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陈景云氏曾设计肱骨下端“叉形切除肘关节成形术”。作者将陈氏手术作了一些改进:(1)作肘后“”形切口;(2)不作三头肌舌瓣而从其两侧进入以显露鹰嘴窝;(3)切除桡骨头、肱骨小头、滑车、内外髁,保留肱骨内、外侧上髁及前臂屈与伸肌总腱的止点,保存了肘关节的生物力学机制;(4)不用任何内固定物,有利于早行功能锻炼。随访时间1.5~16.2年,除2例缺乏功能锻炼肘屈伸为40~100°外,其余16例屈肘均达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景云氏曾设计肱骨下端“叉形切除肘关节成形术”。作者将陈氏手术作了一些改进:(1)作肘后“

”形切口;(2)不作三头肌舌瓣而从其两侧进入以显露鹰嘴窝;(3)切除桡骨头、肱骨小头、滑车、内外髁,保留肱骨内、外侧上髁及前臂屈与伸肌总腱的止点,保存了肘关节的生物力学机制;(4)不用任何内固定物,有利于早行功能锻炼。
随访时间1.5~16.2年,除2例缺乏功能锻炼肘屈伸为40~100°外,其余16例屈肘均达140°以上,伸至20°以内或达正常,功能很满意。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检验科在诊断、治疗、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环节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火神山医院作为疫情暴发期间应急新建的COVID-19确诊病例的定点收治医院,如何快速高效组建并开展检验科常规检验,以及如何创造条件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文通过分析火神山医院应急检验保障体系的建设经验,为突发疫情下新建传染病医院的应急检验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目的利用室间质量评价(EQA)评估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方法室间质量评价选用经特殊处理的2019-nCoV RNA作为EQA样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灭活临床样本作为阴性样本,分别评价其适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后,将6份样本(第一轮不分组/第二轮分组)经冷链快递发送至参评实验室,要求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回报检测信息和结果,然后对回报
微阵列蛋白芯片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识别疾病相关自身抗原的平台,也可以高通量的形式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免疫结合反应。该方法是一种微型化的固相免疫检测方法,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逐渐得到临床认可。该共识对以平面基质为载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蛋白芯片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目的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的耐药基因构成情况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CR-ECO菌株,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进行表型确证,并采用llumina HiSeq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共收集CR-ECO非重复
物流系统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其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涵盖了基本硬件的配置标准、工作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也是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质量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建设过程中也应形成一套符合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跨院运行模式特点的质量监管体系。鉴于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物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尚未形成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本文分别从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物流系统的建
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的应用,极大地发展了血栓与止血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本实验室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硬件系统由西门子Aptio流水线系统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组成,软件系统包括流水线数据管理系统、Centralink中间体软件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根据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和血栓与止血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实验室对LIS系统、流水线检测程序和纯水供应系统进行了多次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心肌肌钙蛋白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建立参考区间至关重要。然而通过何种恰当的筛选标准选择合适参考人群,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忽视此问题将会导致错误的医疗决策。参考上限取值随检测技术提高而变更。探讨参考人群选择问题在国际尚未达成一致。筛选标准的替代生物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及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关系。建立心肌肌钙蛋白参考区间还需考量的因素及研究方案。针对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种族特异性问题,应建立并应用性别和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和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探讨其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复阳现象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2日至3月3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确诊并均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出院隔离期内,核酸复检阳性的7例患者作为复阳组,年龄
本文报告了6~9个月胎儿四肢长管骨组织学特点及化学成分测定的结果,并与成人作了比较。自1985~1987年进行了胎儿骨移植40例,38例经16~34个月平均20.6个月的观察,认为胎儿骨移植后具有“爬行代替”快,“骨诱导”能力强,排斥反应不明显,制取和保存方法较简便等优点,并认为这些特点与胎儿骨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关。胎儿骨的应用为异体骨移植提供了一种新的骨材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