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本文分析了对历史教材资源的标题、图片、材料和习题资源如何进行有效合理开发利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探究历史,从而达到“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教学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历史课程资源 教材开发 利用原则
什么是历史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和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在众多的历史课程资源中历史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我认为历史教师先把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材开发好了之后,才可以开发、引进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试想教师在还未弄清楚教材的情况下盲目地引进补充其他课外资源,势必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课堂教学。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制的一种教学材料,相对于教师来说,是教本;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学本,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万万不能抛开教材资源。
现行浙江省的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包括学习建议、导语、课前提示、图表、知识链接、历史纵横、资料卡片或资料回放、学习思考、学思之窗、彩色地图册、课后习题、课文小字注解等。这些资源使得新教材更富有直观性、启发性、情感性、生动性,而这种编排蕴涵着广大编者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良苦用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更注重对主体文本资源的讲解和挖掘,而常常忽视对图片、标题、材料资源和教材习题资源的开发运用。而利用好教材中的图片、标题、材料资源和课后习题资源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利于挖掘教材蕴涵的隐性知识,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材中,充分挖掘相关信息,创设教学新情境,从而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呢?
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对如何开发利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标题、材料和教材习题资源作尝试,谈谈拙见,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仁。
一、标题资源充分用
教材标题(包括单元标题、课标题和子目)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教材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效利用教材标题资源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领会教材的编写思想,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学。我们在课前有效分析教材时,通过抓住教材标题的关键词,快速领会并把握本课的重点,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便有效地落实教学重、难点。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课中,我采取的有效途径是对这一课标题进行分析,围绕课标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主题,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分析其变化的表现,对教材和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其实有三个子标题就是“新变化”的表现。
子标题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
子标题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
子标题三: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变化
抓住了新变化这一关键词,明确整个教学过程落实“新”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图片资源灵活用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包括历史人物、事件插图、文物图、旧址、漫画、历史地图、图表等。历史图片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为枯燥的教材增添了趣味性,对学生的视觉疲劳有很大的缓解作用,另一方面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文字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资源尽管是彩色逼真的,可毕竟不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弥补不足。灵活运用图片资源,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增加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包含了五幅历史人物头像(凯恩斯、肯尼迪、里根、克林顿和撒切尔夫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内景等丰富的图片资源,如何运用这些图片资源优化教学呢?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开始时利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誓就任总统的图片再结合他的生平,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比尔·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阿肯色州霍普市一个小店主的家庭,是美国第42任总统,虽然‘克林顿时代’充满了荒诞不经的谎言与丑闻,但在克林顿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所以人们至今怀念他带领美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他也被人称为‘美国智商最高’的总统。他的成长历程也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请同学们从克林顿的简历中,找出与美国经济相对应的时代。”
美国总统克林顿简历
1946年8月19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霍普镇。
1968年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并获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1970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系。
1973年毕业后到阿肯色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开业当律师。
1977年担任阿肯色州州检察长。
1978年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
1980年竞选连任失败。
1982年再度竞选阿肯色州州长成功,并五次连任。
1992年是美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
1992年11月3日当选美国总统。 1996年11月5日总统选举中克林顿再次获胜。
1997年1月20日连任总统。
师生共同找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上学期间(50-60年代),美国经济步入“黄金时代”,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刚工作期间(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时期”;连续五次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期间(8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复苏时期;当选为总统后(90年代)带领美国进入“新经济时期”。
这样的导入既充分利用了书本上的图片资源又结合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使得学习过程更人性化,避免用抽象的经济理论和数据来学习的套路,增强了经济史的亲和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完成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三、材料资源精加工
高中历史教材中除穿插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以外,还引用了大量的文本材料资源,适应了史料教学的需求。这些材料资源可供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可供学生讨论思考拓展思维,也可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文本材料的成功运用少不了历史教师的精加工,具体来说,文本材料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拓展阅读不失目的性。对于枯燥、抽象、理论性的文本材料,如果让学生无目的地阅读,就很难提起学生兴趣,如果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则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材料的反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我在讲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时没有直接对这一概念作出解释而是引导学生阅读“知识链接”中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概括出两者的异同点。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稍作解释和总结。并依据P123的图表“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分析指出“削减政府开支、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
第二,史料教学与问题设计相结合。教材中的史料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用好这些资料,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真正重视教材;可以形成良好的教材阅读意识和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让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不再唱“独角戏”。教师省去了筛选史料的时间,有时间钻研教材和教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利用教材中的材料资源进行问题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专家和教师的青睐。所以要运用好史料一定要在史料的分析过程中设计一些问题,史料教学与问题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方法,自己判断,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我在讲解联邦德国的经济运作模式时引用了P125的资料卡片路德维希·艾哈德的一段史料,并提出两个问题:(1)关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问题上,路德维希·艾哈德持怎样的态度?(2)联系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史料,促进学生与史料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从而理解和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领悟能力。
四、教材习题深挖掘
教材习题包括“学习思考”和“课后习题”,它也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教学目的。新编历史教材所设计的习题显然不同于旧历史教材,它更多地强调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体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它不仅注重了对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基本能力的考察,而且注重了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的培养。
2010年浙江高考卷中的孟德斯鸠的著作就运用了教材课后测评题中的信息,2011年浙江高考卷卷中的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的排列顺序就运用了教材课后自我测评题中的信息,这种高考的导向使高三课后习题训练中更应注重教材中所给的习题。因此除加强课堂内的训练外,我还把这一努力延伸到课外,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如我让学生思考课后自我测评: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在学生掌握了此题之后,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出了一道变式题: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时期与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经济政策的异同。又如在学生掌握了P123的学习思考题“左表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之后,可以设计以下这一变题:
解析上图中某一时段数据变化的趋势、变化的原因。
这样设计变式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善于举一反三,增强适应新问题情境的能力,也能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更好地适应高考。
开发利用高中历史教材资源强化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发利用高中历史教材资源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前提性原则。开发利用历史教材资源应该以课程标准和学生需要为前提。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理应成为教师开发历史教材的重要依据、准则和前提。开发利用历史教材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必须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前提。
其次,精选性原则。历史教材资源多种多样,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的,材料众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而教师应该精选那些典型的材料积极运用。何谓典型、实用,就是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材料,能拓宽学生视野的材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感悟历史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材料等。
再次,科学性原则。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必须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对教材材料的选择,一方面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甄别材料的真伪和可靠性,因为教科书的材料也有不可靠的,另一方面要注意打破对教科书中材料资源的迷信,不能将此当做“圣经”来对待,要培养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质疑精神。
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内容包罗万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历史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这种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应当在教材分析上多下工夫,吃透教材,从“走进教材”到“走出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深刻挖掘隐藏在历史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总之,历史教师在开发利用教材时,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真正让高中历史教材资源优势得以有效开发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2]魏飞.《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课件.
[3]丁保录.历史数学要重视开发教材资源.
[4]赵亚夫主编.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5]周生明.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字辅助材料的运用.
[6]沈霞南.“关怀”教材中的辅助材料.
关键词: 历史课程资源 教材开发 利用原则
什么是历史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和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在众多的历史课程资源中历史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我认为历史教师先把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材开发好了之后,才可以开发、引进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试想教师在还未弄清楚教材的情况下盲目地引进补充其他课外资源,势必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课堂教学。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制的一种教学材料,相对于教师来说,是教本;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学本,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万万不能抛开教材资源。
现行浙江省的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包括学习建议、导语、课前提示、图表、知识链接、历史纵横、资料卡片或资料回放、学习思考、学思之窗、彩色地图册、课后习题、课文小字注解等。这些资源使得新教材更富有直观性、启发性、情感性、生动性,而这种编排蕴涵着广大编者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良苦用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更注重对主体文本资源的讲解和挖掘,而常常忽视对图片、标题、材料资源和教材习题资源的开发运用。而利用好教材中的图片、标题、材料资源和课后习题资源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利于挖掘教材蕴涵的隐性知识,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材中,充分挖掘相关信息,创设教学新情境,从而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呢?
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对如何开发利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标题、材料和教材习题资源作尝试,谈谈拙见,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仁。
一、标题资源充分用
教材标题(包括单元标题、课标题和子目)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教材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效利用教材标题资源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领会教材的编写思想,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学。我们在课前有效分析教材时,通过抓住教材标题的关键词,快速领会并把握本课的重点,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便有效地落实教学重、难点。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课中,我采取的有效途径是对这一课标题进行分析,围绕课标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主题,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分析其变化的表现,对教材和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其实有三个子标题就是“新变化”的表现。
子标题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
子标题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
子标题三: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变化
抓住了新变化这一关键词,明确整个教学过程落实“新”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图片资源灵活用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包括历史人物、事件插图、文物图、旧址、漫画、历史地图、图表等。历史图片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为枯燥的教材增添了趣味性,对学生的视觉疲劳有很大的缓解作用,另一方面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文字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资源尽管是彩色逼真的,可毕竟不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弥补不足。灵活运用图片资源,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增加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包含了五幅历史人物头像(凯恩斯、肯尼迪、里根、克林顿和撒切尔夫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内景等丰富的图片资源,如何运用这些图片资源优化教学呢?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开始时利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誓就任总统的图片再结合他的生平,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比尔·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阿肯色州霍普市一个小店主的家庭,是美国第42任总统,虽然‘克林顿时代’充满了荒诞不经的谎言与丑闻,但在克林顿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所以人们至今怀念他带领美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他也被人称为‘美国智商最高’的总统。他的成长历程也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请同学们从克林顿的简历中,找出与美国经济相对应的时代。”
美国总统克林顿简历
1946年8月19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霍普镇。
1968年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并获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1970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系。
1973年毕业后到阿肯色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开业当律师。
1977年担任阿肯色州州检察长。
1978年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
1980年竞选连任失败。
1982年再度竞选阿肯色州州长成功,并五次连任。
1992年是美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
1992年11月3日当选美国总统。 1996年11月5日总统选举中克林顿再次获胜。
1997年1月20日连任总统。
师生共同找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上学期间(50-60年代),美国经济步入“黄金时代”,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刚工作期间(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时期”;连续五次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期间(8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复苏时期;当选为总统后(90年代)带领美国进入“新经济时期”。
这样的导入既充分利用了书本上的图片资源又结合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使得学习过程更人性化,避免用抽象的经济理论和数据来学习的套路,增强了经济史的亲和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完成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三、材料资源精加工
高中历史教材中除穿插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以外,还引用了大量的文本材料资源,适应了史料教学的需求。这些材料资源可供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可供学生讨论思考拓展思维,也可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文本材料的成功运用少不了历史教师的精加工,具体来说,文本材料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拓展阅读不失目的性。对于枯燥、抽象、理论性的文本材料,如果让学生无目的地阅读,就很难提起学生兴趣,如果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则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材料的反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我在讲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时没有直接对这一概念作出解释而是引导学生阅读“知识链接”中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概括出两者的异同点。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稍作解释和总结。并依据P123的图表“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分析指出“削减政府开支、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
第二,史料教学与问题设计相结合。教材中的史料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用好这些资料,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真正重视教材;可以形成良好的教材阅读意识和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让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不再唱“独角戏”。教师省去了筛选史料的时间,有时间钻研教材和教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利用教材中的材料资源进行问题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专家和教师的青睐。所以要运用好史料一定要在史料的分析过程中设计一些问题,史料教学与问题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方法,自己判断,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我在讲解联邦德国的经济运作模式时引用了P125的资料卡片路德维希·艾哈德的一段史料,并提出两个问题:(1)关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问题上,路德维希·艾哈德持怎样的态度?(2)联系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史料,促进学生与史料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从而理解和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领悟能力。
四、教材习题深挖掘
教材习题包括“学习思考”和“课后习题”,它也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教学目的。新编历史教材所设计的习题显然不同于旧历史教材,它更多地强调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体现了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它不仅注重了对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基本能力的考察,而且注重了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的培养。
2010年浙江高考卷中的孟德斯鸠的著作就运用了教材课后测评题中的信息,2011年浙江高考卷卷中的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的排列顺序就运用了教材课后自我测评题中的信息,这种高考的导向使高三课后习题训练中更应注重教材中所给的习题。因此除加强课堂内的训练外,我还把这一努力延伸到课外,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如我让学生思考课后自我测评: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在学生掌握了此题之后,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出了一道变式题: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时期与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经济政策的异同。又如在学生掌握了P123的学习思考题“左表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之后,可以设计以下这一变题:
解析上图中某一时段数据变化的趋势、变化的原因。
这样设计变式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善于举一反三,增强适应新问题情境的能力,也能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更好地适应高考。
开发利用高中历史教材资源强化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发利用高中历史教材资源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前提性原则。开发利用历史教材资源应该以课程标准和学生需要为前提。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理应成为教师开发历史教材的重要依据、准则和前提。开发利用历史教材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必须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前提。
其次,精选性原则。历史教材资源多种多样,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的,材料众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而教师应该精选那些典型的材料积极运用。何谓典型、实用,就是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材料,能拓宽学生视野的材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感悟历史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材料等。
再次,科学性原则。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必须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对教材材料的选择,一方面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甄别材料的真伪和可靠性,因为教科书的材料也有不可靠的,另一方面要注意打破对教科书中材料资源的迷信,不能将此当做“圣经”来对待,要培养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质疑精神。
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内容包罗万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历史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这种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应当在教材分析上多下工夫,吃透教材,从“走进教材”到“走出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深刻挖掘隐藏在历史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来优化教学。总之,历史教师在开发利用教材时,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真正让高中历史教材资源优势得以有效开发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2]魏飞.《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课件.
[3]丁保录.历史数学要重视开发教材资源.
[4]赵亚夫主编.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5]周生明.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字辅助材料的运用.
[6]沈霞南.“关怀”教材中的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