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会止于小学阶段,而是会延续很长时间。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着长远的发展。那教师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首先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进而减少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凭借数学思维去主动地发现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并从中探索数学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要想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对数学思维的概念有所了解。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由此可见,学生要想培养数学思维,他们就不能被动听从教师的讲解,而是要主动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收获数学思维,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也能够走得更加轻松,因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积累基础知识
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积累。这样一来,当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他们就能将其与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而更加轻松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得到了培养。但对于学生而言,积累基础数学知识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他们很难主动去做。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行动,对学生进行激励。
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探究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笔者不会盲目让学生去进行推导,而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的与面积和面积计算公式有关的各种知识。为了激励学生回忆,笔者会在课堂上摆上奖励,其都是学生喜欢的,会使得学生的回忆效率有所提高。然后笔者会邀请学生说出回忆的知识,并且将有用的知识呈现在黑板上,如转化思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该节课结束之后,学生在小学阶段关于面积的知识已经全部学习完毕,因而笔者就会让学生将所有关于面积的数学知识都积累起来。认真执行笔者这一指令的学生就能得到丰富的奖励,学生因此会积极行动起来,并因此培养数学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话证明了学习和思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此时教师不能直接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而是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因为前者会使得学生忽略问题,后者则能吸引学生,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邮票的张数》这一节内容涉及到了方程的应用,教材中呈现了姐弟二人集邮的情境图,笔者会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现,进而为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此时笔者就会询问学生:“看到这幅场景,你们的脑海中存在哪些疑问呢?”学生此时就会积极提出问题,但他们的有些问题与该节课内容无关,笔者就会暂时忽略,进而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解决。然后笔者就会将学生与该节课有关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如姐姐和弟弟的邮票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笔者就会为学生组织竞争活动,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决。此时学生就需要经历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他们的数学思维就能得到培养。
三、鼓励一题多解
习题练习环节是学生学习的必经环节,在该环节里,学生就需要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他们也因此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习题过于简单,那学生根本用不上思考,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就是空想。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有多种思路的习题,并且鼓励学生去一题多解。这样的话,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之后,笔者就会为学生设计相关习题,进而促进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应用。此时笔者就会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多种思路的习题,如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这一类型的习题,笔者就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解题。考虑到学生拥有惰性的特征,在教学之前,笔者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詢问学生喜欢的奖励,并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话,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解题思路,进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不光如此,笔者还会让学生去担任出题者,尽可能地出一些拥有多种解题思路的习题,旨在难倒其他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样能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所组织的,他们需要为学生考虑。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教师必须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坚持做这一件事。此时教师要明白,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在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参考文献
[1]郭丽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2020(17):80.
[2]陈丽丽.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0(33):50-51.
作者简介:苏蕤轩,男,1991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汉,本科,研究方向:数学竞赛研究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要想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对数学思维的概念有所了解。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由此可见,学生要想培养数学思维,他们就不能被动听从教师的讲解,而是要主动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收获数学思维,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也能够走得更加轻松,因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积累基础知识
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积累。这样一来,当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他们就能将其与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而更加轻松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得到了培养。但对于学生而言,积累基础数学知识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他们很难主动去做。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行动,对学生进行激励。
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探究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笔者不会盲目让学生去进行推导,而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的与面积和面积计算公式有关的各种知识。为了激励学生回忆,笔者会在课堂上摆上奖励,其都是学生喜欢的,会使得学生的回忆效率有所提高。然后笔者会邀请学生说出回忆的知识,并且将有用的知识呈现在黑板上,如转化思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该节课结束之后,学生在小学阶段关于面积的知识已经全部学习完毕,因而笔者就会让学生将所有关于面积的数学知识都积累起来。认真执行笔者这一指令的学生就能得到丰富的奖励,学生因此会积极行动起来,并因此培养数学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话证明了学习和思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此时教师不能直接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而是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因为前者会使得学生忽略问题,后者则能吸引学生,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邮票的张数》这一节内容涉及到了方程的应用,教材中呈现了姐弟二人集邮的情境图,笔者会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现,进而为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此时笔者就会询问学生:“看到这幅场景,你们的脑海中存在哪些疑问呢?”学生此时就会积极提出问题,但他们的有些问题与该节课内容无关,笔者就会暂时忽略,进而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解决。然后笔者就会将学生与该节课有关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如姐姐和弟弟的邮票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笔者就会为学生组织竞争活动,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决。此时学生就需要经历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他们的数学思维就能得到培养。
三、鼓励一题多解
习题练习环节是学生学习的必经环节,在该环节里,学生就需要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他们也因此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习题过于简单,那学生根本用不上思考,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就是空想。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有多种思路的习题,并且鼓励学生去一题多解。这样的话,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之后,笔者就会为学生设计相关习题,进而促进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应用。此时笔者就会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多种思路的习题,如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这一类型的习题,笔者就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解题。考虑到学生拥有惰性的特征,在教学之前,笔者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詢问学生喜欢的奖励,并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话,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解题思路,进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不光如此,笔者还会让学生去担任出题者,尽可能地出一些拥有多种解题思路的习题,旨在难倒其他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样能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所组织的,他们需要为学生考虑。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教师必须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坚持做这一件事。此时教师要明白,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在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参考文献
[1]郭丽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2020(17):80.
[2]陈丽丽.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0(33):50-51.
作者简介:苏蕤轩,男,1991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汉,本科,研究方向:数学竞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