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现状与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标准、纲要和分组实验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要求,以小学科学《光滑的鹅卵石》这一具体的教学片断为对象,浅谈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提出“四步走”分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字]小学科学 分组实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3-0226-01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是最常见的探究方式,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然而,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差异或教师组织设计的原因,分组实验课往往上得热热闹闹,却缺乏深度的思考;呈现的是群体的热闹,缺少的是个体的关注;探究的课堂成了对教材以及实验过程的一种重复,成了一种机械的学习。如何构建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建”是当下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课题,也是每一位小学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模式,[1]主要以教师为主“讲授——实验演示——讲授”模式、“学生观察标本,实验视频——教师讲解”、简单机械的“提出问题——讨论——实验验证”模式,在形式上一味的追求探究,从根本上淡化了分组实验教学的意思,探究是肤浅的,没有意思的,只是流于形式。由于专职的科学教师少,科学又不像语文、数学课那么重视,所以课堂多半是糊弄,画画重点,看看视频,背背知识点,考试考什么,我们老师们就讲什么。三维目标成为了摆设,教学活动不会处理;师生之间交流少,问题设计不合理;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磨灭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等问题。[2]针对以上问题,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探究经历为核心,体验小学课堂的开放性,最终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通过课例研修活动,以小学科学《光滑的鹅卵石》这一具体的教学内容片断为对象,尝试探究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四步走”教学模式。
一、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现状
没有认真备课,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一部分老师剥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讲的多做得少,看的多想得少;还一部分老师做分组实验,但是学生不听管理[3]。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发下实验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动起手来,根本没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不关心做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图动手快乐。一部分学生把实验材料当作玩具,偷偷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实验,有的学生干脆频繁地离开自己的小组,给别的小组去“助阵”。而另一部分的学生不动手,只是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看着人家做,也懒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看也不看。学生们在科学实验课上大多表现为这是一节不受纪律约束,大家可以集体放松玩的一节课,整节课根本谈不上探究活动[4]。目前现状看,都可以归根到没有认真备课,没有认真备学生,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不能合理的指引学生在分组实验课上学习。怎样才能改变分组实验课堂乱、无管理的现状呢,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
二、探究“四步走”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导入,是科学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科学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通过“新、奇、趣”的创设导入,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让他们经历参与和能动的过程,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
本环节,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二是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首先,教师要进行展示任务分配,然后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展示准备。接下来各小组展示,讲解自己或小组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时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倾听,进行补充、质疑、解惑或评价,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去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这是一个归纳与提升的过程。老师的点拨、引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关键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学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学法收获的总结与提升,进行适度拓展延伸,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满足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本节的学习目标,精编精选当堂检测内容,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发展起铺垫作用。
三、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有效教学设计片断
该教学设计片断采用了“四步走”教学模式。整个教学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见附件1)。该教学片断是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光滑的鹅卵石。本章重点学习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改变地表,这一节重点研究河水具有冲刷搬运作用,拓展风和冰川都具有冲刷搬运作用。本课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预测——制定试验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汇报总结实验结论——再拓展提出新探究问题”教学主线,把抽象漫长的自然现象,在科学分组实验课堂上形象短时间的模拟出来。学生明白了用什么模拟了什么,怎样做实验 ,实验的注意事项,还有实验材料的发放时间都很重要,都决定了一节的成败。
四、“四步走”教学模式评价与反思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们持之以恒,必将使科学实验探究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能力,提高分组实验的课堂效率。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體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加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J).四川:乐山师范学院,2014(12):127—130.
[2]诸葛进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2—4.
[3]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6.
[4]赖肖冰.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8):62.
[关键字]小学科学 分组实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3-0226-01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是最常见的探究方式,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然而,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差异或教师组织设计的原因,分组实验课往往上得热热闹闹,却缺乏深度的思考;呈现的是群体的热闹,缺少的是个体的关注;探究的课堂成了对教材以及实验过程的一种重复,成了一种机械的学习。如何构建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建”是当下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课题,也是每一位小学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模式,[1]主要以教师为主“讲授——实验演示——讲授”模式、“学生观察标本,实验视频——教师讲解”、简单机械的“提出问题——讨论——实验验证”模式,在形式上一味的追求探究,从根本上淡化了分组实验教学的意思,探究是肤浅的,没有意思的,只是流于形式。由于专职的科学教师少,科学又不像语文、数学课那么重视,所以课堂多半是糊弄,画画重点,看看视频,背背知识点,考试考什么,我们老师们就讲什么。三维目标成为了摆设,教学活动不会处理;师生之间交流少,问题设计不合理;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磨灭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等问题。[2]针对以上问题,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探究经历为核心,体验小学课堂的开放性,最终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通过课例研修活动,以小学科学《光滑的鹅卵石》这一具体的教学内容片断为对象,尝试探究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四步走”教学模式。
一、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现状
没有认真备课,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一部分老师剥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讲的多做得少,看的多想得少;还一部分老师做分组实验,但是学生不听管理[3]。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发下实验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动起手来,根本没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不关心做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图动手快乐。一部分学生把实验材料当作玩具,偷偷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实验,有的学生干脆频繁地离开自己的小组,给别的小组去“助阵”。而另一部分的学生不动手,只是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看着人家做,也懒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看也不看。学生们在科学实验课上大多表现为这是一节不受纪律约束,大家可以集体放松玩的一节课,整节课根本谈不上探究活动[4]。目前现状看,都可以归根到没有认真备课,没有认真备学生,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不能合理的指引学生在分组实验课上学习。怎样才能改变分组实验课堂乱、无管理的现状呢,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
二、探究“四步走”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导入,是科学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科学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通过“新、奇、趣”的创设导入,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让他们经历参与和能动的过程,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
本环节,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二是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首先,教师要进行展示任务分配,然后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展示准备。接下来各小组展示,讲解自己或小组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时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倾听,进行补充、质疑、解惑或评价,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去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这是一个归纳与提升的过程。老师的点拨、引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关键问题,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学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学法收获的总结与提升,进行适度拓展延伸,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满足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本节的学习目标,精编精选当堂检测内容,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发展起铺垫作用。
三、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课有效教学设计片断
该教学设计片断采用了“四步走”教学模式。整个教学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见附件1)。该教学片断是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沙洲的形成》第二课时——光滑的鹅卵石。本章重点学习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改变地表,这一节重点研究河水具有冲刷搬运作用,拓展风和冰川都具有冲刷搬运作用。本课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预测——制定试验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汇报总结实验结论——再拓展提出新探究问题”教学主线,把抽象漫长的自然现象,在科学分组实验课堂上形象短时间的模拟出来。学生明白了用什么模拟了什么,怎样做实验 ,实验的注意事项,还有实验材料的发放时间都很重要,都决定了一节的成败。
四、“四步走”教学模式评价与反思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们持之以恒,必将使科学实验探究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能力,提高分组实验的课堂效率。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體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加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J).四川:乐山师范学院,2014(12):127—130.
[2]诸葛进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2—4.
[3]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6.
[4]赖肖冰.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