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的思考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et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教育,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的意义,介绍了校企合作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并总结了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5-0208-03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族文化、地域分布、经济发展等差异和复杂性,其实践创新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按照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实践创新教育。其中,通过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1 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的意义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重任。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通过实践创新教育来提升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在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对民族融合和团结稳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意义重大。
  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先天不足”,比如他们来自偏远地区,视野不够开阔,教育理念单一,缺乏实践创新性。尽管大学课堂上向他们灌输了实践创新理念,但既定思维模式限制了他们对创新教育的接受度,校园里不够浓厚的实践创新教育氛围也影响了他们的实践创新行为。而企业和市场无缝对接,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更容易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进而积极主动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精神、个人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等素质。
  2 校企合作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
  (1)校企合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培养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校企生在实践创新领域实现“三赢”。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科研和学术资源丰富,但在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资金和实践场地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在人才培养实践阶段相对薄弱。而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乃至实践方面较之高校更具优势,深知市场对于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少数民族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2)校企合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培养上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校企合作契合度有待提升。高校教育学生具有公益性,企业在培养人才具有功利性,二者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上有一定矛盾。突出的体现在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于是通常构成了“X+1”或者“X+0.5”等校企合作模式。这意味着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时间相对较短,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熟悉工作之后,实际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时间并不多,与企业的用工要求是相悖的。加上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实习结束后往往选择离开企业而返回生源地就业,则企业在参与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的付出与回报是不对等的。校企合作双方在需求和平衡双方利益上的矛盾,势必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联合培养的目标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
  二是校企合作投入需要提高。由于传统模式下培养的高校教师与市场对接少,实践能力欠缺,创新思维缺乏,不少高校的实训课、创新创业课都是在社会外聘教师、企业行业人员来教授。但由于高校对于这部分师资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和鼓励措施不足,加上企业行业人员本身肩负着为企业贡献盈利的任务,很难兼顾校企双方利益,容易导致实践创新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精力投入不够、教学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因此,高校如何加大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投入和培养力度,让企业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校企合作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成为有效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关键。
  三是校企合作制度亟须完善。校企双方利益不一致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学校和企业运行合作。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但由于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期化和稳定化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此一来,学生的利益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利益,更难以得到保障。
  3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的途径
  3.1 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浓厚的实践创新教育课堂
  以实践创新教育为引导,研究校企合作课堂全过程教育模式。高校应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寻找发展稳健、前景良好的优质地方企业、民族企业,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普及创新教育课程,如改变以往实习阶段企業才重点介入学生培养的方式,企业从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始就与校方联手培养新生主动学习探索、大胆实践创新的能力。企业在新生教育课上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民族区域政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等,与高校合作设计实践创新系列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开展以创新精神树立和培养为中心的成长发展历程设计,从根本上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同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根据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来制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高素养、重责任的人才培养大平台,关注不同民族学生的差异,逐渐改变他们的保守观念,丰富他们的实践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此外,做好毕业环节的创新创业指导,倡导各民族学生互帮互助,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回馈社会,大力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实习锻炼,在项目中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3.2 校企合作开展特色活动,推进专业教育与实践创新教育的融合
  通过加强民族合作,增进民族交流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一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民族创意设计大赛、民族文化节等集思想性、专业性、娱乐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民族特色活动,通过这些平台,既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又可以展示各民族学生的风采,还可以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创新元素,可以大大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继承、创新,加快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二是在企业的赞助下开展各类创新性竞赛,在比赛中促进学生跨民族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更有机会在企业的支持下把各类实践创新竞赛项目转化为实际的成果投入市场,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投身实践创新活动,形成良性循环。三是依托企业开展各类实践创新论坛活动,邀请知名的少数民族人士开展讲座、经验分享交流会等,通过榜样力量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为他们积极开展实践创新项目提供借鉴。
  3.3 校企合作建立“產、学、研、创”基地,为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搭建平台
  产学研创基地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适当选择少数民族学生生源地的企业,双方通过开展合作,由校方提供场地,企业出资建立校内创新实验室、实训中心、生产线等,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个在校内可对接企业的学习、实践、创新平台,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在走出校门投身实习前,可以在校企合作的校内“产、学、研、创”基地开展各类企业所需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在基地的学习实践,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可以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校内产学研创基地的长期锻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正式进入企业实习、社会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他们可以有更好的条件进行择业,企业也可以较早地选择录用人才,无形中提升了校企合作的契合度,容易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源地有所用,学其所用。
  3.4 校企合作完善各项制度,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一是双师培养制度。实践创新师资队伍应有校企双方骨干承担,因此校企合作需要建立良好的双师培养制度。企业要帮助高校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老师,通过接纳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来提高其实践能力。校方也应鼓励教师(包括企业外聘教师)参与和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对其评先评优、职称评定、教学及科研经费分配、课时补贴发放等给予政策支持,从根本上确保校企实践创新师资队伍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项目共建制度。借助校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创新能力的平台,双方需就此明确责权义务,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稳定、无后顾之忧的合作。
  三是契约合作制度。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发展有许多不可控因素,经营不当有可能面临淘汰的危险。校企合作所涉及利益不仅仅是校企双方,还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利益,因此合作双方需就此明确责权义务,真正实现长期稳定、无后顾之忧的合作。
  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以此为突破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更是我国民族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和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不同功能,联合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今后的发展储备人才,振兴民族教育事业,迎接世界挑战。
  [1]王永利.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11(2).
  [2]李洪亮.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运城学院学报,2012(1).
  [3]徐科军.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
  [4]张华.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15(4).
  [5]汪磊.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
  [6]胡月芬.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初探——以浙江省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4).
  [7]袁志忠.论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吉首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8]徐洪珍.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责任编辑:高海明]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民族院校中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美育实施的研究(2007QN21)”。
  【作者简介】杨荔斌,广西民族大学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新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将于9月25日起正式实施。新办法对种子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进行了调整:经营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
高质量的双语或者多语平行语料库建设是开发高准确率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和优质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基本保障。文章介绍了越南语—汉语、汉语—越南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维护、管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对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业务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分析了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业务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进和优化教师培训体系,提高高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高职院校受其招收层次的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2000年10月,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颁布和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出现几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糖尿病肾病病程中,氧化应激起到了非常重
一、主伐年龄的确定1.用材林。以培育大径材为经营目的的思茅松人工林,根据国家标准,林分平均胸径必须大于18厘米以上,主伐年龄应以林分的数量成熟为依据,而数量成熟又以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