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利用教材 创设情境 引导思考 培养想象力 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少年儿童呢?自课改教学实验以来,我在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始终从儿童的生活现实出发,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贯穿在教学中,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思维探索中撞击出创新的火花。
一、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儿童生活现实为学习背景的图文并茂的数学课程体系。教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因此教材要灵活运用数学教材,较好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1. 创设有趣情境
讲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事情。于是,我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以讲故事引入,在课的开始,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猫是喜欢吃什么吗?”学生兴奋地猜出是“小鱼”后,老师马上加以肯定:“对!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有一天,猫妈妈带着猫哥哥、猫弟弟、猫妹妹去河边钓鱼。一路上,它们有说有笑。猫妈妈讲述了它平时钓鱼的经验和方法。猫哥哥和猫妹妹听得可认真了,可淘气的猫弟弟说:“嗯,钓鱼还不简单,坐在河边,放下鱼竿,鱼儿就会上钩。”猫妹妹说:“这么不虚心,我看你今天一条鱼也钓不到。”猫弟弟听了,很不服气,说:“等着瞧。”听到这,同学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就在这时,老师说:“到底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呢?”同学们在下面纷纷猜测,兴趣很浓。老师接着说:“请你们打开书第10页,就会知道结果了。”这样以故事情景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这不但有利于新订的教学,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从有到无的过程。
2. 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时间短,注意范围很局限,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寓数学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教材内容,引导思考,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记得爱因期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像力,就谈不上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从培养想像力开始。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特别珍视与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经常创设具有不确定的,能让孩子们展开想像、施展智慧与才华的教学情境。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开放性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这类问题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培养和发展想像力。在教学中我经常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去想像。
如: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试一试”中呈现的是两幅八戒吃西瓜图,学生们一看图,就很快说出算式;8-5=3,8-3=5。这时我引导学生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放手让学生描述他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法不一。有的说:“八戒见了西瓜高兴极了,嘴馋,正想吃的时候,突然想到师傅及师兄弟们还没有回来,等等他们吧,一块也没吃。列式:8-0=8,8-8=0;有的说:“八戒看见西瓜又大又红,一口气吃了4块,8-4=4;有的说:“八戒边吃边等师傅和师兄弟回来,最后只剩1块。列式8-1=7,8-7=1等学生的想像力多么丰富,在这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了8的减法,这太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创造,就是个性。教师要保护这份热情,激发这种热情,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
三、利用教材,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创新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业生的创新意识。
1.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颖的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先导。在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悬念,设计趣味情境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钻研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 分组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学生,我经常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想像力,例如:“比较”一课中,在贴出图中动物图像数个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之,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科学精神。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驾驭教材,对教材進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推敲,剖析知识内在的联系,挖掘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堂教学,做到“厚积薄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利用教材 创设情境 引导思考 培养想象力 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少年儿童呢?自课改教学实验以来,我在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始终从儿童的生活现实出发,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贯穿在教学中,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思维探索中撞击出创新的火花。
一、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儿童生活现实为学习背景的图文并茂的数学课程体系。教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因此教材要灵活运用数学教材,较好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1. 创设有趣情境
讲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事情。于是,我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以讲故事引入,在课的开始,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猫是喜欢吃什么吗?”学生兴奋地猜出是“小鱼”后,老师马上加以肯定:“对!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有一天,猫妈妈带着猫哥哥、猫弟弟、猫妹妹去河边钓鱼。一路上,它们有说有笑。猫妈妈讲述了它平时钓鱼的经验和方法。猫哥哥和猫妹妹听得可认真了,可淘气的猫弟弟说:“嗯,钓鱼还不简单,坐在河边,放下鱼竿,鱼儿就会上钩。”猫妹妹说:“这么不虚心,我看你今天一条鱼也钓不到。”猫弟弟听了,很不服气,说:“等着瞧。”听到这,同学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就在这时,老师说:“到底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呢?”同学们在下面纷纷猜测,兴趣很浓。老师接着说:“请你们打开书第10页,就会知道结果了。”这样以故事情景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这不但有利于新订的教学,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从有到无的过程。
2. 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时间短,注意范围很局限,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寓数学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教材内容,引导思考,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记得爱因期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像力,就谈不上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从培养想像力开始。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特别珍视与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经常创设具有不确定的,能让孩子们展开想像、施展智慧与才华的教学情境。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开放性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这类问题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培养和发展想像力。在教学中我经常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去想像。
如: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试一试”中呈现的是两幅八戒吃西瓜图,学生们一看图,就很快说出算式;8-5=3,8-3=5。这时我引导学生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放手让学生描述他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法不一。有的说:“八戒见了西瓜高兴极了,嘴馋,正想吃的时候,突然想到师傅及师兄弟们还没有回来,等等他们吧,一块也没吃。列式:8-0=8,8-8=0;有的说:“八戒看见西瓜又大又红,一口气吃了4块,8-4=4;有的说:“八戒边吃边等师傅和师兄弟回来,最后只剩1块。列式8-1=7,8-7=1等学生的想像力多么丰富,在这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了8的减法,这太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创造,就是个性。教师要保护这份热情,激发这种热情,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
三、利用教材,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创新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业生的创新意识。
1.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颖的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先导。在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悬念,设计趣味情境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钻研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 分组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学生,我经常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想像力,例如:“比较”一课中,在贴出图中动物图像数个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之,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科学精神。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驾驭教材,对教材進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推敲,剖析知识内在的联系,挖掘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堂教学,做到“厚积薄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