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的院系文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iadufzx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社会文化的大视角审视了高职院校院系文化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高职院校院系文化的四个时代使命,提出了和谐高职院校院系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坚持高职教育文化定位不动摇,构建和谐院系文化体系不放松,丰富自主创新文化内容不自满,实施企业对接文化战略不懈怠,狠抓职业技能文化质量不停步。
  [关键词]高职院系文化发展趋势历史使命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赵红深(1958-),男,湖南衡山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湖南衡阳421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全国科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院系特色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732222)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职业院校院系文化的拓展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1CZJ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59-03
  一、高职院校院系文化的发展趋势
  1.全球背景文化的交融与整合。(1)多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而至,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日益融合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促成了人类的普遍交往。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频繁交流过程中,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征也明显地凸显出来,发生着猛烈的碰撞,其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和规模。在冲突的同时,也打破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彼此隔绝的封闭状态,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层面日益趋同。以人为本、追求幸福、讲究生活质量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不同文化形态的变化与发展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人类将面临一场空前的文化大整合历程。文化融合与冲突并存,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是文化发展永恒的世界趋势。(2)全球伦理的传播与认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美好理想的祈求越来越高,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各类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势不可当,从而大大地缩小了文化的时空距离。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毒贩打击、国际反恐等全球性社会问题与各民族和国家利益与共、休戚相关,需要相互合作、相互约束,共同面对、共同解决。这种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促进了人类自觉地以世界共同的发展和进步、共同的利益和幸福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全球伦理的传播与认可。
  2.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进步。(1)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高校校园文化时刻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始终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体现着社会发展中最先进的文化特征。近年来,社会化办学和大学生的社会化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藩篱,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受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全球化浪潮的深刻影响,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她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和创造时代特征新潮文化,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源源不断地选择、吸收和融合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2)多元融合、和谐共存。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又带来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性。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打破了大一统的文化价值观,主流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独占鳌头、纯粹单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各种文化在校园里相互碰撞、相互融合。高校校园文化正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选择、吸收、融合一切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承认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征,在相互借鉴、相互吸纳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和谐共存的独特文化景观,体现了高校校园的生机活力。(3)发展进步、引领社会。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终身化,大学成了社会的中心,大学毕业生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内核力量,高校校园文化辐射、渗透和服务于全社会。作为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主阵地,大学承担了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等很多人类生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共享资源。她将全面实行开门办学,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肩负起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对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3.高职教育文化的现状与挑战。(1)职业教育定位特色不鲜明。职教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高职院校争相做大做强,在人、财、物均非常有限的状况 下,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都促使各院校优先或片面追求有形的硬件发展和改善,无暇和无法兼顾无形的软件建设,没有把院系文化建设置于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已经具有完备或较成熟的管理机制,但对院系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突出的特色研究不够,实施的途径尝试不力,校本文化和院系特色文化缺乏高职特色,有的仍在简单地延续高专、中职、中技文化,有的跟在普通高校后面照抄照搬、邯郸学步,不能正确定 位。(2)不和谐因素仍然发生碰撞。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中职、中技学校合、并、升发展而来,很多院校目前仍为3年制大专、5年制中高连读和3年制中职等多种办学层次于一体,生源就是 财源,因观念碰撞和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因子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并羁绊着院校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有些合并院校,仍实行“独联体”,没有形成自己的合并文化。院系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提炼过程,是教风学风不断沉淀的集合,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不会成熟起来。很多高职院校建校建系历史很 短,专业不稳定,系部频繁整合,没有形成拳头、突出优势、创建品牌。因此,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一个自发的摸索阶段,文化发展到哪个层次,仍不十分清晰,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到位的专业院系文化,可以说特色院系文化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或起步阶段。(3)大众化教育进程推进过快。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转变:一是高校录取率之高,2010年,湖南省41.3万高考生,录取33.4万人,录取率81%,没有录取的仍有一部分复读;二是录取线之低,2010年湖南高考总分750分,高职专科批录取线文科215分、理科205分、高职对口升学200分,生源不足时还可降低20分特殊专业降低30分录取,过去500多分上中专现在100多分就可上大学。高职大众化教育进程推进过快,势必导致高职教育质量的快速滑坡。有人说,现在的高职教育就是过去的技工教育,话虽不能这么说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4)校社间界限已经日渐模糊。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其文化建设离不开“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的专业院系,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合作、校社对接,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铺垫,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很多企业为了引进自己需要的技能人才,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订单培养、特色培养,使高职学院办学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校社间界限已经日渐模糊。(5)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二是紧密联系产业、行业与企业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缺少活力与生机;三是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双师型”教师培养严重滞后;四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没有完全建立,专项建设资金得不到保证。
  二、高职院校院系文化的时代使命
  1.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院系文化、人力资源与就业质量以及学校创新,而院系文化是最主要的并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后面两个方面的最核心要素。院系文化的价值观表现为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获得长期的关键性利益,这既是打造高职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也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一定的高职文化支撑,高职院校则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对内没有凝聚力和活力源泉,对外将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并不断提升形象和声誉。百年积淀的杰出校园文化缔造了哈佛、牛津的国际品牌,不断创新的优秀大学精神保持着清华、北大的世纪朝气。院系文化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和有力保障,是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指南针、组织力的活灵魂、创新力的催化剂。
  2.发挥先进文化主体引领力。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既是生产知识、无形资产和技能型劳动者的源泉,又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高职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与高校校园文化一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引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主体地位和先导作用。首先,高职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传承中心。高职文化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务社会,为区域和行业经济增长、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三农”服务能力增强、国民素质普遍提高、大众文化内涵提升提供知识支持、技术运用和观念指导。其次,高职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中心。不仅要创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而且要创造新思想、新观念,还要开辟就业新渠道、新岗位。再次,高职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交流中心。高职文化要坚持科学精神的真、人文精神的善、审美精神的美,自觉地汲取世界各国、国内各校文化之长,融合本土文化,创新发展自己,从而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最后,高职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人才中心。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精神风貎、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和治教态度,形成高职的文化定位与办学特色,培养“四有”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服务行业社会,并以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公众。
  3.打造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文化内涵和精神支撑,不能立于世界强国和先进民族之林;一所高职院校,没有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不能进入示范高职和品牌院校之列。高职院校既是知识精英的聚集场所,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劳动技能的传授枢纽,是教育、普及、开发本领的集结阵营,应当成为打造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排头兵,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前沿阵地。因此,高职文化首先应把打造文化软实力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在深入践行科学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有所作为;其次要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并通过他们示范于社会,这是打造文化软实力最有效的手段和最可行的途径;最后要对社会文化发挥思想、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将传统道德、进步思想、公平原则等辐射于社会并使之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从而引领时代的价值方向。
  4.普及全体国民技能就业力。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劳动者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目前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发展职业教育文化,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三、和谐高职院校院系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1.坚持高职教育文化定位不动摇。目前国内教育界存在这样一个状况,很多升本后的四年制应用本科大学仍干三年制高职的事,高职院校干中职的活,中职学校又拼命想升高职,高职院校又脚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只船”,削尖脑袋升本科。生源就是财源,有市场就招生,各个学校都想包打天下,承担所有类型、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2010年9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说:“归好队,定好位,坚守自己的层次、类型,培养一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纵向与中等职业教育比,横向与普通高等教育比,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不能找到独特的服务领域,凸显不了不可替代作用的话,存在的依据就会受到质疑,发展的空间就会受到挤压。高职教育文化虽然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必须强调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定位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它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它的立足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因此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
  2.构建和谐院系文化体系不放松。和谐院系文化是一种崇尚和谐、追求统一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院系文化体系不放松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要使校园和谐成为办学的理念,办学理念是高职文化的灵魂。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办法,使这种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员工精神风貌、工作学习态度和道德情操的基本特征,并逐步稳定为院系文化,充分体现出学校的历史传统与个性特色,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成为大家认同的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成为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二要把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院系文化体系的中心内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院系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稳定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热情,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的和谐局面;要协调和建立学校周边的友好睦邻,要建立和保持与行业主管和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为学校创设较好的外部周边办学环境。四要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既要发展高雅文化也要注重通俗文化,既要传播和创新文化又要传承和保留文化,形成多层次的和谐新格局,构建“传播、审美、创新”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新模式。
  3.丰富自主创新文化内容不自满。高职院校处于文化、学术、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是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文化载体,才能保持高职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保持其先进性。首先要把高职文化向着高层次、高水准、高融合发展,达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实现管理文化向服务文化、理论文化向技能文化、课堂文化向实践文化、传承文化向创新文化、儒家文化向法治文化、计划文化向市场文化、功利文化向理想文化、礼教文化向民主文化、学校文化向集团文化、专业文化向就业文化等10个转换,以适应高职教育更多职业特征的需求。其次要科技创新,增加科技活动的含量和投入,提升科技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最后要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高职文化自我提升和吐故纳新疏通途径,制度创新为建设和谐高职文化提供重要保障,营造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实施企业对接文化战略不懈怠。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它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系文化建设必须引入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征。所以,高职院系文化建设既要重视高等学校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应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在导入企业识别系统,借鉴企业形象战略,有效融入企业先进理念和优秀制度中,首先应注重学习、研究和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和学生到优秀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不定期与行业、企业和社会联合举办校企、校社文化沙龙,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院系文化活动中,让学生能有效地吸纳各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次,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造就“能师型”教师团队,为院系文化活动带来企业文化新风。要诚邀企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院系文化建设的顾问或指导老师,请他们出谋划策,不定期进行就业创业、企业管理与行业精神讲座、企业家论坛与报告会,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学术前沿和技术革新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其思维,紧跟时代的思想潮流,塑造优良品质。最后,全方位实施“校企结合”,在办学各个环节中都渗透企业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要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快的职业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
  5.狠抓职业技能文化质量不停步。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与永恒的主题,高职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教育不是要培养尖端科技精英和学术大师,而是要培养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制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走为一体”的课程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纵横式结构体系、单元教学计划和模块教学方法,形成菜单式课程配方、拼盘式个性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式;有效地实施工学交替,有效地完成顶岗实习,有效地开设生产性综合实验实训项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把“讲堂”变成“学堂”,“课堂”变成“店堂”,校门连着厂门、教室连着科室,校企合一、校社合一、校店合一,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出“专业有能力,就业有优势,发展有潜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戴路.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几点思考[N].中国青年报,2003-06-24.
  [3]龙洁.普世伦理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4(1).
  [4]刘范一,邱力生.打造核心竞争力:合并转制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J].高教探索,2008(5).
  [5]时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文化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6]罗锋,黄冬福,陈建忠.关于构建高职文化的对策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
  [7]赵红深.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
  (栏目编辑:王逢利黄晶晶杨虹)
其他文献
注册会计师的信用危机,人们普遍归咎于利益驱动和制度缺陷。会计作假的深层原因。还有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的因素。会计信息加工和审计是基于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约束这一
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指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作的决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被誉为"个体私营经济大省".到2004年底,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168.39万户,从业人员312.81万人,资
灌浆套筒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用来连接水平和竖向钢筋。在实际灌浆时,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套筒灌浆料未能填满套筒内腔的情况,为深入了解灌浆缺陷对连接套筒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为载体,将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与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将突出学生主体与保障教学质量相结合,记录了以
旨在克隆和分析水貂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编码区,揭示该基因编码区SNPs及其皮肤组织mRNA差异表达规律与水貂毛色表型的关系。本研究采集7月龄雄性金州黑水貂、名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