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国内近几年大型体育赛事的赛场文化入手,通过对“喝倒彩”现象等相关 资料的分析,指出体育观赛干扰心态的现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度挖掘,为国人体育观赛心态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的建议,以期促进体育赛场文化的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顺利举办,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水平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肯定。凭借着奥运会和全运会的窗口,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大国所具有的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和璀璨旖旎的民族及地域文化。但是,我们在为之自豪的同时,也不得不令人遗憾的发现作为体育赛场文化顽疾之一的“喝倒彩”现象依然在某些场合中存在,喝倒彩、幸灾乐祸都是赛场中极不文明的表现,同样也是对运动员最大的不尊重,不仅破坏了赛场的完美和谐气氛,也暴露出我们的国民在观看体育比赛中体育礼仪和观赛素质的欠缺。我国的经济生产和物质文明进步了,场馆的建设和硬件水平得到了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也跻身世界强国位置,相比之下,精神文明上的诟病就越显难堪,建设与我国运动水平和场馆建设相符合的高水平的体育道德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所以,国人体育观赛素质的提升已成为体育赛场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通过对体育观赛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国人体育观赛素质和促进体育赛场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利的建议和可靠的理论基础。
1 国人体育观赛中存在的“喝倒彩”现象是客观存在
关注于近几年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不难发现国内外媒体对中国的志愿者、观赛者及民众都较多以“热情、友好、包容”等词语进行评价,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赛事观赛的礼仪中,却存在了严重的问题。早在北京奥运会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来自体育界的委员叶乔波便发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观众的素质最令我担忧”之语,并引起其他体育界委员的共鸣。日本前首相福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访问中,谈到关于北京奥运会的观赛态度时,婉转地说“批评和喝倒彩是招惹反感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和全运会已顺利闭幕,中国观众的体育观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奥运会上他们以对祖国的热爱去学会欣赏与包容,但是几乎在每个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中都能听到不和谐之音,尤其是在球类等对抗性强的项目上仍然看到了非常突出的“喝倒彩”现象。比如足球队荷兰与日本队的比赛,男篮中国与西班牙的比赛,排球比赛中发球时的干扰声,某些场次的跳水比赛,观众的倒彩声持续不断。而全运会上,本土选手参加的比赛中不少敌对选手也同样得到了不少嘘声。因此可以看出,“喝倒彩”现象目前在我国体育比赛中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当然,我们不应简单的把这种现象归为中国观众素质低的原因上,因为在以高度文明著称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同样存在“喝倒彩”现象。众所周知,丁俊辉在伦敦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中便因为受到球迷起哄侮辱,从而心态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发挥失常输掉了比赛。这说明“喝倒彩”这一问题是体育比赛观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长期以来难以清除的痼疾。所以我们应该透过这种现象分析“喝倒彩”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喝倒彩”现象背后的文化社会心态,为提高观众体育观赛素质寻求思路。
2 “喝倒彩”现象下体育观赛心态的成因分析
2.1 本民族或地域第一主义情结作祟
观摩奥运或全运赛事,会发现 “喝倒彩”现象多发生于球类等群体对抗类项目上。 群体对抗项目需要队员之间的合作,以团体的形式伴随与对手直接的激烈对抗,易引起观众的本民族或本地域第一主义情结的挥发。由于高度期望代表自己国家或省份的团队取得胜利,便容易发生在对方持球或发球时观众集体喝倒彩现象,以影响对方队员心理情绪而造成失误。这时,一场比赛的输赢往往已经超脱了运动本身,被观众的本民族第一主义情结上升到了国家荣辱的地位,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表现。
2.2 金牌至上成为观赛价值观
由于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相较于竞技体育明显滞后,使得人们没有机会过多的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去,这样也就无法从中体会体育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东道主要借天时、地利、人和争夺金牌第一的理念, 使得观众也将金牌至上作为观赛动力。这样,在观看比赛时,金牌便成为观众的驱使动力,努力的为自己一方的运动员加油,在看到其他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时表现出的是对金牌得失的焦虑,而不是对一项体育运动的欣赏。这一因素在一种现象中可以得到反映,就是在没有本方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中,观众便是以一种欣赏体育本身的目光对表现突出的运动员报以热烈的掌声。
2.3 政治问题影响观众情绪
体育赛事所宣扬的应该是本真的奥林匹克精神,它所向往的是完全的、纯洁的身体竞技带给人们的视觉与精神享受。所以在奥运会中一再提倡不要与政治等问题挂钩。然而,奥运会不是凭空出世的,它的举办依然是依附在社会之中,即使政治不应该干预奥运会,但参赛的运动员均代表着一个国家,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便可能成为观众对运动员态度的导向。在参加北京奥运会之前,日本奥组委代表就曾发言表示担心日本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会被喝倒彩。当然中国人自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之说,日本代表团有这种忧虑,便说明他认为中日关系或日本之前的一些作为,会导致中国观众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观赛。这也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结,它有别于第一种因素在于,本民族第一主义强调自身民族的强大,而这里所说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存在政治问题的基础上,是被伤害过的一种排斥与自我保护的意识。
2.4 观众体育观赛素质的限制
之所以将素质问题放在最后,并不是指其不重要,相反它是最主要的,因为以上三个成因的最终体现就是观众的体育观赛素质。体育观赛素质和很多因素相关。首先,观赛素质和道德文明素质相关,体育观赛素质是道德文明的一部分,道德素养不高自然会导致观赛中的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而与人为善、友好亲和、理解宽容这些良好的品质都有助于提升观众的体育道德素养。其次,观赛素质和观众的文化水平相关,尤其是和体育文化水平,人的知识教养和体育文化知识相关,文化水平低以及体育知识欠缺也是造成观众观赛素质低的原因之一。使观众改变“外行看热闹”的普遍状况,养成基于对赛事的了解基础上的观看修养。最后,观众观赛素质也和具体体育礼仪的培养相关。不同的赛事有不同的赛事礼仪,比如台球比赛中要求保持绝对的安静,网球比赛中不能中途鼓掌等等,不懂体育礼仪就可能造成观赛中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发生。
因此,单纯的将“喝倒彩”现象简单的说成素质低、缺乏教育,显然是片面的、绝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遵循着“和为贵”的内敛精神品质,在没有任何成因的驱使下,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懂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道理。所以,在进行体育观赛素质的培训时,不应只是单纯的诸如“禁止大声喧哗”一类的观赛规则,还应注重宏观的道德修养教育、文化素质和体育价值观的提高,微观上加强的正确的体育知识和体育礼仪教育。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内、国际体育赛事承办的繁多,体育赛事观看已成为展现国人综合文明素质的重要窗口。对于“喝倒彩”等观赛干扰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得出,本民族第一主义情结、金牌至上的体育价值观、政治对竞技体育的干扰等都会对观众的观赛心态产生影响,从而易发生“喝倒彩”等观赛干扰现象。我们应就根本成因出发,在进行体育观赛规则普及的同时,注重大体育环境的改变,结合更多的大型赛事的观赛机会与参与到体育运动本身中去,使人们真正体会运动的乐趣与体育的真谛,以促进体育赛场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邓惠.从奥运会看体育观赛礼仪演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35):11-13.
[3]张薇,曹莉.儒学语境下刍议国人体育礼仪素质教育的缺失[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4):161-163.
[4]方新普,文才新.体育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的控制的研究[J].體育与科学,2001(2).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顺利举办,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水平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肯定。凭借着奥运会和全运会的窗口,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大国所具有的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和璀璨旖旎的民族及地域文化。但是,我们在为之自豪的同时,也不得不令人遗憾的发现作为体育赛场文化顽疾之一的“喝倒彩”现象依然在某些场合中存在,喝倒彩、幸灾乐祸都是赛场中极不文明的表现,同样也是对运动员最大的不尊重,不仅破坏了赛场的完美和谐气氛,也暴露出我们的国民在观看体育比赛中体育礼仪和观赛素质的欠缺。我国的经济生产和物质文明进步了,场馆的建设和硬件水平得到了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也跻身世界强国位置,相比之下,精神文明上的诟病就越显难堪,建设与我国运动水平和场馆建设相符合的高水平的体育道德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所以,国人体育观赛素质的提升已成为体育赛场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通过对体育观赛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国人体育观赛素质和促进体育赛场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利的建议和可靠的理论基础。
1 国人体育观赛中存在的“喝倒彩”现象是客观存在
关注于近几年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不难发现国内外媒体对中国的志愿者、观赛者及民众都较多以“热情、友好、包容”等词语进行评价,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赛事观赛的礼仪中,却存在了严重的问题。早在北京奥运会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来自体育界的委员叶乔波便发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观众的素质最令我担忧”之语,并引起其他体育界委员的共鸣。日本前首相福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访问中,谈到关于北京奥运会的观赛态度时,婉转地说“批评和喝倒彩是招惹反感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和全运会已顺利闭幕,中国观众的体育观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奥运会上他们以对祖国的热爱去学会欣赏与包容,但是几乎在每个有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中都能听到不和谐之音,尤其是在球类等对抗性强的项目上仍然看到了非常突出的“喝倒彩”现象。比如足球队荷兰与日本队的比赛,男篮中国与西班牙的比赛,排球比赛中发球时的干扰声,某些场次的跳水比赛,观众的倒彩声持续不断。而全运会上,本土选手参加的比赛中不少敌对选手也同样得到了不少嘘声。因此可以看出,“喝倒彩”现象目前在我国体育比赛中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当然,我们不应简单的把这种现象归为中国观众素质低的原因上,因为在以高度文明著称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同样存在“喝倒彩”现象。众所周知,丁俊辉在伦敦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中便因为受到球迷起哄侮辱,从而心态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发挥失常输掉了比赛。这说明“喝倒彩”这一问题是体育比赛观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长期以来难以清除的痼疾。所以我们应该透过这种现象分析“喝倒彩”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喝倒彩”现象背后的文化社会心态,为提高观众体育观赛素质寻求思路。
2 “喝倒彩”现象下体育观赛心态的成因分析
2.1 本民族或地域第一主义情结作祟
观摩奥运或全运赛事,会发现 “喝倒彩”现象多发生于球类等群体对抗类项目上。 群体对抗项目需要队员之间的合作,以团体的形式伴随与对手直接的激烈对抗,易引起观众的本民族或本地域第一主义情结的挥发。由于高度期望代表自己国家或省份的团队取得胜利,便容易发生在对方持球或发球时观众集体喝倒彩现象,以影响对方队员心理情绪而造成失误。这时,一场比赛的输赢往往已经超脱了运动本身,被观众的本民族第一主义情结上升到了国家荣辱的地位,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表现。
2.2 金牌至上成为观赛价值观
由于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相较于竞技体育明显滞后,使得人们没有机会过多的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去,这样也就无法从中体会体育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东道主要借天时、地利、人和争夺金牌第一的理念, 使得观众也将金牌至上作为观赛动力。这样,在观看比赛时,金牌便成为观众的驱使动力,努力的为自己一方的运动员加油,在看到其他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时表现出的是对金牌得失的焦虑,而不是对一项体育运动的欣赏。这一因素在一种现象中可以得到反映,就是在没有本方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中,观众便是以一种欣赏体育本身的目光对表现突出的运动员报以热烈的掌声。
2.3 政治问题影响观众情绪
体育赛事所宣扬的应该是本真的奥林匹克精神,它所向往的是完全的、纯洁的身体竞技带给人们的视觉与精神享受。所以在奥运会中一再提倡不要与政治等问题挂钩。然而,奥运会不是凭空出世的,它的举办依然是依附在社会之中,即使政治不应该干预奥运会,但参赛的运动员均代表着一个国家,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便可能成为观众对运动员态度的导向。在参加北京奥运会之前,日本奥组委代表就曾发言表示担心日本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会被喝倒彩。当然中国人自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之说,日本代表团有这种忧虑,便说明他认为中日关系或日本之前的一些作为,会导致中国观众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观赛。这也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结,它有别于第一种因素在于,本民族第一主义强调自身民族的强大,而这里所说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存在政治问题的基础上,是被伤害过的一种排斥与自我保护的意识。
2.4 观众体育观赛素质的限制
之所以将素质问题放在最后,并不是指其不重要,相反它是最主要的,因为以上三个成因的最终体现就是观众的体育观赛素质。体育观赛素质和很多因素相关。首先,观赛素质和道德文明素质相关,体育观赛素质是道德文明的一部分,道德素养不高自然会导致观赛中的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而与人为善、友好亲和、理解宽容这些良好的品质都有助于提升观众的体育道德素养。其次,观赛素质和观众的文化水平相关,尤其是和体育文化水平,人的知识教养和体育文化知识相关,文化水平低以及体育知识欠缺也是造成观众观赛素质低的原因之一。使观众改变“外行看热闹”的普遍状况,养成基于对赛事的了解基础上的观看修养。最后,观众观赛素质也和具体体育礼仪的培养相关。不同的赛事有不同的赛事礼仪,比如台球比赛中要求保持绝对的安静,网球比赛中不能中途鼓掌等等,不懂体育礼仪就可能造成观赛中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发生。
因此,单纯的将“喝倒彩”现象简单的说成素质低、缺乏教育,显然是片面的、绝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遵循着“和为贵”的内敛精神品质,在没有任何成因的驱使下,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懂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道理。所以,在进行体育观赛素质的培训时,不应只是单纯的诸如“禁止大声喧哗”一类的观赛规则,还应注重宏观的道德修养教育、文化素质和体育价值观的提高,微观上加强的正确的体育知识和体育礼仪教育。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内、国际体育赛事承办的繁多,体育赛事观看已成为展现国人综合文明素质的重要窗口。对于“喝倒彩”等观赛干扰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得出,本民族第一主义情结、金牌至上的体育价值观、政治对竞技体育的干扰等都会对观众的观赛心态产生影响,从而易发生“喝倒彩”等观赛干扰现象。我们应就根本成因出发,在进行体育观赛规则普及的同时,注重大体育环境的改变,结合更多的大型赛事的观赛机会与参与到体育运动本身中去,使人们真正体会运动的乐趣与体育的真谛,以促进体育赛场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邓惠.从奥运会看体育观赛礼仪演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35):11-13.
[3]张薇,曹莉.儒学语境下刍议国人体育礼仪素质教育的缺失[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4):161-163.
[4]方新普,文才新.体育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的控制的研究[J].體育与科学,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