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在高校篮球训练中应用团队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篮球兴趣、增强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篮球实战技能,并提出改变教师固有观念、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训练团队的默契度等策略,以促进团队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实施。
  【关键词】团队式教学模式 篮球训练 高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56-02
  篮球训练教学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传统的篮球教学法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及篮球技巧,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篮球的兴趣,同时也无法有效地完成同伴之间的协作训练和对抗,比赛时则往往由于缺乏团队配合精神而无法赢得胜利。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篮球训练时,不仅要关注其运动能力及技巧训练,还要培养其团队精神,使其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
  一、团队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团队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关注度较高的一种授课模式。在团队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训练,而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竞技学习和对抗练习,同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团队式教学要求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团队训练和竞技中紧密配合、协作互助,并将集体利益摆在首位,但并不是牺牲个人利益。团队式教学模式旨在实现个体和共性并存,让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个性,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将个人和集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作用,体现团队精神。在高校篮球训练中应用团队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
  传统的篮球教学以教师向学生单纯传授篮球技术为主,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容易对篮球运动失去兴趣。团队式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技能训练,还重视其特长、潜能培养,为其安排合适的篮球运动位置,有利于发挥其潜能;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团队配合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好胜心,提升对篮球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打独斗”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接受篮球训练,教师在关注每一名学生个体差异性及独特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战术意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安排合适的篮球运动位置,可以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优化团队的篮球水平,从而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合作意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篮球实战技能
  传统的篮球教学一般为教师讲解理论后让学生单独进行动作练习,学生与教师及同伴缺乏交流,实战经验不足,难以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在比赛中也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团队式教学模式以团体竞技和比赛的形式对学生展开篮球训练,学生能在模拟实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篮球技能、团体默契度和团体运动能力,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实战技能,全面提高篮球运动素养。
  二、团队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一)改变教师固有观念
  将团队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篮球训练中,必须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运动技巧等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单独进行训练。但是,这样的教学观念是不合理的,篮球是一项5人团体运动,若是教师一味让学生分开进行训练,当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比赛时,便会因默契不足、缺乏配合等原因无法取得胜利,也不利于学生篮球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应用团队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展篮球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或者让学生自行分组,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篮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能与伙伴共同进退、一起学习,培养团队默契及协作能力,并明白团队的意义、团队配合对篮球比赛的重要性。教师在学生的团队训练中给予一定的科学指导,可以增强训练的效果,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篮球运动中,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但是团体精神和协作能力更重要。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與能力,才能创造体育奇迹。教师在篮球训练课程中应用团队式教学模式,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学生培养团体精神和协作能力。例如,每当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内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需要单独消化知识,而是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力量快速理解难懂的知识,提升个体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有效磨合,培养团队默契。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模拟训练。在团队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思考:每个人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前锋、后卫等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谁投篮最准?谁奔跑的速度最快?谁最灵活?等等。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布置出合理阵容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若是比赛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若是比赛失败,自己应该怎么做?是应该责怪队友、安慰队友还是与队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学生在赛前进行思考,能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学生在赛后进行思考,可以懂得在篮球比赛中所有队员是一个整体,明白何为荣誉共享、责任共担,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训练团队的默契度
  打一场篮球比赛,需要每一名队员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到自己的责任,发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精神,顽强、勇敢地进行战斗,更需要全体队员通力配合,将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必须培养队员们的团队运动技巧,其中团体默契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团队凝聚力的行为和心理表现,若是团队具有较高的默契度,则能在比赛中拥有较大的优势。要提升团队的默契度,教师首先要为全体队员设定共同的目标,尽可能杜绝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同时,要客观评价队员的能力,如心理水平、生理水平、运动技能水平、沟通能力等,并根据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其设定合理、科学的训练目标。训练目标既不能设定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其失去训练的信心;过低则容易使学生失去挑战的欲望。其次要对团体队员进行篮球集体技巧训练,使用战术培养其默契能力,如一防二、二防三、三攻二、二攻三,让队员学会配合进攻和防守,做到无球松、有球紧、错落有致,学会以多打少、以少防多等技能。总之,教师通过为团队设定共同的目标、训练团体运动技巧等策略,可以培养队员之间的默契度,实现个人方向与团队方向一致,在团队作战中充分发挥每名队员的个人技能,提升整体的战斗力,使团队保持最佳的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在高校篮球训练中运用团队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不仅关注学生的篮球技巧及水平,也注重对学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有效落实篮球训练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掌握篮球技巧,又可以使其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团队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才有可能在篮球比赛中获得胜利。因此,教师要在篮球训练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训练的实际情况,采用团队式教学模式开展篮球训练,发挥团队式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鑫.团队式教学在普通高校篮球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22).
  [2]曾磊.高校篮球训练创新模式的探讨[J].文渊(高中版),2018(11).
  [3]周艳阳.论团队式教学在普通高校篮球训练中的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0).
  [4]曹瑞东.创新高等院校篮球选项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风,2018(24).
  [5]王小祎.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31).
  [6]赵运玲.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25).
  [7]唐健.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9(20).
  [8]孟翔.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
  【作者简介】谭 福(1986— ),男,毛南族,广西都安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和抓手,媒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媒体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被赋予了诸多新的角色内涵.传统媒体与新媒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和相关社会服务中的快速广泛应用,对老年群体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红利,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观察和反思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融入困境,以三级
【摘 要】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及改革策略,提出通过以就业创业为导向重塑课程目标,构建创业、就业、发展一体化课程体系,以生活实践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理论知识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与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等策略,以促进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论述后现代观下高校儿童文学课堂教学评价路径,针对后现代观下儿童文学课堂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表现性评价指标、重构即时性评价标准、提倡档案袋评价模式、建立测验性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儿童文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路径,以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评价水平。  【关键词】后现代 学前教育 儿童文学 教学评价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培养民族工艺创新人才的路径,提出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地方特色的创意人才培养,以工作室带动真实项目实践,提升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依托民族工艺项目,孵化学生创新创业品牌等手段,把地方民族工艺融入高职设计类专业教学中,为地方职业院校探索民族化办学特色提供思路。
虚拟偶像作为新技术引领下的新兴事物,其传播展现了延伸、替代、融合和接纳的媒介化逻辑,在整个过程中带来了媒介形式和社会属性的发展变化.本文通过可供性视角下的“情感三
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创建并以清教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基督教国家,清教在美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基调和底色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尚未对美国新闻业的宗教渊源展开系统性研究.本文采用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培养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指出:“深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的背后,获取知识背后丰富的思维价值,从而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关注思维能力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精神,如今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共识。历史思维能力指的是在唯物史观指引下描述历史史实、解释历史概念、解析历史材料、探究历史规律、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鉴往知来的思维能力。
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新报的出现,有关伦理观念与道德准则的话语实践成为新闻界的重要议题.在转型期的社会剧变背景下,兼具传统思想熏陶与舶来西学浸润的新闻界知识群体,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