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生物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课堂达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是卫生学校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师更有必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怀有兴趣地学习生物学,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即进行生物有效教学。作者就“推陈出新”、“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具体做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推陈出新 深入浅出 联系实际
  
  生命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门学科,可以说,自从人类有文明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门科学像生命科学那样,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激起如此巨大的浪花,在未来的生活中,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得到体现。生物学作为卫校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与后面的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课程密切相关,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生物教师更有必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有趣地学习生物学,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即进行生物有效教学。笔者在十几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各位同事探讨。
  
  一、推陈出新
  
  中专生大多为14—16岁,易为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应该针对这种特点,引导学生把这种好奇心转变为对学习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保持稳定与持久,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每节生物课的教学内容里都有1—2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闪光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笔者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故事片断,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如克隆技术、基因诊断和治疗等,给学生展示生物学上一幅幅美好前景,把学生引入生物学知识殿堂。比如:在讲“核酸”这一节时,教师就要给学生讲到基因,染色体,再推广到“克隆”“基因工程”再联系到“转基因药物”和遗传病的治疗等,把书本上本来很死板枯燥琐碎的知识点变成学生非常想知道的东西,这样自然就提高了教学效果。就是上复习课,也要有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情境。“新”易引起学生新鲜、好奇、愉悦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追求新,教师教学追求新,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
  
  二、深入浅出
  
  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措施。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又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质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断处于启动状态,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心理过程来解决新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形式从低级的记忆事实和结论过渡到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过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三者结合起来。欲达此目的,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要精心设计。如在学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笔者设问“我国《婚姻法》规定近亲不能结婚,为什么?”“什么样的婚姻才算是近亲结婚?”;在学习“X连锁隐性遗传病”时,笔者设问“1.同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为何有男有女?2.体检中常发现男性色盲远远多于女性,而男性的发病又都是源于女性,为什么?”由已知到未知,设问步步深入,从一个疑点的解决到另一个疑点的出现,一环扣一环,让学生始终想听下去。这种刻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急于表达见解,课堂气氛热烈,从而为下一步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学习是思维训练,绕点弯子,有些难度,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正确思维方法,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产生有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当然,绕弯要适度,不要弄巧成拙,绕不出来反而会失去兴趣。
  
  三、联系实际
  
  教育学认为,从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是一致的,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生活离不开生物。因此,生物教学不能一味追求高而难的理论教学,而应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每学一个知识点最好都能和实际联系起来,即使联系不到实际,也要和考试题目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考试也可以算是实际了,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遗传病”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常见遗传病,再将学生列举的常见遗传病一一讲解给学生听,然后又让学生用学会的遗传学知识来分析自己身边一种常见遗传病。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生活,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而学生也学得快,记得牢,并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学是如此地贴近自己生活,能学以致用,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从而达到有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物学兴趣的激励和培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苦学”为主动“乐学”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朝着以上几方面努力,那么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要达到“炉火纯青”,只有坚持平时的不断探索与积累,要广泛地涉猎材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能为你的教学服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理论作指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教师唯有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270.
  [2]布鲁纳.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教育过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643.
其他文献
一、实验——课程资源生成的平台    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其直观、真实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形成对生物概念的直观感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教师以实验为载体讲解概念、规律,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因此,实验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学习“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野生及家养禽类都可感染,该病经常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安全有效的抗AIV疫
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与呼吸的计算很容易出错。因为绿色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却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往往与对呼吸作用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不能孤立地去进行,而是要放在植物的整个生理过程中去把握与体会。关于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量辨析与应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首先要明确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是暗处还是光照下。在暗处植物只能进
镉作为广泛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通常以镉离子的形式通过钙离子泵、离子通道型受体等进入细胞,进而影响胞内钙离子分布。胞内钙离子浓度改变引起CaMK Ⅱ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内
<正>日前,全球领先的零售业绩和安防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泰科零售解决方案(Tyco Retail Solutions)宣布,通过部署泰科智能客流统计解决方案,中国零售商将获得切实效益。零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