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34岁即成为苏州市地理名师,36岁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中学特级教师,40岁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虽然这些“名头”都不是自己所倾心追求的,我只是为了享受心灵的快乐才努力与奋斗的。但这些帽子确实戴在了我头上,而且让我有一种被深深“套牢”的感觉。成了名师,就需要承担一份义务和责任,因此到处开讲座、做报告、发言、评课、开课就成了家常便饭,虽然都有回报,但我并不快乐。我一直担忧,再好的经验在重复了千遍之后也会苍白而无趣的。在学校里,同一专业的名师一般只有一个,因此名师往往是学校里孤独的舞者,名师说的话不是一言堂,就是曲高和寡。一个人的智慧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没人领跑的名师,他的智慧早晚会枯竭。很多学校有名师工作室,一位名师带领几个青年骨干教师,这种个体经营模式下的运作有点像民间作坊,更多是技术层面的传授,名师用自己独特的“配方”也许会“复制”出几位名师,但也有可能会断送一些真正有潜能成为名家的名师。因为,要成长为名师,教学技术性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变革,观念的变革,和自身内心的领悟。人总是有惰性的,名师也一样,攀登到了一定的高地,路在何方?有时会骄傲地迷茫了。作为名师,我并不奢求再高,只求能左顾右盼,让自己的教育旅程充满风景,并熠熠生辉。
2009年,苏州市教育局启动了名师发展共同体计划,所有名师和特级教师“被网罗”到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结成一个团队,给名师一个家,给名师们相互间左顾右盼、拓展视野的机遇。我很幸运,在感觉“孤立无援”的时候,被纳入到了一个温暖的发展学校,它让我有了归属感,我不再孤独,我有很多专业伙伴了。攀登珠峰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而几个人相互扶持、相互激励,就能完成冲顶目标。同样,一个群体发挥的整体效应远远大于一个独立大队,伙伴的激励、互助与分享会让名师们不断提升专业深度和思考厚度,并在广大的范围内成为“凝结核”,吸引并惠及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我“被发展”着,同时“被幸福”着。因为名师被“逼着”整理自己的教学思想,并要能用文字生动清晰地表达出来,名师被“逼着”要出书,名师被“逼着”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所有这些“被”,似乎是一束理想的光芒照进了忙忙碌碌的功利现实中,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燃烧了激情。我在名师发展三年规划中清晰地写下了自主发展的目标:第一年出版《山水文章》专著;第二年能完整表述自己的教学思想及依据;第三年出版《地理名师成长实录》。期望留下精神财富,给予年轻教师以启示。从我自身来讲,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有了目标,就可以幸福上路,享受自己的旅途了。
我的地理名师共同体目前有十位同伴,其中有三位教授级中高和五位特级教师,他们在三年发展规划中都清晰地写着自己的理想。比如沈国明老师的总目标是出版“地图类”教学读物4~5部,培养1名特级教师和3名学科带头人。廖书庆老师的目标是出版一本校本教材,并创造自己的“美丽地理课堂”。邵俊峰老师的目标是完成一部教学专著,并努力成长为特级教师……虽然每个人的理想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强烈的使命感,立己,实现自身的超越;立人,带动更多青年教师成长。
地理名师共同体设计的每一次活动都向所有骨干教师开放,而且采用浸润学习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从名师的成长轨迹中获得启示。浸润学习,即沉浸在某种氛围中,去感悟与体验。它倡导的是精神领域的感悟,这远远超越教学技术层面的领会。心灵一旦触动,带来的效应和影响将是持久的。
今年6月1日,地理共同体在常熟市中学召开了“沈国明地理教学思想研讨会”,吸引了41位青年骨干教师参会。会议内容丰富,通过课堂观摩、成果展示、教学思想研讨三个环节,全方位、立体地、多媒体化地展示了沈国明地理教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深刻内涵。
上午是课堂观摩和成果展示,沈国明老师开设了《森林与环境》观摩课。他运用“图导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课堂具有“趣、活、新、实”的教学特色,他用“开放性、探究性、智慧性、发展性和教育性”诠释了对地理教育的理解。四块展板从“个人档案、成长轨迹、课堂改革、校本实践、科研探索、考试研究、地理考察、区域辐射、团队建设”九个方面展示了沈国明老师丰硕的地理教育教学成果。
下午是研讨活动,第一议程是播放《沈国明——讲台写春秋奉献结硕果》电视专题片,生动展示了沈国明老师成长为地理名师的过程。第二个议程是思想综述。首先由沈国明老师通过“激活课堂、图导教学、创设情境、点滴感悟、回归本真”五个部分,详尽地展示了他对于地理教学的执着追求与孜孜不倦的探索。接着他的高徒邵俊峰老师以“平凡中的厚度”为主题介绍了沈国明作为良师益友的榜样激励及教研引领作用。两个报告为大家清晰地勾勒出一位“我的生命与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地理人的人格魅力与教学品质。第三个议程是专家点评和自由交流。沈国明老师长期担任高三教学,且又有繁重的行政工作,他的工作激情与力量从何而来?通过一天的观摩与体验,很多青年教师终于明白,他是把地理教学作为生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把追求幸福感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当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时候,我是最幸福的人”。追求教育的幸福感,能促使教师把职业当做事业,甚至是志业来对待。很多教师仅仅把工作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的谋生之路,这是职业,是第一境界。有的教师把工作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肯定,工作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成就感。这是事业,是第二境界。有人把工作视为一生意义之寄托,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这就是志业,是第三境界。沈国明老师“我的生命与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即使面临困难,也坚守与坚持在课堂,享受着工作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他对于地理教学的执着追求与奉献,为中学地理界树立了榜样,他对于苏州中学地理界的贡献是超越学科意义的。
一次浸润式的学习,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不仅是技术引领,更多的是人生启示与价值观导向。会后,不少青年教师反映,名师的幸福感与价值观,带给他们的触动是深刻而难忘的。名师共同体中,“共同”两字,除了表示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外,还代表着追求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地理共同体,我们把职业幸福感作为共同的价值观追求。我们认为,地理学科的职业幸福感具体表现是:获得尊重、拥有价值、心灵健康。获得尊重:教师要靠自己的精彩课堂,赢得学生与社会对地理学科的尊重,从而赢得对地理教师自身的尊重。拥有价值: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若干年后,仍然能让学生记得,让学生感动。心灵健康: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精神追求;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善待与尊重;少一些庸俗,多一些品位与高雅。共同的价值观既是让共同体内部成员团在一起的力量,也是共同体引领中学地理界高举的旗帜。
在功利思想盛行的环境与现今高考制度下,地理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让广大地理教师坚守与坚持学科阵地,并潇洒地在谈“天”说“地”间贡献青春?引领教师们体会职业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共同体通过各种活动用真实的案例来表达这种职业幸福感。
去年9月,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在南京举行,有700多名省级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苏州市地理学科共同体全体成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的主题是交流高中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的教学探索经验,进一步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促进全省地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训会上,地理共同体成员邵俊峰老师上了观摩课《农业的区位选择》,为所有教师提供了一个“短平快”式的探究性学习样本。他勇于探索新课程理念,完美地展示了他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与智慧运用。课后,邵老师还专题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构思以及对人文地理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与思考。邵俊峰老师精彩的教学展示,不仅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而且让老师们深深感动。因为,当很多人在埋怨新课程带来的种种教学不适应时,邵老师就开始了思考与行动;当很多人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困难面前望而却步时,邵老师已经用智慧与创新实践了新课程理念;当很多人还纠缠于“教学容量与时间的矛盾”、“探究活动与进度的矛盾”时,邵老师勇往直前,早已迈出了探索研究的步伐,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沿,为我们地理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做出了典范。
培训会上,我作为苏州市地理共同体的主持人,给全体省级骨干教师作了《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专题报告。我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案例,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介绍了探究学习的概念、特征、策略、价值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我的报告感性与理性交融,实践与理论结合,给予大家很大的启发与感悟。苏州市地理共同体在省级培训会上的出色展示得到了省教研室专家的一致赞扬,为苏州中学地理界争了光,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一种称为“至高财富”的职业幸福感传递了出来。
每一位名师都是一本书,书中虽然写满了责任、困难、挫折、奉献、执著、智慧、成长,但每一页的注解必定是对职业幸福感的倾心追求。名师是不能复制的,但他们的人格力量和教育理想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在名师共同体中,我“被幸福”着,同时“被使命”着,名师自身要有成为“教育名家”的勇气,并以共同的价值观去引领更多的人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中学地理名师发展共同体主持人)
2009年,苏州市教育局启动了名师发展共同体计划,所有名师和特级教师“被网罗”到专业发展共同体中,结成一个团队,给名师一个家,给名师们相互间左顾右盼、拓展视野的机遇。我很幸运,在感觉“孤立无援”的时候,被纳入到了一个温暖的发展学校,它让我有了归属感,我不再孤独,我有很多专业伙伴了。攀登珠峰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而几个人相互扶持、相互激励,就能完成冲顶目标。同样,一个群体发挥的整体效应远远大于一个独立大队,伙伴的激励、互助与分享会让名师们不断提升专业深度和思考厚度,并在广大的范围内成为“凝结核”,吸引并惠及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我“被发展”着,同时“被幸福”着。因为名师被“逼着”整理自己的教学思想,并要能用文字生动清晰地表达出来,名师被“逼着”要出书,名师被“逼着”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所有这些“被”,似乎是一束理想的光芒照进了忙忙碌碌的功利现实中,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燃烧了激情。我在名师发展三年规划中清晰地写下了自主发展的目标:第一年出版《山水文章》专著;第二年能完整表述自己的教学思想及依据;第三年出版《地理名师成长实录》。期望留下精神财富,给予年轻教师以启示。从我自身来讲,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有了目标,就可以幸福上路,享受自己的旅途了。
我的地理名师共同体目前有十位同伴,其中有三位教授级中高和五位特级教师,他们在三年发展规划中都清晰地写着自己的理想。比如沈国明老师的总目标是出版“地图类”教学读物4~5部,培养1名特级教师和3名学科带头人。廖书庆老师的目标是出版一本校本教材,并创造自己的“美丽地理课堂”。邵俊峰老师的目标是完成一部教学专著,并努力成长为特级教师……虽然每个人的理想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强烈的使命感,立己,实现自身的超越;立人,带动更多青年教师成长。
地理名师共同体设计的每一次活动都向所有骨干教师开放,而且采用浸润学习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从名师的成长轨迹中获得启示。浸润学习,即沉浸在某种氛围中,去感悟与体验。它倡导的是精神领域的感悟,这远远超越教学技术层面的领会。心灵一旦触动,带来的效应和影响将是持久的。
今年6月1日,地理共同体在常熟市中学召开了“沈国明地理教学思想研讨会”,吸引了41位青年骨干教师参会。会议内容丰富,通过课堂观摩、成果展示、教学思想研讨三个环节,全方位、立体地、多媒体化地展示了沈国明地理教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深刻内涵。
上午是课堂观摩和成果展示,沈国明老师开设了《森林与环境》观摩课。他运用“图导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课堂具有“趣、活、新、实”的教学特色,他用“开放性、探究性、智慧性、发展性和教育性”诠释了对地理教育的理解。四块展板从“个人档案、成长轨迹、课堂改革、校本实践、科研探索、考试研究、地理考察、区域辐射、团队建设”九个方面展示了沈国明老师丰硕的地理教育教学成果。
下午是研讨活动,第一议程是播放《沈国明——讲台写春秋奉献结硕果》电视专题片,生动展示了沈国明老师成长为地理名师的过程。第二个议程是思想综述。首先由沈国明老师通过“激活课堂、图导教学、创设情境、点滴感悟、回归本真”五个部分,详尽地展示了他对于地理教学的执着追求与孜孜不倦的探索。接着他的高徒邵俊峰老师以“平凡中的厚度”为主题介绍了沈国明作为良师益友的榜样激励及教研引领作用。两个报告为大家清晰地勾勒出一位“我的生命与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地理人的人格魅力与教学品质。第三个议程是专家点评和自由交流。沈国明老师长期担任高三教学,且又有繁重的行政工作,他的工作激情与力量从何而来?通过一天的观摩与体验,很多青年教师终于明白,他是把地理教学作为生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把追求幸福感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当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时候,我是最幸福的人”。追求教育的幸福感,能促使教师把职业当做事业,甚至是志业来对待。很多教师仅仅把工作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的谋生之路,这是职业,是第一境界。有的教师把工作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肯定,工作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成就感。这是事业,是第二境界。有人把工作视为一生意义之寄托,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这就是志业,是第三境界。沈国明老师“我的生命与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即使面临困难,也坚守与坚持在课堂,享受着工作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他对于地理教学的执着追求与奉献,为中学地理界树立了榜样,他对于苏州中学地理界的贡献是超越学科意义的。
一次浸润式的学习,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不仅是技术引领,更多的是人生启示与价值观导向。会后,不少青年教师反映,名师的幸福感与价值观,带给他们的触动是深刻而难忘的。名师共同体中,“共同”两字,除了表示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外,还代表着追求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地理共同体,我们把职业幸福感作为共同的价值观追求。我们认为,地理学科的职业幸福感具体表现是:获得尊重、拥有价值、心灵健康。获得尊重:教师要靠自己的精彩课堂,赢得学生与社会对地理学科的尊重,从而赢得对地理教师自身的尊重。拥有价值: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若干年后,仍然能让学生记得,让学生感动。心灵健康: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精神追求;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善待与尊重;少一些庸俗,多一些品位与高雅。共同的价值观既是让共同体内部成员团在一起的力量,也是共同体引领中学地理界高举的旗帜。
在功利思想盛行的环境与现今高考制度下,地理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让广大地理教师坚守与坚持学科阵地,并潇洒地在谈“天”说“地”间贡献青春?引领教师们体会职业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共同体通过各种活动用真实的案例来表达这种职业幸福感。
去年9月,江苏省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在南京举行,有700多名省级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苏州市地理学科共同体全体成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的主题是交流高中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的教学探索经验,进一步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促进全省地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训会上,地理共同体成员邵俊峰老师上了观摩课《农业的区位选择》,为所有教师提供了一个“短平快”式的探究性学习样本。他勇于探索新课程理念,完美地展示了他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与智慧运用。课后,邵老师还专题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构思以及对人文地理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与思考。邵俊峰老师精彩的教学展示,不仅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而且让老师们深深感动。因为,当很多人在埋怨新课程带来的种种教学不适应时,邵老师就开始了思考与行动;当很多人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困难面前望而却步时,邵老师已经用智慧与创新实践了新课程理念;当很多人还纠缠于“教学容量与时间的矛盾”、“探究活动与进度的矛盾”时,邵老师勇往直前,早已迈出了探索研究的步伐,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沿,为我们地理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做出了典范。
培训会上,我作为苏州市地理共同体的主持人,给全体省级骨干教师作了《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专题报告。我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案例,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介绍了探究学习的概念、特征、策略、价值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我的报告感性与理性交融,实践与理论结合,给予大家很大的启发与感悟。苏州市地理共同体在省级培训会上的出色展示得到了省教研室专家的一致赞扬,为苏州中学地理界争了光,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一种称为“至高财富”的职业幸福感传递了出来。
每一位名师都是一本书,书中虽然写满了责任、困难、挫折、奉献、执著、智慧、成长,但每一页的注解必定是对职业幸福感的倾心追求。名师是不能复制的,但他们的人格力量和教育理想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在名师共同体中,我“被幸福”着,同时“被使命”着,名师自身要有成为“教育名家”的勇气,并以共同的价值观去引领更多的人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中学地理名师发展共同体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