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按照教学需要,几天前八年级(8)班的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去找寻体现沧桑巨变的遗址或文明状态的资料,他
们有的上网,有的去图书馆,还有的成立了QQ群和老师保持联系,每个同学都显得非常积极活跃。
二、案例描述
(一)对话文本,体验感知。
课始,大屏幕上显示题为“蓝田人家园今昔”的表格,学生们因为准备得很充分,依次回答得准确完整。
“蓝田人遗址在古代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学生东东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由表述……
这时候坐在角落里平时比较文静的倩倩面带微笑站了起来,手里拿着几张打印资料,说:“老师,我找到了一篇很好的资料,想和同学们共享。”老师点头表示赞许,她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大河流域的古今”的资料:
“古埃及尼罗河水泛滥,留下一层沉积层,使这块土地有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规律农业造就了埃及漫长而辉煌的文明。然而……现成为地球上的贫困地区之一。”
“谢谢倩倩同学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资料,不只中国,世界各地其他文明发展的区域都有着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作为主角——人类在变化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老师适时作了小结,并给学生抛出了新问题。
(二)展示资料,分享成果。
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下,都有点兴奋。第一组发言人一伟落落大方地走上了讲台,他是社会课代表,经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表现。他熟练而又自然地打开了电脑桌面上的PPT文件,这是他们组合作的成果。题目是“长城的前世今生”。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现在被破坏得惨不忍睹。”
接着第二组“梦回楼兰”……第六组“黄河的美丽和哀愁”……
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和注意力,因为这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同学共享当然高兴,而且显得有些自豪。每一组的汇报同学们都会不吝称赞,特别是第五组,当熟悉的家乡小山,那里曾挖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掌声再一次在教室里响起,甚至连老师也被感染了。
负责评选的小组同学适时走上了讲台,经过短时讨论,一致推选第五组“家乡春秋”获得最优合作成果奖,第一组为最佳合作小组。评选组作了简短的胜出说明:第五组图文并茂,叙述生动,结合生活中家乡的实例。第一组合作找资料,利用电脑课处理资料,做PPT,每个同学都参加了全过程,非常团结,体现了小组合作的精神。
(三)问题讨论,反思认识。
待学生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些,大屏幕上出现了新的讨论话题:
“上述同学们的报告中哪些是好的变化?哪些是不好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带来哪些后果?”“反思历史,面对现实,我们该怎么办?”同时出示补充材料。
学生们开始再阅读手头的资料,踊跃发言。
教室里的气氛又开始热烈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人们认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植树造林,科学开垦农田”、“经济发展也要和自然和谐”、“要政府制定措施保护文明遗址”、“保护资源防止过度开发”。
教学过程水到渠成,老师也能感到一种愉悦感悄然升起,并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滋味。最后师生一致决定把探究成果做成手抄报在学校的宣传廊里展示。
三、案例反思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披情入境,在活动中体验交流、感悟内化,从而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和自由空间。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方式,因为体验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在搜集资料时能体验教材以外更多的文本资料,在课堂、师生、文本对话中体验,在展示讨论问题时体验学习过程建构知识,获得相应的发展。因为课前课内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所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课堂里生成了意想不到的和谐氛围和智慧火花,老师也受到鼓舞。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资料的搜集。
(二)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支点,他们也许能支撑起非常美好的课堂晴空。
教师也因此成为了活动的指导者、思维的引导者、找资料的辅导者。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学会了做PPT,展示成果时课堂内一声轻轻的惊叹也许会成为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学生成功地找到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许多资料,在活动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但限于认识水平,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大部分知识只能点到为止。
(三)成功的合作可以使学生形成人本意识、认同心理,提高能力,教师应采取合适的多角度的客观评价才不违背教育的发展性原则,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里的生生互评很有效,教师评价学生好的表现能让学生多得到一份关爱,体现评价的功能和意义。但需要注意教师不能自定哪一个组最优。
按照教学需要,几天前八年级(8)班的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去找寻体现沧桑巨变的遗址或文明状态的资料,他
们有的上网,有的去图书馆,还有的成立了QQ群和老师保持联系,每个同学都显得非常积极活跃。
二、案例描述
(一)对话文本,体验感知。
课始,大屏幕上显示题为“蓝田人家园今昔”的表格,学生们因为准备得很充分,依次回答得准确完整。
“蓝田人遗址在古代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学生东东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由表述……
这时候坐在角落里平时比较文静的倩倩面带微笑站了起来,手里拿着几张打印资料,说:“老师,我找到了一篇很好的资料,想和同学们共享。”老师点头表示赞许,她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大河流域的古今”的资料:
“古埃及尼罗河水泛滥,留下一层沉积层,使这块土地有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规律农业造就了埃及漫长而辉煌的文明。然而……现成为地球上的贫困地区之一。”
“谢谢倩倩同学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资料,不只中国,世界各地其他文明发展的区域都有着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作为主角——人类在变化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老师适时作了小结,并给学生抛出了新问题。
(二)展示资料,分享成果。
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下,都有点兴奋。第一组发言人一伟落落大方地走上了讲台,他是社会课代表,经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表现。他熟练而又自然地打开了电脑桌面上的PPT文件,这是他们组合作的成果。题目是“长城的前世今生”。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现在被破坏得惨不忍睹。”
接着第二组“梦回楼兰”……第六组“黄河的美丽和哀愁”……
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和注意力,因为这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同学共享当然高兴,而且显得有些自豪。每一组的汇报同学们都会不吝称赞,特别是第五组,当熟悉的家乡小山,那里曾挖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掌声再一次在教室里响起,甚至连老师也被感染了。
负责评选的小组同学适时走上了讲台,经过短时讨论,一致推选第五组“家乡春秋”获得最优合作成果奖,第一组为最佳合作小组。评选组作了简短的胜出说明:第五组图文并茂,叙述生动,结合生活中家乡的实例。第一组合作找资料,利用电脑课处理资料,做PPT,每个同学都参加了全过程,非常团结,体现了小组合作的精神。
(三)问题讨论,反思认识。
待学生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些,大屏幕上出现了新的讨论话题:
“上述同学们的报告中哪些是好的变化?哪些是不好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带来哪些后果?”“反思历史,面对现实,我们该怎么办?”同时出示补充材料。
学生们开始再阅读手头的资料,踊跃发言。
教室里的气氛又开始热烈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人们认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植树造林,科学开垦农田”、“经济发展也要和自然和谐”、“要政府制定措施保护文明遗址”、“保护资源防止过度开发”。
教学过程水到渠成,老师也能感到一种愉悦感悄然升起,并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滋味。最后师生一致决定把探究成果做成手抄报在学校的宣传廊里展示。
三、案例反思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披情入境,在活动中体验交流、感悟内化,从而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和自由空间。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方式,因为体验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在搜集资料时能体验教材以外更多的文本资料,在课堂、师生、文本对话中体验,在展示讨论问题时体验学习过程建构知识,获得相应的发展。因为课前课内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所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课堂里生成了意想不到的和谐氛围和智慧火花,老师也受到鼓舞。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资料的搜集。
(二)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支点,他们也许能支撑起非常美好的课堂晴空。
教师也因此成为了活动的指导者、思维的引导者、找资料的辅导者。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学会了做PPT,展示成果时课堂内一声轻轻的惊叹也许会成为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学生成功地找到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许多资料,在活动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但限于认识水平,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大部分知识只能点到为止。
(三)成功的合作可以使学生形成人本意识、认同心理,提高能力,教师应采取合适的多角度的客观评价才不违背教育的发展性原则,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里的生生互评很有效,教师评价学生好的表现能让学生多得到一份关爱,体现评价的功能和意义。但需要注意教师不能自定哪一个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