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校“软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石,而青年教师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我校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70%以上,他们将有力地支撑学校的高位发展,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建立培养机制
为了防止出现由于教师能力的青黄不接导致学校高位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加速青年教师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使之成为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
学校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我们的培训不只是以课堂教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为唯一目标,而是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其培训内容非常广,包括教育法规政策、教育理论与实践、师德修养等。这些培训,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教育骨干,不但会教书,还会育人、管理、研究、创新。
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定导师。近年来,我们尝试“一师一徒”、“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模式,在充分发挥老教师带教作用的同时,又让青年教师博采众家之长。这些导师一般是吴江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有着较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青年教师进行领导力培养。我们经常利用班主任例会、专题座谈会、教科沙龙等形式进行青年教师领导力的培训。如在课堂调控、讲话技巧、沟通协调等方面加强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很多青年教师的领导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舞台。学校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活动,并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例如,我校与苏州市二十六中、太仓市明德中学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校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并派出了大批青年教师参与这一活动,影响很大;我校每年都会选出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吴江市A级课活动,并请市教研室的专家担任校级初评的评委,当场点评、指导。
二、搭建成长舞台
通过德育(班主任工作,爱生工作等)、课程建设、文化课教学、“小”学科教学等领域的协调配合,学校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成为了名师、优师、良师。比如,有一位青年教师做学生的心理工作非常到位、有效,学校每年都安排他当最难管的班级班主任。他一直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当然,学校对他也关怀备至,为他的成长开绿灯,现在他已是吴江市德育方面的骨干。还有一位青年教师,她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在旁人看来,在当前的初中课程设置中,根本无用武之地。但我校结合实际,及时组织人员开发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屯中布艺》课程,并由她教授这门课程,这样就把她的特长完全展示出来。《屯中布艺》一经推出,立即在全吴江市引起广泛关注,并屡次在全市劳技课活动中进行展示,她的知名度也随之大幅提升,教学劲头也越来越足。现在吴江市教育局要推荐她参加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这使她更坚定了前进的信心。
三、坚持人尽其用
青年教师是每一所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利用好他们,是每一位校长都应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我校主要是做好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补短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我校有不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错,但就是评不上市级骨干教师。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缺现象,要么是论文不过关,要么是评优课未获奖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一轮细致的筛查,挖掘出了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准骨干教师,然后为每一位教师找出不足之处,并指定相关人员重点帮扶。很快,这些青年教师都先后进入了市级骨干教师队伍中,扩大了骨干群体和影响力。
二是充分挖掘和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人是有惰性的,骨干教师也不例外。大多数骨干教师自从评上了骨干教师以后,能自始至终地严格要求自己,引领周围的教师一起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但也有例外。这就需要学校对骨干教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利用。例如,我校每年的教学大比武,都要求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观摩。每次选拔选手参加市级比赛,都要求骨干教师担当评委;每次听评课,骨干教师总是担当主角;为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也要起带头作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挖掘出了骨干教师的聪明才智,也体现出了骨干教师的价值,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快乐地为学校服务。
三是使青年骨干教师群体由“自我提高”变为“共同提高”。当一位教师一旦成为骨干教师以后,往往外出活动很多,平时也比较忙。这些骨干教师一直都在注重自身专业的提升,至于其他教师在怎么做,有什么好的方法很少交流沟通。另外,有些教师自从成为骨干教师以后,往往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非常出色,不能虚心向其他骨干教师学习,影响了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加强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过程性管理,每学期都要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大型交流,每位青年骨干教师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也从别人的交流中获得了许多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大家就在原来“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变成了大家的“共同提高”。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中最具决定性、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校始终抓住“发展好每一位教师”这一关键环节,下大力气,不惜代价,矢志不移,让每位青年教师都得到成长,以助推学校健康、持续、高位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同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
一、建立培养机制
为了防止出现由于教师能力的青黄不接导致学校高位发展中的高原现象,加速青年教师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使之成为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
学校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我们的培训不只是以课堂教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为唯一目标,而是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其培训内容非常广,包括教育法规政策、教育理论与实践、师德修养等。这些培训,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教育骨干,不但会教书,还会育人、管理、研究、创新。
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定导师。近年来,我们尝试“一师一徒”、“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模式,在充分发挥老教师带教作用的同时,又让青年教师博采众家之长。这些导师一般是吴江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有着较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青年教师进行领导力培养。我们经常利用班主任例会、专题座谈会、教科沙龙等形式进行青年教师领导力的培训。如在课堂调控、讲话技巧、沟通协调等方面加强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很多青年教师的领导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舞台。学校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活动,并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例如,我校与苏州市二十六中、太仓市明德中学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校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并派出了大批青年教师参与这一活动,影响很大;我校每年都会选出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吴江市A级课活动,并请市教研室的专家担任校级初评的评委,当场点评、指导。
二、搭建成长舞台
通过德育(班主任工作,爱生工作等)、课程建设、文化课教学、“小”学科教学等领域的协调配合,学校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成为了名师、优师、良师。比如,有一位青年教师做学生的心理工作非常到位、有效,学校每年都安排他当最难管的班级班主任。他一直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当然,学校对他也关怀备至,为他的成长开绿灯,现在他已是吴江市德育方面的骨干。还有一位青年教师,她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在旁人看来,在当前的初中课程设置中,根本无用武之地。但我校结合实际,及时组织人员开发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屯中布艺》课程,并由她教授这门课程,这样就把她的特长完全展示出来。《屯中布艺》一经推出,立即在全吴江市引起广泛关注,并屡次在全市劳技课活动中进行展示,她的知名度也随之大幅提升,教学劲头也越来越足。现在吴江市教育局要推荐她参加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这使她更坚定了前进的信心。
三、坚持人尽其用
青年教师是每一所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利用好他们,是每一位校长都应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我校主要是做好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补短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我校有不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错,但就是评不上市级骨干教师。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缺现象,要么是论文不过关,要么是评优课未获奖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一轮细致的筛查,挖掘出了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准骨干教师,然后为每一位教师找出不足之处,并指定相关人员重点帮扶。很快,这些青年教师都先后进入了市级骨干教师队伍中,扩大了骨干群体和影响力。
二是充分挖掘和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人是有惰性的,骨干教师也不例外。大多数骨干教师自从评上了骨干教师以后,能自始至终地严格要求自己,引领周围的教师一起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但也有例外。这就需要学校对骨干教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利用。例如,我校每年的教学大比武,都要求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观摩。每次选拔选手参加市级比赛,都要求骨干教师担当评委;每次听评课,骨干教师总是担当主角;为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也要起带头作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挖掘出了骨干教师的聪明才智,也体现出了骨干教师的价值,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快乐地为学校服务。
三是使青年骨干教师群体由“自我提高”变为“共同提高”。当一位教师一旦成为骨干教师以后,往往外出活动很多,平时也比较忙。这些骨干教师一直都在注重自身专业的提升,至于其他教师在怎么做,有什么好的方法很少交流沟通。另外,有些教师自从成为骨干教师以后,往往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非常出色,不能虚心向其他骨干教师学习,影响了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加强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过程性管理,每学期都要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大型交流,每位青年骨干教师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也从别人的交流中获得了许多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大家就在原来“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变成了大家的“共同提高”。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中最具决定性、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校始终抓住“发展好每一位教师”这一关键环节,下大力气,不惜代价,矢志不移,让每位青年教师都得到成长,以助推学校健康、持续、高位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同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