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在革命生涯里创办并编辑过多种报刊,有着丰富的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 邓中夏的编辑实践
邓中夏的编辑实践起始于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不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重压与反抗,因而被统治者无不“先造成强有力之舆论”,以“导民众之动作,入于同一轨道”。中国革命是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进行的,而农民中的大多数“没有政治的兴趣”,只求“一个真命天子,还要求太平和丰年”。因此,革命思想的宣传和被接受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人民的觉悟是不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脑子中的错误思想,需要我们做很多切切实实的工作。……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和动向,对于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正是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启发民众,邓中夏在创办、主编、编辑报刊过程中,高度重视无产阶级宣传舆论的特殊作用。
(一)创办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的学生刊物《国民》杂志。
邓中夏的编辑实践是从创办主编《国民》杂志开始的。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组织进步学生社团投身于反帝爱国的斗争中。他与许德琦等联络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爱国学生,组建全国学生救国会,并决定出版先进刊物,进行反帝爱国宣传。由邓中夏具体负责的《国民》杂志于1919年1月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蔡元培为创刊号写了序言。该刊以“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为宗旨,大量刊登了反帝爱国宣传和国民思想改革的文章,成为五四前反帝色彩较为鲜明的刊物之一,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重大的舆论宣传和干部准备。五四运动以后,《国民》杂志开始发表一些介绍苏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邓中夏通过创办、主编《国民》杂志,初步积累了办刊经验,为日后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积累了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创办并主编《劳动音》、《先驱》等杂志
1920年秋,邓中夏在积极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同时,为了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于11月7日创办了《劳动音》周刊,并亲自担任主编。邓中夏以“心美”的笔名在《我们为什么出版这个(劳动音)呢?》中阐明创刊宗旨:就是要“排斥那班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智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使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以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及与世界劳动者携手,共同去干社会改造的事情。”《劳动音》还通过报道工人遭受残酷剥削压迫的具体事实,对工人进行教育,提高其阶级觉悟。《劳动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最早创办的工人报刊之一,对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变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邓中夏在担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负责人时,为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于1922年1月15日创办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机关刊物——《先驱》半月刊,并任主编。刊物内容有评论、讨论、译述、通讯、政治短评、随感录等。以唤醒国民的觉悟、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根本任务。《先驱》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探求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介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成绩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创刊号上就刊登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文章。该刊还研究和探讨了中国革命和青年团建设问题,并对青年团工作的方针、青年运动的方向和青年团与共产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1923年6月3日,邓中夏在该刊上发表了《讨论本团以后进行的方针》,从六个方面对青年团运动进行了阐述。
(三)国共合作时期,创办著名的革命刊物《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人》
1923年8月,邓中夏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和临时中央局委员长,后任组织部主任。为加强对团员和广大青年的教育,他与团中央宣传部主任恽代英共同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办了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由恽代英、肖楚女任主编。它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刊物之一,创刊之后,很快就在广大知识青年和一部分青年工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邓中夏不仅参加过该刊的编辑工作,而且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发表了《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等20多篇对青年运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章,对推动我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
与此同时,为了从舆论宣传上广泛宣传鼓动马克思主义,把青年工人团结起来,邓中夏负责创办了专门以青年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性刊物《青年工人》月刊,并任主编。《青年工人》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向青年工人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以“记载青年工人实际生活状况”和“讨论关于改良青年工人生活状况的问题”为契机,引导广大青年工人团结起来,积极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而斗争。对推动工人运动的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帮助国民党左派创办《新民国》、《新建设》,主编《平民周报》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三大召开,党进一步认识到封建军阀的反动本质,提高了无产阶级寻找革命同盟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邓中夏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积极致力于国共合作事业。1923年11月15日和20日,他帮助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新民国》、《新建设》等刊物,并积极为其撰写评论文章。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这两个刊物上连续发表了近20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宣传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1924年2月,邓中夏以个人身份加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干事。为了推动国共合作事业的发展,他参加了上海《民国日报》副刊部的编辑工作,并负责主编该报副刊之一的《平民周报》,为使宣传舆论面向广大民众作出过很多努力。他在《平民周报》上发表了《论劳动运动》、《论农民运动的政略与方法》等宣传工农运动的文章。
(五)创办并主编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工人日报——《工人之路》
1925年5月31日,邓中夏亲自创办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工人之路》诞生。邓中夏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劳动运动的新生命》、《工人阶级与革命政府》等文 章,指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强调“中国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并且“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非得工业的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提携着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是不能成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思想。深刻论述了工农兵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邓中夏利用《工人之路》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会理论以及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地位,指出:“工会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是保障无产阶级利益,以至于图谋本身的完全解放的机关,所以工会是无产阶级的武器。”该报坚持反帝斗争宣传,反复说明非打倒封建军阀不能巩固革命政府和统一广东、统一中国的道理,宣传工人阶级的战斗团结,与国民党新老右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省港大罢工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邓中夏在土地革命时期,参与创办了《布尔什维克》、《湘鄂西苏维埃》、《反帝周报》等报刊。
二 邓中夏的编辑思想
邓中夏先后与几十种报刊有过亲密接触,或是撰稿发表文章,或是创办编辑报刊,或是指导参与改版。在这些编辑实践中,以报刊为阵地,与帝国主义、封建专制制度、军阀作斗争,积极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邓中夏办刊办报的实践活动中,他对无产阶级新闻编辑的性质、任务、特点、规律、对象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编辑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突出报刊“阶级斗争工具”的作用
邓中夏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将报刊作为阶级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强调无产阶级新闻编辑事业要有鲜明的阶级性,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宣传战线上的斗争。邓中夏强调并坚持报刊宣传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来阐述报刊的作用,早在1920年11月,他在《劳动音》发刊词中就明确地指出:“我们既要排斥那班不劳动而食的人,以维持我们真正劳动同胞的生活,那末,我们不可不有充足的知识和善良的方法,做我们排斥他们的利器,阶级战争的工具,所以我们出版这个《劳动音》。”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关于报刊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最早论述。后来,他更进一步阐述过这个问题,认为宣传教育,“要明确的站在我们无产阶级的观点上,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不可违背了阶级的意识”。因此,他所创办、主编的各种报刊,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
(二)强调报刊的宣传、鼓动、组织的作用
邓中夏是我党早期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在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工农群众组织起来。他在编辑《劳动音》、《先驱》、《中国青年》、《青年工人》等革命报刊时,就指出“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而不向无产阶级作实际的运动”,“其结果只是空谈”。号召革命者“改弦易辙”,组织起来“积极从事于实际的运动,即教育与组织工人的工作”。《劳动音》的出版,正是从事这种“实际的劳动运动”的起点。《先驱》发刊词也指出:有了反抗的创造的精神,“若不知道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形,还是无用的”。“不谙实际的传播一种高调的主张,便是使一般人人于歧路,分散对敌人的力量,而我们的理想社会也终于不能达到了”。因此《先驱》要“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以便唤醒和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教育、组织工人起来参加革命的实际斗争。报刊“详细发表工人和工厂的情况.一方面可“使国内各工人容易联络”,另一方面是要“使留心社会问题的人,做研究的资料,使热心社会改革的人,去求解决的方法”。在他所办的报刊中,通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阶层人民斗争的经验,从而把广大工农群众组织起来,走向革命道路。
(三)强调报刊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职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报刊应注意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研讨革命斗争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直接为现实斗争服务,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党的二大以后,邓中夏撰文向人们阐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较早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同盟军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等问题。在宣传过程中,他的立场坚定、观点明确,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号召人民起来推翻万恶的吃人制度。如《工人之路》在省港大罢工中就担负着对敌冲锋陷阵的舆论堡垒作用,矛头直指英帝国主义,省港大罢工开始后一个月,香港经济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为鼓舞工人斗志,邓中夏在《工人之路》上发表了“香港帝国主义损失一万万余元了”的时事短评,并对工作人员说:“以后,每天把英帝国主义损失的钱数,用大号字登在报上,让每个罢工工人都知道,我们多坚持一天,帝国主义就多损失四百万元!”综观《工人之路》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都是为罢工的中心任务服务的。
(四)强调新闻编辑工作的党性原则
列宁曾明确指出,体现无产阶级的党性,是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凡是党所领导的报刊。都要成为“完全的党报”,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坚持党的立场,执行党的路线,宣传党的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可言的社会里进行革命,“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邓中夏在编辑实践过程中,总是将报刊和党的目标、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
总之,在他的整个编辑实践中,邓中夏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心点上,并围绕这个中心提出新闻编辑的各种观点,包括提出报刊宣传的任务和它应当发挥的作用。
一 邓中夏的编辑实践
邓中夏的编辑实践起始于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不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重压与反抗,因而被统治者无不“先造成强有力之舆论”,以“导民众之动作,入于同一轨道”。中国革命是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进行的,而农民中的大多数“没有政治的兴趣”,只求“一个真命天子,还要求太平和丰年”。因此,革命思想的宣传和被接受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人民的觉悟是不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脑子中的错误思想,需要我们做很多切切实实的工作。……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和动向,对于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正是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启发民众,邓中夏在创办、主编、编辑报刊过程中,高度重视无产阶级宣传舆论的特殊作用。
(一)创办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的学生刊物《国民》杂志。
邓中夏的编辑实践是从创办主编《国民》杂志开始的。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组织进步学生社团投身于反帝爱国的斗争中。他与许德琦等联络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爱国学生,组建全国学生救国会,并决定出版先进刊物,进行反帝爱国宣传。由邓中夏具体负责的《国民》杂志于1919年1月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蔡元培为创刊号写了序言。该刊以“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为宗旨,大量刊登了反帝爱国宣传和国民思想改革的文章,成为五四前反帝色彩较为鲜明的刊物之一,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重大的舆论宣传和干部准备。五四运动以后,《国民》杂志开始发表一些介绍苏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邓中夏通过创办、主编《国民》杂志,初步积累了办刊经验,为日后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积累了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创办并主编《劳动音》、《先驱》等杂志
1920年秋,邓中夏在积极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同时,为了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于11月7日创办了《劳动音》周刊,并亲自担任主编。邓中夏以“心美”的笔名在《我们为什么出版这个(劳动音)呢?》中阐明创刊宗旨:就是要“排斥那班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智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使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以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及与世界劳动者携手,共同去干社会改造的事情。”《劳动音》还通过报道工人遭受残酷剥削压迫的具体事实,对工人进行教育,提高其阶级觉悟。《劳动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最早创办的工人报刊之一,对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变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邓中夏在担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负责人时,为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于1922年1月15日创办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机关刊物——《先驱》半月刊,并任主编。刊物内容有评论、讨论、译述、通讯、政治短评、随感录等。以唤醒国民的觉悟、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根本任务。《先驱》把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探求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介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成绩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创刊号上就刊登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文章。该刊还研究和探讨了中国革命和青年团建设问题,并对青年团工作的方针、青年运动的方向和青年团与共产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1923年6月3日,邓中夏在该刊上发表了《讨论本团以后进行的方针》,从六个方面对青年团运动进行了阐述。
(三)国共合作时期,创办著名的革命刊物《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人》
1923年8月,邓中夏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和临时中央局委员长,后任组织部主任。为加强对团员和广大青年的教育,他与团中央宣传部主任恽代英共同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办了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由恽代英、肖楚女任主编。它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刊物之一,创刊之后,很快就在广大知识青年和一部分青年工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邓中夏不仅参加过该刊的编辑工作,而且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发表了《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等20多篇对青年运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章,对推动我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
与此同时,为了从舆论宣传上广泛宣传鼓动马克思主义,把青年工人团结起来,邓中夏负责创办了专门以青年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性刊物《青年工人》月刊,并任主编。《青年工人》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向青年工人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以“记载青年工人实际生活状况”和“讨论关于改良青年工人生活状况的问题”为契机,引导广大青年工人团结起来,积极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而斗争。对推动工人运动的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帮助国民党左派创办《新民国》、《新建设》,主编《平民周报》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三大召开,党进一步认识到封建军阀的反动本质,提高了无产阶级寻找革命同盟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邓中夏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积极致力于国共合作事业。1923年11月15日和20日,他帮助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新民国》、《新建设》等刊物,并积极为其撰写评论文章。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这两个刊物上连续发表了近20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宣传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1924年2月,邓中夏以个人身份加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干事。为了推动国共合作事业的发展,他参加了上海《民国日报》副刊部的编辑工作,并负责主编该报副刊之一的《平民周报》,为使宣传舆论面向广大民众作出过很多努力。他在《平民周报》上发表了《论劳动运动》、《论农民运动的政略与方法》等宣传工农运动的文章。
(五)创办并主编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工人日报——《工人之路》
1925年5月31日,邓中夏亲自创办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工人之路》诞生。邓中夏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劳动运动的新生命》、《工人阶级与革命政府》等文 章,指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强调“中国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并且“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非得工业的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提携着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是不能成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思想。深刻论述了工农兵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邓中夏利用《工人之路》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会理论以及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地位,指出:“工会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是保障无产阶级利益,以至于图谋本身的完全解放的机关,所以工会是无产阶级的武器。”该报坚持反帝斗争宣传,反复说明非打倒封建军阀不能巩固革命政府和统一广东、统一中国的道理,宣传工人阶级的战斗团结,与国民党新老右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省港大罢工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邓中夏在土地革命时期,参与创办了《布尔什维克》、《湘鄂西苏维埃》、《反帝周报》等报刊。
二 邓中夏的编辑思想
邓中夏先后与几十种报刊有过亲密接触,或是撰稿发表文章,或是创办编辑报刊,或是指导参与改版。在这些编辑实践中,以报刊为阵地,与帝国主义、封建专制制度、军阀作斗争,积极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邓中夏办刊办报的实践活动中,他对无产阶级新闻编辑的性质、任务、特点、规律、对象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编辑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突出报刊“阶级斗争工具”的作用
邓中夏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将报刊作为阶级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强调无产阶级新闻编辑事业要有鲜明的阶级性,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宣传战线上的斗争。邓中夏强调并坚持报刊宣传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来阐述报刊的作用,早在1920年11月,他在《劳动音》发刊词中就明确地指出:“我们既要排斥那班不劳动而食的人,以维持我们真正劳动同胞的生活,那末,我们不可不有充足的知识和善良的方法,做我们排斥他们的利器,阶级战争的工具,所以我们出版这个《劳动音》。”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关于报刊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最早论述。后来,他更进一步阐述过这个问题,认为宣传教育,“要明确的站在我们无产阶级的观点上,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不可违背了阶级的意识”。因此,他所创办、主编的各种报刊,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
(二)强调报刊的宣传、鼓动、组织的作用
邓中夏是我党早期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在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工农群众组织起来。他在编辑《劳动音》、《先驱》、《中国青年》、《青年工人》等革命报刊时,就指出“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而不向无产阶级作实际的运动”,“其结果只是空谈”。号召革命者“改弦易辙”,组织起来“积极从事于实际的运动,即教育与组织工人的工作”。《劳动音》的出版,正是从事这种“实际的劳动运动”的起点。《先驱》发刊词也指出:有了反抗的创造的精神,“若不知道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形,还是无用的”。“不谙实际的传播一种高调的主张,便是使一般人人于歧路,分散对敌人的力量,而我们的理想社会也终于不能达到了”。因此《先驱》要“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以便唤醒和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教育、组织工人起来参加革命的实际斗争。报刊“详细发表工人和工厂的情况.一方面可“使国内各工人容易联络”,另一方面是要“使留心社会问题的人,做研究的资料,使热心社会改革的人,去求解决的方法”。在他所办的报刊中,通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阶层人民斗争的经验,从而把广大工农群众组织起来,走向革命道路。
(三)强调报刊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职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报刊应注意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研讨革命斗争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直接为现实斗争服务,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党的二大以后,邓中夏撰文向人们阐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较早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同盟军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等问题。在宣传过程中,他的立场坚定、观点明确,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号召人民起来推翻万恶的吃人制度。如《工人之路》在省港大罢工中就担负着对敌冲锋陷阵的舆论堡垒作用,矛头直指英帝国主义,省港大罢工开始后一个月,香港经济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为鼓舞工人斗志,邓中夏在《工人之路》上发表了“香港帝国主义损失一万万余元了”的时事短评,并对工作人员说:“以后,每天把英帝国主义损失的钱数,用大号字登在报上,让每个罢工工人都知道,我们多坚持一天,帝国主义就多损失四百万元!”综观《工人之路》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都是为罢工的中心任务服务的。
(四)强调新闻编辑工作的党性原则
列宁曾明确指出,体现无产阶级的党性,是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凡是党所领导的报刊。都要成为“完全的党报”,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坚持党的立场,执行党的路线,宣传党的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可言的社会里进行革命,“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邓中夏在编辑实践过程中,总是将报刊和党的目标、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
总之,在他的整个编辑实践中,邓中夏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心点上,并围绕这个中心提出新闻编辑的各种观点,包括提出报刊宣传的任务和它应当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