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制定较为完善的教案一直是教师们不断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中教师准备教案的途径,并提出制定教案须注意的事宜,从而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教材;集体备课;借鉴;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25-2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是落实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设计教案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案。一份教案的形成需要经过不断地打磨才能使其完善。在打磨教案方面,许多学校常常采取“个体备课→集体研讨→反复推敲”的形式,这种制定教案的形式既能发挥群体优势,又能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的成长。纵观许多教师的教案,常常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或是教学目标太宽泛,或是设计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其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不重视备课的艺术性,不能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去制定教案,仅仅是凭个人的一孔之见去构思。另外少数教师不知道如何异构教案,因此所制定的教案常常脱离预先的设想,其教学效果必然会达不到原定的目标,因此优秀教案的制定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打造一份优秀教案需要设计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把握教材、教法的智慧、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份教案的成功制定就是让教案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艺术性、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教师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这样的教案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二、研究教材,初构教案
制定教案的前奏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该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个环节要求教师从自己的思考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规定具体传授的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契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在制定教案时还应考虑如何选择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的制定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有些教师在此阶段仅仅是把教学参考书作为依据,而缺乏个人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因此所准备的教案与他人形式相差无几,不能突出自我,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由此可见教案的制定必然是教师个人心血的结晶,它凝聚的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以及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依据这些方面,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案。
三、集体研讨,修订教案
“集体备课是教师集体课程决策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团队集体辨别出可行的方案,评估可能的结果,其中也包括集体认同的‘自动化和常规的东西’。”(吕立杰等,2008)在准备一堂新课前,备课组应将各自准备好的教案在全组教师中加以展示,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找出其共性的内容进行认真的讨论,从而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学能目标。在成员讨论的同时,做好相关记录,特别要记录其他成员提出的好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共同探讨,找出他人之长,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融合各人的智慧和见解,针对课本中不同的板块内容确定教案的完善。如:在Welcome to the unit(《牛津高中英语》)板块教学中,如何根据课本中图画内容选择相关的背景知识材料。结合图后的问题,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提供图画和问题使学生对该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在Reading(《牛津高中英语》)板块教学中,通过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协商,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铭记于心。因此在教案制作时,教师应纵观整个内容去设计教学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由感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到运用。只有通过认证的研讨才能确定哪些内容应以问题式的形式呈现,哪些内容应通过讨论的形式来获得解决,哪些内容采用表格式的形式归纳为为宜,哪些内容采用多媒体的更为精当。这些部署都是教师在课前的教案上应体现出来的。只有加强备课组的活动,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制定出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案。因此一份好的教案也是许多教师集思广益的产物和共同劳动的结晶。
三、观摩借鉴,更新教案
教案制作完毕后,可由某个教师在某个班级试上,同组教师在听课时带着自己备课中的困惑或设想,审视自己在备课时的不足之处并找出别人的亮点,看其他教师是如何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通过观摩和借鉴,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案。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记录,注意该课的各项教学进程、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是否遵循“善导”、“激趣”、“引思”、“精讲”四项基本教学要素。教学中教师是否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听完课后,针对该课中的实际进程,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总是用颂扬的话语去进行评论。教师应客观地从各个环节去评价。如:授课的内容是否依据原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在该课上教师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整个课堂教学是否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等等。通过听课活动后对原先的教案加以补充和修正,从而使原先的教案更优化。以便自己在授课的时候更切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四、再度设计,优化教案
在设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设计和组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优化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学习活动必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教师在优化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把教学内容作为探究学习的中心;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重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科学”来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实现概念转变;探究方法强调动手操作,重视资料分析归纳的过程,重视实证和经验。如在设计《牛津高中英语》Book 2 Unit1的task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参加Best book club的不同反应,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做出合理的选择。对学生所选择的内容要求陈述其理由所在,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作为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组成不同的对话内容,要求学生使用所提供的得体的语言去完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正确的表达,从而将语用学的观点贯穿于教学之中。在完成上述的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对话的表达,将学生的活动用饼图和柱形图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依据此内容写一篇简要的分析报告,以做出结论和合理的推荐,是一节课的内容从多个层次得以展现。当然要设计这样的教案,教师首先将整个task部分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任务体验其成功感。
五、课后反思,存档教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在课前经过精心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这恰恰反映了教学的生成性特点。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但教师的设计再周密,教学中仍难免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这必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关注课堂生成,因势而变、顺学而导,给学生质疑、言说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重组学生涌现出的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促使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更好地为预设目标服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照自己教案的程序和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将每节课的教案作为自己教学中的新的起点,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积累经验,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应将每次完善后的教案存档,以留作下一届备课时的教学参考。
六、结语
打磨一堂好课,教师要经历若干个环节,如果只顾埋头讲课而忽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很难使自己在短期内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案表面上看似简单,其实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准备教案的过程不但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最理想的检验,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许每一次教案的准备是教师最好的科研素材内容。教师在教案上附写的教学心得、本节课中闪光点和问题,都是来自于真实的课堂情境,多次的积累便是自己日后进行科研的重要材料源泉。
[参考文献]
[1]吕立杰,陈建红.教师集体课程决策的特征与局限.课程·教材·教法,2008(12).
[2]王蔷.从课堂教学看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第七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评析.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03).
关键词:教材;集体备课;借鉴;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25-2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是落实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设计教案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案。一份教案的形成需要经过不断地打磨才能使其完善。在打磨教案方面,许多学校常常采取“个体备课→集体研讨→反复推敲”的形式,这种制定教案的形式既能发挥群体优势,又能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的成长。纵观许多教师的教案,常常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或是教学目标太宽泛,或是设计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其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不重视备课的艺术性,不能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去制定教案,仅仅是凭个人的一孔之见去构思。另外少数教师不知道如何异构教案,因此所制定的教案常常脱离预先的设想,其教学效果必然会达不到原定的目标,因此优秀教案的制定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打造一份优秀教案需要设计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把握教材、教法的智慧、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份教案的成功制定就是让教案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艺术性、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教师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这样的教案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二、研究教材,初构教案
制定教案的前奏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该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个环节要求教师从自己的思考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规定具体传授的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契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在制定教案时还应考虑如何选择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的制定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有些教师在此阶段仅仅是把教学参考书作为依据,而缺乏个人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因此所准备的教案与他人形式相差无几,不能突出自我,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由此可见教案的制定必然是教师个人心血的结晶,它凝聚的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以及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依据这些方面,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案。
三、集体研讨,修订教案
“集体备课是教师集体课程决策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团队集体辨别出可行的方案,评估可能的结果,其中也包括集体认同的‘自动化和常规的东西’。”(吕立杰等,2008)在准备一堂新课前,备课组应将各自准备好的教案在全组教师中加以展示,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找出其共性的内容进行认真的讨论,从而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学能目标。在成员讨论的同时,做好相关记录,特别要记录其他成员提出的好的教学方法和建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共同探讨,找出他人之长,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融合各人的智慧和见解,针对课本中不同的板块内容确定教案的完善。如:在Welcome to the unit(《牛津高中英语》)板块教学中,如何根据课本中图画内容选择相关的背景知识材料。结合图后的问题,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提供图画和问题使学生对该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在Reading(《牛津高中英语》)板块教学中,通过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协商,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铭记于心。因此在教案制作时,教师应纵观整个内容去设计教学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由感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到运用。只有通过认证的研讨才能确定哪些内容应以问题式的形式呈现,哪些内容应通过讨论的形式来获得解决,哪些内容采用表格式的形式归纳为为宜,哪些内容采用多媒体的更为精当。这些部署都是教师在课前的教案上应体现出来的。只有加强备课组的活动,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制定出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案。因此一份好的教案也是许多教师集思广益的产物和共同劳动的结晶。
三、观摩借鉴,更新教案
教案制作完毕后,可由某个教师在某个班级试上,同组教师在听课时带着自己备课中的困惑或设想,审视自己在备课时的不足之处并找出别人的亮点,看其他教师是如何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通过观摩和借鉴,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案。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记录,注意该课的各项教学进程、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是否遵循“善导”、“激趣”、“引思”、“精讲”四项基本教学要素。教学中教师是否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听完课后,针对该课中的实际进程,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总是用颂扬的话语去进行评论。教师应客观地从各个环节去评价。如:授课的内容是否依据原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更重要的是在该课上教师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整个课堂教学是否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等等。通过听课活动后对原先的教案加以补充和修正,从而使原先的教案更优化。以便自己在授课的时候更切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四、再度设计,优化教案
在设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设计和组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优化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学习活动必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教师在优化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把教学内容作为探究学习的中心;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重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科学”来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实现概念转变;探究方法强调动手操作,重视资料分析归纳的过程,重视实证和经验。如在设计《牛津高中英语》Book 2 Unit1的task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参加Best book club的不同反应,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做出合理的选择。对学生所选择的内容要求陈述其理由所在,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作为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组成不同的对话内容,要求学生使用所提供的得体的语言去完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正确的表达,从而将语用学的观点贯穿于教学之中。在完成上述的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对话的表达,将学生的活动用饼图和柱形图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依据此内容写一篇简要的分析报告,以做出结论和合理的推荐,是一节课的内容从多个层次得以展现。当然要设计这样的教案,教师首先将整个task部分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任务体验其成功感。
五、课后反思,存档教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在课前经过精心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这恰恰反映了教学的生成性特点。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但教师的设计再周密,教学中仍难免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这必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关注课堂生成,因势而变、顺学而导,给学生质疑、言说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重组学生涌现出的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促使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更好地为预设目标服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照自己教案的程序和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将每节课的教案作为自己教学中的新的起点,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积累经验,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应将每次完善后的教案存档,以留作下一届备课时的教学参考。
六、结语
打磨一堂好课,教师要经历若干个环节,如果只顾埋头讲课而忽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很难使自己在短期内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案表面上看似简单,其实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准备教案的过程不但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最理想的检验,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许每一次教案的准备是教师最好的科研素材内容。教师在教案上附写的教学心得、本节课中闪光点和问题,都是来自于真实的课堂情境,多次的积累便是自己日后进行科研的重要材料源泉。
[参考文献]
[1]吕立杰,陈建红.教师集体课程决策的特征与局限.课程·教材·教法,2008(12).
[2]王蔷.从课堂教学看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第七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评析.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