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工笔、大写意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e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一为白描画法,二为工笔重彩画法,三为写意画法(简笔画法)。本文主要阐述了白描、工笔、大写意这三种中国古代人物的基本画法。
  【关键词】:古代人物画;白描法;工笔重彩;写意画法
  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而且都为宗教或政治服务。从发掘的古代帛画或壁画中,可以见到古代的帝王、功臣、圣贤或文人们的面貌,有浓厚的政教功能,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萨、罗汉等释道人物, 甚至更早的神话传说,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尚可见到描写现实生活百态的风俗画、表现宫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画及戏曲中的人物故事画等,各种不同形式与题材的人物画,都有细致的感情描写,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画,给观赏者带来深刻的美感。
  综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一为白描画法,二为工笔重彩画法,三为写意画法(简笔画法)。兹分别简述如下:
  1白描法
  白描化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线描,又称自描。它是运用线条的浓淡,粗细、方圆、转折变化和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艺术手法,来描绘物体的结构、质量感、空间感,并采用聚散、疏密、虚实、强弱等线描形式因素获得形神,从而传达作者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白描,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既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学习中国人物画重要的基础。如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我国最早的帛画,即以白描画法表现,早期的白描画,其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朝吴道子,才能把白描线条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生动的表现衣褶的动感与厚度感。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着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指:1.行云流水描2.高古游丝描3.铁丝描4.柳叶描5.琴弦描6.蚂蝗描7.混描8.橛头钉描9.曹衣描10.钉头鼠尾描11.折芦描12.减笔描13.戰笔水纹描14.竹叶描15.橄榄描16.蚯蚓描17.枣核苗18.枯柴描。
  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是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他针对用笔的方法,提出了“用笔十法”,即1.悬针笔法2.抽丝笔法3.自由笔法4.铁丝笔法5.来无影去无踪(双尖笔法)6.连接比法7.拖拉笔法8.擅斗笔法9.跳跃笔法10.倒插笔法。以上懂梦梅先生细分的十种用笔方法,有些也适用于白描花鸟画中。
  2工笔重彩
  工笔重彩画法是一种造型工整细致,色彩浓艳而略带装饰性的画法,如晚唐周的簪花仕女图即为典型的作品画工笔重彩法适宜使用熟纸或绢,通常可分成六个步骤:
  (一)起稿:先用铅笔或炭笔在稿纸上将人物造型画正确,修改完美后将画纸蒙在上面覆描。
  (二)钩线:钩线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钩勒法,就是先用淡墨钩出轮廓线,着色后再用重墨或重颜色把主要线条重复钩勒一次,这种方法不怕着色时把原来的线条遮盖,画起来较方便另一种称为钩填法,就是用浓淡墨色把线条钩好的轮廓里面,不可将颜色盖住墨线,这种方法钩出来的线条流畅,但填色较费工夫。
  (三)分染底色: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变化,在暗处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可以用赭色分染,方法是珠一只笔蘸赭石,一只笔蘸清水,先用颜色笔局部染色,即用清水笔推开仕女的面颊可先用洋红分染。
  (四)着色:传统仕女的着色法近似京剧人物的化装,称为三白法,即额鼻和下颚三部分晕白粉眼眶和面颊用色比较夸张,多用洋红朱膘藤黄,调少许白粉男子的脸用赭石朱膘和藤黄,加少许白粉。
  (五)罩色: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某些不协调的部分,如脸部常用淡赭石平涂一或两遍。
  (六)提色:在最后完成之前对重点部分再作加工,如眼睛口角或鼻等,使其更为突出画仕女面部在三白的部分再加白粉,有时可从纸的背后托染白粉,以加强面部的粉的粉白效果,一般常用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染色法有:罩(平涂色)窄染(窄小范围的分染)宽染接染叠染掏染(染背景底色而预留出前面人物)染(染儿童或妇女面颊,着色时旋转用笔,使颜色逐渐变淡变无,又不留笔痕)。
  3写意画法
  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即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画家梁楷发展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作品“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皆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近代自扬州八怪以来,也有不少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画家,逐渐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一个主要潮流。
  画写意人物宜选用生纸,通常先以炭笔在画纸上轻轻钩画轮廓(如已熟练,则不必用炭笔钩轮廓),然后蘸墨先画主要的线,涂上大的墨色面逐渐加重,再画次要的线与色面,尽量避免用琐碎的笔墨,以免破坏整体统一。
  在生纸上作画,一但失败了就很难修改,故用笔用墨时,必须考虑整体的调和该强调的地方(如眼睛)必须画得传神。用墨画后,再上产色,着色燎应慎重,依据人物的结构、明暗的关系来表达彩色,才能增加色彩的变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和表情。
  有些装饰画面的色彩需讲求“素描”关系,即画面 色彩的黑、白、灰层次,这纯以色彩的明度来确定。从字面上看好像单指同类色系,其实还包含邻近和对比色系。也就是要求装饰色彩即有色彩关系,也要有素描关系才能取得丰富协调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瑶;;古代中国人物画线描技法的探讨[J];艺术评论;2008年05期
  [2]朱宇南;论线描人物画的形式美及其追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3]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J];新美术;1980年01期
  [4]吴学峰;;谈中国人物画的演变[J];美术大观;2009年10期
  [5] 高宇琪;;浅谈中国人物画的审美特征[J];丝绸之路;2010年16期
  [6]刘艳辉;;关于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几个问题[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7]王石礅;;浅谈神形兼备的中国线描人物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李艳;;试论古代人物画线性韵律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9年01期
其他文献
【摘要】:《历代名画记》的创作过程论包含三个阶段:一是发生阶段,二是构思阶段,三是物化阶段。“穷极造化”,在获得创作材料的基础上,产生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创作发生。“意在笔先”,保持虚静,进行回忆沉思,展开想象,突发灵感,构思形成。“运思挥毫”,借助笔墨、颜料、纸张等媒介,将精神性的绘画构思“转化”为物质性的具体画作。  【关键词】:《历代名画记》;创作  《历代名画记》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绘
期刊
【摘要】:我国戏曲文化在如今的发展面临着比较关键的时期,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进行继承,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内容和表演形式。事实上我国的戏曲艺术一直在主动创新之中,并且对大众的审美进行很好的适应。以丑角为例,是我国戏曲表演中的四大行当之一,在戏曲舞台上身为配角的丑角,给整个舞台所带来的表演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丑角自带的喜剧效果,让戏曲表演的趣味性更足,对于观众而言也更具吸引力。因而本文就对戏曲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业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也使得民宿更加多元化、通俗化,更多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民宿”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对于休闲度假时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功能配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以及是否能体验到当地民俗风情成为其追求的目标。设计突出“自然、舒适、生态”的理念,体现了对建筑环境整合、室内空间合理运用、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结合
期刊
合唱是声乐演唱艺术中的一种形式,是一门集体的共性艺术。童声合唱与老年合唱是有共性和个性存在的。本文从作者的实际工作经历和日常合唱经验出发,简单论述一下童声合唱与老年合唱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与不同区别。  一、童声合唱的训练  童声合唱训练是陶冶儿童情操、提升学生素质、修炼孩子品德的一个行之有效地好方法、好手段,通过这种学习和训练,使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孩子们的学业进步都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和度的拔高,这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新技术不但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人们的教育学习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艺术设计专业,对这些新技术的使用能够不断地提升其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学习,但是由于艺术设计和现代化新技术都是比较“年轻”的技术,这二者的结合会出现一些不可见的问题,所以对于现代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使用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介绍现代化技术对于艺术设计
期刊
【摘要】:城市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对生态自然资源的索取和过度开发愈发严重,为降低对其生态资源环境的破坏,在城市景观绿地改造过程中,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城市景观绿地改造设计,从生态设计的内涵入手,通过对城市景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的探索,以中山岐江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其生态设计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城市景观绿地设计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设计;城市景观绿地;改造;运用;中山岐江公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作品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当前音乐作品速度节奏的变化对于表演的影响效果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也逐渐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文章立足于音乐作品中的速度节奏变化,首先分析了音乐作品中速度与节奏的关系,然后分析了速度节奏变化中所产生的文化意识价值,其次对不同时代风格条件下的速度节奏变化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上述内容,通过对常用速度节奏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音乐作品中实现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地球村”概念的提出,以及网络科技和传媒的发展,为各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的汉字,武术和传统文化等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知晓,尤其是中国武术深受外国人的喜爱。一提到中国武术,大多数的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林寺”。在全球热播的电影《少林寺》,一时间使得少林寺在世界上名声大噪,后来举办“少林国际武术节”活动,更是推动了中国武术
期刊
【摘要】:《辞海》中对空间感的解释为:“根据透视原理,运用明暗、色彩的深浅和冷暖的差别,表现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使人在平面的绘画上获得立体的、深度的空间感觉。”西方传统绘画正是建立在科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对画面空间进行不断完善以达到真实再现客观世界的功能。本文以《最后的晚餐》这一主题绘画为例,从画面中的客观世界空间、人物空间安排和画面整体空间的透视法则来看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期刊
【摘要】:湿地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产物,作为城市整体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湿地公园是人们休闲与欣赏自然风光的空间场所,通过各种空间的处理方法,将美景传递给欣赏者,继而达到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  本文以湿地自然景观中的空间形态为研究,并且侧重对其空间功能及形态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湿地公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归纳湿地公园景观建筑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