体育锻炼方法,加强体育教学指导,力求可以逐步促进学生锻炼习惯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社会大众出现了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一系列的“现代病”。其中不乏许多未成年人的学生群体,尤其是小学生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由于生活不规律以及不注重体育锻炼,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也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强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意义重大。
1 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激发体育锻炼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期间,首先需要想办法调动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热情,尤其是要使小学生可以对体育锻炼活动本身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学习欲,这是其他体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离开了体育锻炼兴趣,小学生无法积极、自主地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各项体育项目以及相关活动当中,这同小学生自身的感性思维、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具有紧密联系。基此,在开展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期间,要彻底摒弃以往“师讲/示范+生学/练习”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一些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各种体育运动之前,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导入待学习的体育新知。比如,在指导学习篮球方面体育知识期间,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篮球比赛的精彩集锦或者教学视频,使学生可以在这些精彩篮球比赛画面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感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提前了解这些相关体育教学的知识,这样可以为后续的课堂体育教学做好铺垫。而在课中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机结合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活动,配合体育教学内容的融入,力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如“短跑+老鹰抓小鸡/变速跑/接力跑”、“跳远+跳皮筋/跳马/跳房子”等,借助这些多样化的趣味性体育教学内容展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期间还可以配合赏识教育思想融入,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2 制定體育锻炼计划,加强体育教学指导
小学生本身的自律性比较差,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而在体育教学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进而容易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以及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所以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加强小学生自身的体育教学指导作用,科学地制定小学体育锻炼计划,这样更有利于逐步提升小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效果。而在体育锻炼计划制定期间,需要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项目等相关体育锻炼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打球、早上晨跑、课间操、饭后散步等相关体育锻炼项目、时间等都要进行科学安排,确保自行制定的体育锻炼方案可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规律,避免因为过大的体育锻炼量而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甚至可能会使小学生出现损伤问题。与此同时,在设计体育锻炼计划期间,需要制定差异化、层次化的体育锻炼计划,具体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个人计划等进行科学设计,如有的学生喜欢踢足球,也有的喜欢打篮球,或者还有的学生喜欢跑步,所以教师要注意调查学生的体育锻炼喜好,之后结合他们的身体素质等情况,针对性设计适宜他们的体育锻炼计划,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效果。
3 传授体育锻炼方法,促进锻炼习惯形成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单纯依靠理论层面体育知识讲解是不够的,还要立足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升视角,积极传授给他们一些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与技巧,使他们掌握“捕鱼之技”,这样才能逐步使学生通过体会和感知体育锻炼之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例如,在平时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期间,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尝试与技巧,如体育锻炼需要适度,不宜过长或过短,否则都无法从整体上提升小学体育锻炼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过大体育锻炼量而诱发肌肉损伤等一些意外事故。又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形式,都可以结合它们的实际运动特征与基本规则,将一些锻炼的技巧与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在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可以自行按照标准方法与技巧来进行锻炼,避免因为关节活动不到位或错误锻炼方法而影响最终锻炼的质量。此外,还可以将一些体育运动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等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脚踝扭伤后如何应急处理,中暑后如何应急处理等等。
总之,锻炼习惯是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题中之义,会对学生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阶段,可以从创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体育锻炼兴趣出发,注重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传授体育锻炼方法,加强体育教学指导,力求可以逐步促进学生锻炼习惯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