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從《南山》的用韻入手,以朱熹《詩集傳》二十卷、八卷本,陸德明的《經典釋文》為工具,結合音韻學的常識,分析了該詩的韻例,押韻及其正音。
【关键词】正音 《齊風·南山》 叶音 《經典釋文》
一、《齊風·南山》原文及韻腳字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二、《齊風·南山》押韻分析
全诗四章,章六句。第一章押上古的微部。首句入韻,除第三句外,全部押韻,五、六句押句中韻。第二章句句押韻。一、三句押陽部,屬於句尾韻;二、四、五、六句押東韻,全為句中韻。第三章首句不入韻。二、四句押之部,為隔句押韻,屬於句尾韻;五、六句押覺部,屬於句中韻。第四章首句不入韻。二、四句押職部,為隔句押韻,屬於句尾韻;五、六句押職部,屬於句中韻。
三、《齊風·南山》正音
1. 崔 今讀:zuī或zhuī
陸德明《經典釋文》:子雖反,又音隹。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子雖反。八卷本:音摧。
“子”為精母,全濁,齒音。“雖”為心母,脂韻。“雖”為合口呼,洪音,故拼切出來的是zuī。此音見於《集韻》“遵綏切”,意義為“崔崔,高大也”。音“隹”亦見於《集韻》“高大貌,《詩》‘南山崔崔’。”
2. 蕩 今讀:dàng
陸德明《經典釋文》:徒黨反。
“徒”定母,全濁,舌音。“黨”為端母,上聲字。濁上變去折合為今音dàng。和現在的普通話讀音完全相同。
3. 懷 今讀:huái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叶胡威反。八卷本:叶胡威反。
“胡”為匣母,模韻。“威”為影母,微韻。這裏叶“微”韻是為了與“崔、綏、歸”押韻。朱熹時代,支、脂、之、微、齊、祭韻,組成一部,王力命名為“支微部”。
4. 屨 今讀:jù
陸德明《經典釋文》:九具反。 《廣韻》:九遇切,屨小韻,見母,遇韻。
“九”見母,“具”羣母,遇韻,去聲。折合為今音為“jù”,與普通話的讀音“jù”完全相同。
5. 兩 今讀:liǎng
陸德明《經典釋文》:沈音亮。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沈音亮。八卷本:如字,又音亮。
“葛屨”是指古代的鞋子。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義之合。”馬瑞辰《通釋》:“兩者,緉之省借。《說文》‘緉,履兩枚也,’”。“緉”在《廣韻》裏有上、去二個讀音,但是意義相同均為“雙履”義。陸德明注“沈音亮”,是承襲前代經師的讀音。朱熹八卷本兩音皆注,表明兩音都可以讀。但是由於人們的習慣和漢字讀音的規範化,今天一般讀為“liǎng”。
6. 緌 今讀:ruí
陸德明《經典釋文》:如誰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加誰反。八卷本:音甤。
“如”日母,次濁,齒音。“誰”微部,平聲字。濁聲母為反切上字的時候,被切字今讀陽平,而不需要管它的反切下字是陰平還是陽平。故陸氏的折合成今音為ruí。朱熹二十卷中“加”為見母,則與《經典釋文》不符。“如”和“加”字形相近,可能是由於傳抄的過程中,誤將“如”寫成“加”。
7. 雙 今讀:shuāng
陸德明《經典釋文》:無注音。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叶所終反。
“終”為章母,東韻,平聲字。折合為今音為“shuāng”。這裏的叶音是爲了和“庸,從”押韻。由於該章本身為合韻,而且“兩”所屬的養韻字在《韻補》中沒有與“鐘”通用之例,所以即使“兩”朱熹根據第一章判斷入韻,也未注叶音。
8. 藝 今讀:yì
陸德明《經典釋文》:魚世反 《廣韻》:魚祭切,疑母,祭韻。
“魚”為疑母,牙音,次濁聲母。反切下字是捲舌聲母,反切上字是今讀細音的,被切字要改讀為細音。“世”的韻母開口呼就要變成讀細音齊齒呼i,所以拼切出來的是yì 。
9. 從 今讀:zòng
陸德明《經典釋文》:足容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子容反。八卷本:音宗。
“足”:全清,牙音,去聲。“容”为鍾韻,平聲字。折合成今音“宗”。切上字是精組聲母,且下子是洪音,被切字改為“精”組聲母。“子”全清,牙音,上聲字。切上字是精組字,切下字是細音,被切字就要改讀為“精”組字母:z\c\s。切上字是清聲母的,切下字是平聲字,被切字讀為陰平。故折合成今音為“宗”。
這裡的“從”和平常的讀音不同。因為在本句裏,“從”是“橫從其畝”的“從”,此字意義為“南北向”,實為“縱”字。所以讀為平聲、去聲皆可。由於漢語審音的發展,平聲讀音衰落,現在讀為去聲。
10. 取 今讀:qǔ
陸德明《經典釋文》:七喻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七喻反。八卷本:去聲。
“七”清母,質韻。“喻”以母,遇韻。去聲字。折合為今音“去”。但是今音當讀“qǔ”,此現象為破讀。“取”通“娶”。娶,《廣韻》裏有、二個讀音,去聲表示“取婦也”。一直到《中原音韻》《洪武正韻》,“娶”表示“取婦”一義時仍為去聲,後來由於受到聲符“取”的影響,且“娶”本有上聲又音,上聲音逐漸占優勢,並取代了去聲音的地位。
11. 告 今讀:gào 陸德明《經典釋文》無注音。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工毒反。八卷本:音穀。
《廣韻》:古到切,見母,號韻。報也,又音梏。古沃切,見母,沃韻。又音誥,告上曰告,發下曰誥。
“工”見母,全清,牙音,東韻。“毒”定母,全濁舌音,沃韻,入聲。見
組字在洪音前讀為聲母g,折合成今音(穀)。反切上字不是全濁聲母,反切下字為古全濁聲母上聲字時,被切字讀為上聲。
在本首詩裏面,“告”指“告于祖廟”,因為“告”又音“誥”,後來由於語音的變化的影響,“穀”這個讀音漸漸減少,被“告”取代,所以今音讀為gào。
12. 鞠 今讀:jú
陸德明《經典釋文》:居六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居六反。《詩集傳》八卷本:音菊。
《廣韻》:居六切,見母,屋韻。推窮也,養也,告也,盈也。
“居”為三等,見母,全清。“六”為覺部入聲字。切上字是見組字母,切下字是細音,讀為聲母j\q\x。覺部字在見系字後面變為ü。這屬於清聲母入聲聲調變化的不規則現象。
13. 析 今讀:xī
陸德明《經典釋文》:星歷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無注音。八卷本無注音。
《廣韻》:析,先擊切,心母,錫韻。
“析”心母,輕聲,齒音,錫韻。“歷”為入聲字,來母,錫韻,四等開口。錫部字,清聲母入聲聲調變化存在着不規則現象。清聲母入聲變化無規律。
14. 母 今讀:mǔ
陸德明《經典釋文》無注音。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莫後反。八卷本:無注音。
“莫”為明母,濁,唇音。“後”,為侯韻,去聲。折合成今音mǒu。但是侯韻明母上聲大部分變為u,故折合成今音讀為mǔ。這些字在《中原音韻》就已位於魚模韻中,而非尤侯韻中,可以看出這一變化元代已經完成。
四、結論
1. 在《詩經》中,一些字讀音和平常讀音(主要是說《經典釋文》的注音)有所不同,這與這個字在這裡表示的意義有關。可以看到,這些字或許是後世所說的“破讀”,或許是通假字,或許是同音字,或許是用於一個連綿字中。所以在《詩經》正音中,一定要注意這些有特殊讀音的字,要找出古人某個注音究竟是為哪個字而注,更不能想當然地為其注音。
2. 一些字的注音,有的與後世注音不同,還要看看這些音在現代普通話中的情況。這些字形、意義相同,而讀音略有不同的字,由於語言的經濟性原則,在後世往往只存留一個讀音,其他讀音則被淘汰。因此,對於這些字的正音,還要從其讀音發展脈絡進行研究。
3. 對於朱熹叶音,一般而言,是要否定的。但叶音的理據,卻是宋代對古音學研究的體現。叶音可以反映出朱熹時期實際語音的情況。一般做法是:聲母和被叶字聲母比較,韻母和其他該韻段入韻字韻母比較。這樣的比較,不僅可以從中了解朱熹叶音的方式,還能發現許多隋唐時期不具有的情況(如2.3中止攝與蟹攝細音相叶在隋唐時期就相當少),這樣就能找出叶音的一些線索。
4. 古書中會存在一些訛誤,如衍文、脫文、錯字、錯簡等,對於這些,不能盲從,而要根據其他材料做出自己的判斷。
【参考文献】
[1][隋]陸德明.經典釋文[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宋]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3][宋]陳彭年,邱雍.宋本廣韻[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4][元]周德清.中原音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王力.詩經韻讀[M]. 載王力文集第六卷[C].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M].商務印書館,1981.
[7]王力.朱熹反切考[J].載《王力文集》第十八卷[C].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
[8]鐘明立.漢字裡外音變研究[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正音 《齊風·南山》 叶音 《經典釋文》
一、《齊風·南山》原文及韻腳字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二、《齊風·南山》押韻分析
全诗四章,章六句。第一章押上古的微部。首句入韻,除第三句外,全部押韻,五、六句押句中韻。第二章句句押韻。一、三句押陽部,屬於句尾韻;二、四、五、六句押東韻,全為句中韻。第三章首句不入韻。二、四句押之部,為隔句押韻,屬於句尾韻;五、六句押覺部,屬於句中韻。第四章首句不入韻。二、四句押職部,為隔句押韻,屬於句尾韻;五、六句押職部,屬於句中韻。
三、《齊風·南山》正音
1. 崔 今讀:zuī或zhuī
陸德明《經典釋文》:子雖反,又音隹。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子雖反。八卷本:音摧。
“子”為精母,全濁,齒音。“雖”為心母,脂韻。“雖”為合口呼,洪音,故拼切出來的是zuī。此音見於《集韻》“遵綏切”,意義為“崔崔,高大也”。音“隹”亦見於《集韻》“高大貌,《詩》‘南山崔崔’。”
2. 蕩 今讀:dàng
陸德明《經典釋文》:徒黨反。
“徒”定母,全濁,舌音。“黨”為端母,上聲字。濁上變去折合為今音dàng。和現在的普通話讀音完全相同。
3. 懷 今讀:huái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叶胡威反。八卷本:叶胡威反。
“胡”為匣母,模韻。“威”為影母,微韻。這裏叶“微”韻是為了與“崔、綏、歸”押韻。朱熹時代,支、脂、之、微、齊、祭韻,組成一部,王力命名為“支微部”。
4. 屨 今讀:jù
陸德明《經典釋文》:九具反。 《廣韻》:九遇切,屨小韻,見母,遇韻。
“九”見母,“具”羣母,遇韻,去聲。折合為今音為“jù”,與普通話的讀音“jù”完全相同。
5. 兩 今讀:liǎng
陸德明《經典釋文》:沈音亮。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沈音亮。八卷本:如字,又音亮。
“葛屨”是指古代的鞋子。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義之合。”馬瑞辰《通釋》:“兩者,緉之省借。《說文》‘緉,履兩枚也,’”。“緉”在《廣韻》裏有上、去二個讀音,但是意義相同均為“雙履”義。陸德明注“沈音亮”,是承襲前代經師的讀音。朱熹八卷本兩音皆注,表明兩音都可以讀。但是由於人們的習慣和漢字讀音的規範化,今天一般讀為“liǎng”。
6. 緌 今讀:ruí
陸德明《經典釋文》:如誰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加誰反。八卷本:音甤。
“如”日母,次濁,齒音。“誰”微部,平聲字。濁聲母為反切上字的時候,被切字今讀陽平,而不需要管它的反切下字是陰平還是陽平。故陸氏的折合成今音為ruí。朱熹二十卷中“加”為見母,則與《經典釋文》不符。“如”和“加”字形相近,可能是由於傳抄的過程中,誤將“如”寫成“加”。
7. 雙 今讀:shuāng
陸德明《經典釋文》:無注音。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叶所終反。
“終”為章母,東韻,平聲字。折合為今音為“shuāng”。這裏的叶音是爲了和“庸,從”押韻。由於該章本身為合韻,而且“兩”所屬的養韻字在《韻補》中沒有與“鐘”通用之例,所以即使“兩”朱熹根據第一章判斷入韻,也未注叶音。
8. 藝 今讀:yì
陸德明《經典釋文》:魚世反 《廣韻》:魚祭切,疑母,祭韻。
“魚”為疑母,牙音,次濁聲母。反切下字是捲舌聲母,反切上字是今讀細音的,被切字要改讀為細音。“世”的韻母開口呼就要變成讀細音齊齒呼i,所以拼切出來的是yì 。
9. 從 今讀:zòng
陸德明《經典釋文》:足容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子容反。八卷本:音宗。
“足”:全清,牙音,去聲。“容”为鍾韻,平聲字。折合成今音“宗”。切上字是精組聲母,且下子是洪音,被切字改為“精”組聲母。“子”全清,牙音,上聲字。切上字是精組字,切下字是細音,被切字就要改讀為“精”組字母:z\c\s。切上字是清聲母的,切下字是平聲字,被切字讀為陰平。故折合成今音為“宗”。
這裡的“從”和平常的讀音不同。因為在本句裏,“從”是“橫從其畝”的“從”,此字意義為“南北向”,實為“縱”字。所以讀為平聲、去聲皆可。由於漢語審音的發展,平聲讀音衰落,現在讀為去聲。
10. 取 今讀:qǔ
陸德明《經典釋文》:七喻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七喻反。八卷本:去聲。
“七”清母,質韻。“喻”以母,遇韻。去聲字。折合為今音“去”。但是今音當讀“qǔ”,此現象為破讀。“取”通“娶”。娶,《廣韻》裏有、二個讀音,去聲表示“取婦也”。一直到《中原音韻》《洪武正韻》,“娶”表示“取婦”一義時仍為去聲,後來由於受到聲符“取”的影響,且“娶”本有上聲又音,上聲音逐漸占優勢,並取代了去聲音的地位。
11. 告 今讀:gào 陸德明《經典釋文》無注音。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工毒反。八卷本:音穀。
《廣韻》:古到切,見母,號韻。報也,又音梏。古沃切,見母,沃韻。又音誥,告上曰告,發下曰誥。
“工”見母,全清,牙音,東韻。“毒”定母,全濁舌音,沃韻,入聲。見
組字在洪音前讀為聲母g,折合成今音(穀)。反切上字不是全濁聲母,反切下字為古全濁聲母上聲字時,被切字讀為上聲。
在本首詩裏面,“告”指“告于祖廟”,因為“告”又音“誥”,後來由於語音的變化的影響,“穀”這個讀音漸漸減少,被“告”取代,所以今音讀為gào。
12. 鞠 今讀:jú
陸德明《經典釋文》:居六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居六反。《詩集傳》八卷本:音菊。
《廣韻》:居六切,見母,屋韻。推窮也,養也,告也,盈也。
“居”為三等,見母,全清。“六”為覺部入聲字。切上字是見組字母,切下字是細音,讀為聲母j\q\x。覺部字在見系字後面變為ü。這屬於清聲母入聲聲調變化的不規則現象。
13. 析 今讀:xī
陸德明《經典釋文》:星歷反。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無注音。八卷本無注音。
《廣韻》:析,先擊切,心母,錫韻。
“析”心母,輕聲,齒音,錫韻。“歷”為入聲字,來母,錫韻,四等開口。錫部字,清聲母入聲聲調變化存在着不規則現象。清聲母入聲變化無規律。
14. 母 今讀:mǔ
陸德明《經典釋文》無注音。
朱熹《詩集傳》二十卷本:莫後反。八卷本:無注音。
“莫”為明母,濁,唇音。“後”,為侯韻,去聲。折合成今音mǒu。但是侯韻明母上聲大部分變為u,故折合成今音讀為mǔ。這些字在《中原音韻》就已位於魚模韻中,而非尤侯韻中,可以看出這一變化元代已經完成。
四、結論
1. 在《詩經》中,一些字讀音和平常讀音(主要是說《經典釋文》的注音)有所不同,這與這個字在這裡表示的意義有關。可以看到,這些字或許是後世所說的“破讀”,或許是通假字,或許是同音字,或許是用於一個連綿字中。所以在《詩經》正音中,一定要注意這些有特殊讀音的字,要找出古人某個注音究竟是為哪個字而注,更不能想當然地為其注音。
2. 一些字的注音,有的與後世注音不同,還要看看這些音在現代普通話中的情況。這些字形、意義相同,而讀音略有不同的字,由於語言的經濟性原則,在後世往往只存留一個讀音,其他讀音則被淘汰。因此,對於這些字的正音,還要從其讀音發展脈絡進行研究。
3. 對於朱熹叶音,一般而言,是要否定的。但叶音的理據,卻是宋代對古音學研究的體現。叶音可以反映出朱熹時期實際語音的情況。一般做法是:聲母和被叶字聲母比較,韻母和其他該韻段入韻字韻母比較。這樣的比較,不僅可以從中了解朱熹叶音的方式,還能發現許多隋唐時期不具有的情況(如2.3中止攝與蟹攝細音相叶在隋唐時期就相當少),這樣就能找出叶音的一些線索。
4. 古書中會存在一些訛誤,如衍文、脫文、錯字、錯簡等,對於這些,不能盲從,而要根據其他材料做出自己的判斷。
【参考文献】
[1][隋]陸德明.經典釋文[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宋]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3][宋]陳彭年,邱雍.宋本廣韻[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4][元]周德清.中原音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王力.詩經韻讀[M]. 載王力文集第六卷[C].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M].商務印書館,1981.
[7]王力.朱熹反切考[J].載《王力文集》第十八卷[C].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
[8]鐘明立.漢字裡外音變研究[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