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47-01
教学目标:1.体会语言的深刻内涵,理解史铁生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2.领略感性的描述与理性的思维所传达的美与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安静”“写作的零度”的内涵、关系以及蕴含的生命感悟。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圈画、诵读
一、导语
师:同学们,在中国当代作家里,史铁生是很特殊的一位,21岁的时候他瘫痪了双腿,29岁的时候双肾开始衰竭,47岁的时候患上尿毒症,59岁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而去世,用他生前的话来讲,他的一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这么评价他“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能够游走四方的人有更辽阔的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在史铁生52岁,已经患上尿毒症以后所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想念地坛》,共同感悟他所坚持的文学信仰和他对生命的态度。
二、感受地坛的安静
师:史铁生在双腿瘫痪以后很多年都是在地坛里度过的,我们曾经学过在他40岁的时候所写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在那时地坛就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现在他又写《想念地坛》,他主要想念地坛的什么呢?
生(齐):想念地坛的安静。
师:那么地坛有着怎样的安静呢?请结合文中描写安静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回答。
生1: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绝。
生2:恒久而辽阔。
师:同学们找得很全面很准确,其中第二小节说,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安静不就是没有声音,作者怎么又说安静又说不是没有声音呢,你如何理解?
生1:作者说它安静是指远离世俗的喧嚣,说它不是没有声音是指它充满自然的各种声音。
生2:安静不是没有声音,更不是死寂,它与喧嚣的世俗格格不入,却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师:我们一起朗读第二小节,感受地坛的安静,赏析这种有声的安静写出了地坛的什么特点?(师生齐读)
生1:荒旷中充满生气。
生2:各种声音错落安放于地坛特有的旋律中,还有蜂飞蝶舞,洋溢着诗意。
生3:暮鸦、雨燕、风雨、草虫按照自身的天资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师:理解得很棒,正是由于地坛如此的安静,史铁生带着残废的身体,受伤的近乎崩溃的心灵,逃也似的投入到地坛的怀抱,那么,在地坛的安静中,作者的心理和人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1:作者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每一个动作都看得清楚,每一缕愤懑,盼念与惶茫,把所有的心绪都看明白。
师:也就是地坛的安静沉淀了作者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浮躁,他开始冷静审视自己的人生。
生1:作者有了放弃的心情,他放弃了死亡。
生2:找到了写作这条出路。
师:老师给大家朗读7─9节,大家思考史铁生如何在困境中让自己无措的灵魂走回生命的起点,放弃死亡的。(师读)
生1: 文中多用“你”“他”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错乱的命运,从而从自我命运中解脱出来。
生2:作者文中说“我看你还能怎样”“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史铁生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对自己的命运进行调侃消解,从而获得新生。
师:同学们理解很深刻,能够对自己荒诞的命运进行调侃自黑的人必须具有很强大的内心和乐观的精神,史铁生这种悲观之上的乐观精神更现实更有力量,是一种更崇高的乐观精神。
三、理解“写作的零度”
师:史铁生在地坛中找到了安静,在安静中又用自己的乐观顽强撞开了一条生命之路,那就是写作,并且在文学史上提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理念,那就是什么?
生(齐):写作的零度。
师:看到零度这个词语,你想到什么?
生1:什么都没有。
生2:生命新的开始。
师:结合对零度的理解,我们看看史铁生“写作的零度”描述了他对写作的哪些思考?请先自己在文中圈画关键信息,自我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师:这种回归零度的大智慧的创作理念让史铁生的精神达到一种精骛八极、游刃有余的境界。所以请大家将15小节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不断的放弃中变得柔弱,你是怎样理解柔弱的生命状态,请结合文中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生1:柔弱不是外表的逞强,强力,内心的虚弱而是外表的温和,内心的强大。
生2:我想起一句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内心有理想,外表很柔和。
四、体会生命的安静
师:史铁生想念地坛,在体坛的安静中学会坚强,在安静中找到生命的出路,现在更在想念中悟出比坚强更高的美德,那就是生命的柔弱的姿态。为什么只能想念呢?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小节,回答这个问题。(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生: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二是因为“它早已面目全非”,已经不是那个原来的地坛。
师:所以作者最后说,“我已不在地坛”。但又说“地坛在我”,怎么理解?
生1:地坛是安静的标志,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我内心足够安静的时候,就不需要形式上的地坛,地坛已经与我融为一体,所以说地坛在我。
生2:有很多人到地坛找我,说明我也已成为别人心中的地坛。史铁生也是告诉大家,生命的意义不是向外的寻取,而是内在的建立。(播放有关史铁生的视频)
师:在史铁生细腻生动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地坛近乎圣洁的安静,在他充满理性的思考中,我们领略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史铁生虽已不在,但他永远都在。
板书: 安静 零度 柔弱
我在地坛 ——→ 写作 ——→ 生命 ——→ 地坛在我
教学目标:1.体会语言的深刻内涵,理解史铁生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2.领略感性的描述与理性的思维所传达的美与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安静”“写作的零度”的内涵、关系以及蕴含的生命感悟。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圈画、诵读
一、导语
师:同学们,在中国当代作家里,史铁生是很特殊的一位,21岁的时候他瘫痪了双腿,29岁的时候双肾开始衰竭,47岁的时候患上尿毒症,59岁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而去世,用他生前的话来讲,他的一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这么评价他“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能够游走四方的人有更辽阔的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在史铁生52岁,已经患上尿毒症以后所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想念地坛》,共同感悟他所坚持的文学信仰和他对生命的态度。
二、感受地坛的安静
师:史铁生在双腿瘫痪以后很多年都是在地坛里度过的,我们曾经学过在他40岁的时候所写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在那时地坛就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现在他又写《想念地坛》,他主要想念地坛的什么呢?
生(齐):想念地坛的安静。
师:那么地坛有着怎样的安静呢?请结合文中描写安静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回答。
生1: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绝。
生2:恒久而辽阔。
师:同学们找得很全面很准确,其中第二小节说,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安静不就是没有声音,作者怎么又说安静又说不是没有声音呢,你如何理解?
生1:作者说它安静是指远离世俗的喧嚣,说它不是没有声音是指它充满自然的各种声音。
生2:安静不是没有声音,更不是死寂,它与喧嚣的世俗格格不入,却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师:我们一起朗读第二小节,感受地坛的安静,赏析这种有声的安静写出了地坛的什么特点?(师生齐读)
生1:荒旷中充满生气。
生2:各种声音错落安放于地坛特有的旋律中,还有蜂飞蝶舞,洋溢着诗意。
生3:暮鸦、雨燕、风雨、草虫按照自身的天资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师:理解得很棒,正是由于地坛如此的安静,史铁生带着残废的身体,受伤的近乎崩溃的心灵,逃也似的投入到地坛的怀抱,那么,在地坛的安静中,作者的心理和人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1:作者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每一个动作都看得清楚,每一缕愤懑,盼念与惶茫,把所有的心绪都看明白。
师:也就是地坛的安静沉淀了作者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浮躁,他开始冷静审视自己的人生。
生1:作者有了放弃的心情,他放弃了死亡。
生2:找到了写作这条出路。
师:老师给大家朗读7─9节,大家思考史铁生如何在困境中让自己无措的灵魂走回生命的起点,放弃死亡的。(师读)
生1: 文中多用“你”“他”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错乱的命运,从而从自我命运中解脱出来。
生2:作者文中说“我看你还能怎样”“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史铁生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对自己的命运进行调侃消解,从而获得新生。
师:同学们理解很深刻,能够对自己荒诞的命运进行调侃自黑的人必须具有很强大的内心和乐观的精神,史铁生这种悲观之上的乐观精神更现实更有力量,是一种更崇高的乐观精神。
三、理解“写作的零度”
师:史铁生在地坛中找到了安静,在安静中又用自己的乐观顽强撞开了一条生命之路,那就是写作,并且在文学史上提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理念,那就是什么?
生(齐):写作的零度。
师:看到零度这个词语,你想到什么?
生1:什么都没有。
生2:生命新的开始。
师:结合对零度的理解,我们看看史铁生“写作的零度”描述了他对写作的哪些思考?请先自己在文中圈画关键信息,自我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师:这种回归零度的大智慧的创作理念让史铁生的精神达到一种精骛八极、游刃有余的境界。所以请大家将15小节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不断的放弃中变得柔弱,你是怎样理解柔弱的生命状态,请结合文中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生1:柔弱不是外表的逞强,强力,内心的虚弱而是外表的温和,内心的强大。
生2:我想起一句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内心有理想,外表很柔和。
四、体会生命的安静
师:史铁生想念地坛,在体坛的安静中学会坚强,在安静中找到生命的出路,现在更在想念中悟出比坚强更高的美德,那就是生命的柔弱的姿态。为什么只能想念呢?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小节,回答这个问题。(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生: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二是因为“它早已面目全非”,已经不是那个原来的地坛。
师:所以作者最后说,“我已不在地坛”。但又说“地坛在我”,怎么理解?
生1:地坛是安静的标志,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我内心足够安静的时候,就不需要形式上的地坛,地坛已经与我融为一体,所以说地坛在我。
生2:有很多人到地坛找我,说明我也已成为别人心中的地坛。史铁生也是告诉大家,生命的意义不是向外的寻取,而是内在的建立。(播放有关史铁生的视频)
师:在史铁生细腻生动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地坛近乎圣洁的安静,在他充满理性的思考中,我们领略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史铁生虽已不在,但他永远都在。
板书: 安静 零度 柔弱
我在地坛 ——→ 写作 ——→ 生命 ——→ 地坛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