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文章即使有鲜明的主题、缜密的推理、华丽的文藻,倘若没有合适确切的标点符号,恐怕也会让人费解。而正确的句读,则会给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的感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机智,恰如其分地使用“标点符号”,会让教育这篇文章更加气脉相连,更加通俗易懂、涤荡心灵。
逗号
逗号是暂停,是冷静。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有几个顽劣不羁的学生,“小错天天有,大错三六九”。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有些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我一定要制服他,否则以后我就没有威信了。于是老师喝、学生喊,局面尴尬,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大多数情况是学生犯错被老师当众声色俱厉批评后逆反心理加重,即使口服了心也不服。如何既融洽师生关系,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呢?我认为“冷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冷处理”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矛盾,通过旁敲侧击,淡化教育痕迹。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备课时,几个学生急冲冲地跑来向我报告张某与龚某正在教室里打架。我听了心急如焚,心想:这两个家伙竟敢置校纪校规于不顾公然打架,我非得教训他们不可。可仔细一想:这俩家伙平时表现都不赖,今天怎么会一反常态,大打出手呢?待我赶到教室,两个孩子被其他同学拉开了,正气喘吁吁,涨红了脸,互相仇视着对方。我想:现在可能不是批评的最好时机,最好让他们都冷静下来,更能真诚地接受批评。第二天,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昨天科学实验课上,与张某同组的男生龚某特别喜欢科学课,长时间霸占实验桌,耽误了其他同学操作。张某一来气就斥责:“畜生,你还是不是人?”龚某听了这话自然不高兴,两个人针尖对麦芒。一番唇枪舌剑,下课后,两人竟拳脚相向。于是我找张某促膝长谈,真诚地对他说:“龚某做事欠妥,你敢于直面指出,这一点是对的。但同学不对,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为什么非得用武力来解决呢?”张某说:“老师,是我错了。我不该用粗话骂人,更不应该动手打人。”望着闪着泪花惭愧地低头认错的他,我如释重负。于是又找了龚某谈话,龚某经过了一夜的冷静,也痛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冷处理”无疑是一剂融洽师生关系的良药。当师生正处在火头上时,教师往往会主观武断,凭臆想断案,失之偏颇;学生呢,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听不进老师的教育。等大家都冷静之后,在一个宽松的氛围里,满足了学生自尊需求的前提下,学生更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句号
句号是圆满,是善始善终。在班级实施学生自治管理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开始,学生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惟恐自己被扣分。但久了,学生渐渐放松了,变得不再听话、守纪了。细究原因,其实是班主任做事虎头蛇尾的结果。当班主任自己制定政策却朝令夕改或执行不了了之时,学生也效而仿之,由听话守纪到调皮捣蛋了。所以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切实维护好班午部的威信以及班规班法的权威性,做到始终如一、有始有终。
就拿大扫除来说吧,我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节课。一番宣传鼓动后,打扫、提水、拔草,学生自然年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一节课下来,学生大多累得腰酸背痛,巴不得马上回家。尽管知道部分学生会怨天怨地,我仍然马上召集全班同学回教室由班长进行大扫除总结。该督促的督促,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在执行过程中要严而有恒,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此时的总结有三个必要。一是清点人数、器具,保证安全。否则,说不定下次大扫除的时候,想偷懒的学生早就条之夭夭了。二是树立威信。说过要进行总结评比,班主任就要践行诺言,所谓“言必行,信必果”。如果班主任在学生的抱怨声中,修改当初的决定,学生会以为班长也没啥了不起,导致以后政令不通;同时,也让另一部分学生无可适从,本来满心喜悦结果却大失所望,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弘扬先进。在大扫除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大力表扬。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平时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小团体)往往表现得特别出色,假如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正面引导,一定会激发起学生不甘落后、不断进步、向上向善的心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形成“比贡献、比成绩”竞争向上的氛围。
大到班级总体规划,小到一件具体的事,班主任如果都能一一落实,善始善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持之以恒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班风班貌。
问号
问号是反思,是启发。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可塑性极强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但要有务实的作风,还要有创新的意识:工作不但要出实招,还要出新招。
我班有个学生俞某,经常欺侮弱小,爱吵架,还喜欢搞恶作剧捉弄人。我没少批评他,但他仍我行我素,对我苦口婆心的劝说,置若罔闻。这样的学生,我奈之如何?后来,我通过家访了解到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渴望成功,渴望被别人关注。可事与愿违,成绩平平,表现一般,很难赢得别人的认可。于是便故意制造摩擦,或者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以此为乐,并希望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我苦思冥想,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古印度的智慧故事,何不借鉴一下呢?我决定另辟蹊径。有一次,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找他谈话后,他说:“老师,我也想改,可我就是控制不了。”我说:“老师愿意帮你改掉这个坏毛病,你有决心吗?”他点头答应了。我告诉他,每次做错事后,就在讲台桌上的一根木条上钉一颗图钉。第一天,俞某钉了7根图钉。接下来几天他都努力克制自己,每天钉的图钉逐渐减少了。终于一连几天,他一根图钉都没有钉,就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说:“从今以后,如果你每天都不犯错,不恃强凌弱,不搞恶作剧,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图钉。”两个月后,钉子全被拔光了。我拿着木条,对他说:“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木条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你的同学是你宝贵的财富,他们让你开怀,让你更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你怎么能够伤害他们呢?你会改正的,对吗?”俞某重重地点点头。此后,他竟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友善团结,不再欺负别人了。期末,还被大家被评为班级标兵。
柏拉图曾经说:“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班主任应该成为一个好 舵手,既同舟共济,又能把握方向,引领航程,实现学生心灵的转向,到达美好的目的地。
叹号
叹号是惊叹,是赏识。学生表现优异,取得佳绩时,班主任需要及时表扬,“锦上添花”;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时更应“雪中送炭”,鼓励他,赏识他。
学生马某是个胖墩,体育极差不说,到了三年级,个位数乘法还没掌握,要他口算“7×8”时,他答不出,只好背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一直背到七八五十六,让人哭笑不得。一篇课文别人一星期前就会背,他还要读破句。别人听写一次通过了,他听写了五六次也未必能通过。数学老师埋怨:无可救药。体育老师头疼:还没跑一圈就累得趴下了,广播操做得像健美操。美术老师痛诉:对色彩没感觉,还不如幼儿园小朋友画得好。学习习惯也不够好,常常拖了班级后腿,学生也不喜欢他。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我听了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大受启发,组织了一次《夸夸你的优点》的主题班会。会上,我郑重其事地对全班同学说:“刚才,大家夸了很多小朋友。下面,我们来夸夸班上的马某同学。”教室一阵冷场,继而,有一学生说:“他经常帮老师搬小黑板。”马某抬了一下头。“他唱歌唱得好。”他浮上了一丝笑容。“他穿戴整洁,课桌整理得干净。”他微微扬了扬眉头,抬高了头。“大扫除时,他主动要求去扫厕所,而且扫得干干净净。”他倒有点脸红了。说到这里,水到渠成了。我趁热打铁,说:“是啊,马某同学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那你们帮他提提意见,他哪些方面改正了,会更受人喜欢呢?…‘上课要积极举手,遵守纪律,不搞小动作。”“要按时完成作业,不和同学闹别扭。”……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经过这次思想洗礼,他正视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平时勤学守纪,注意团结同学。以后,他一有闪光点,我就及时肯定他,鼓励他,并及时提醒他改掉不良习惯。渐渐地,他放弃原先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变得乐观向上、遵纪好学了。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挖拥学生自身潜能。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创造性地使用四种“标点符号”,体现了班主任的角色要求,彰显了班主任的教育机智,需要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地反思、积累、创新、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象山县实验小学)
逗号
逗号是暂停,是冷静。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有几个顽劣不羁的学生,“小错天天有,大错三六九”。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有些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我一定要制服他,否则以后我就没有威信了。于是老师喝、学生喊,局面尴尬,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大多数情况是学生犯错被老师当众声色俱厉批评后逆反心理加重,即使口服了心也不服。如何既融洽师生关系,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呢?我认为“冷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冷处理”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矛盾,通过旁敲侧击,淡化教育痕迹。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备课时,几个学生急冲冲地跑来向我报告张某与龚某正在教室里打架。我听了心急如焚,心想:这两个家伙竟敢置校纪校规于不顾公然打架,我非得教训他们不可。可仔细一想:这俩家伙平时表现都不赖,今天怎么会一反常态,大打出手呢?待我赶到教室,两个孩子被其他同学拉开了,正气喘吁吁,涨红了脸,互相仇视着对方。我想:现在可能不是批评的最好时机,最好让他们都冷静下来,更能真诚地接受批评。第二天,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昨天科学实验课上,与张某同组的男生龚某特别喜欢科学课,长时间霸占实验桌,耽误了其他同学操作。张某一来气就斥责:“畜生,你还是不是人?”龚某听了这话自然不高兴,两个人针尖对麦芒。一番唇枪舌剑,下课后,两人竟拳脚相向。于是我找张某促膝长谈,真诚地对他说:“龚某做事欠妥,你敢于直面指出,这一点是对的。但同学不对,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为什么非得用武力来解决呢?”张某说:“老师,是我错了。我不该用粗话骂人,更不应该动手打人。”望着闪着泪花惭愧地低头认错的他,我如释重负。于是又找了龚某谈话,龚某经过了一夜的冷静,也痛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冷处理”无疑是一剂融洽师生关系的良药。当师生正处在火头上时,教师往往会主观武断,凭臆想断案,失之偏颇;学生呢,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听不进老师的教育。等大家都冷静之后,在一个宽松的氛围里,满足了学生自尊需求的前提下,学生更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句号
句号是圆满,是善始善终。在班级实施学生自治管理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开始,学生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惟恐自己被扣分。但久了,学生渐渐放松了,变得不再听话、守纪了。细究原因,其实是班主任做事虎头蛇尾的结果。当班主任自己制定政策却朝令夕改或执行不了了之时,学生也效而仿之,由听话守纪到调皮捣蛋了。所以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切实维护好班午部的威信以及班规班法的权威性,做到始终如一、有始有终。
就拿大扫除来说吧,我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节课。一番宣传鼓动后,打扫、提水、拔草,学生自然年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一节课下来,学生大多累得腰酸背痛,巴不得马上回家。尽管知道部分学生会怨天怨地,我仍然马上召集全班同学回教室由班长进行大扫除总结。该督促的督促,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在执行过程中要严而有恒,不能有头无尾,半途而废。此时的总结有三个必要。一是清点人数、器具,保证安全。否则,说不定下次大扫除的时候,想偷懒的学生早就条之夭夭了。二是树立威信。说过要进行总结评比,班主任就要践行诺言,所谓“言必行,信必果”。如果班主任在学生的抱怨声中,修改当初的决定,学生会以为班长也没啥了不起,导致以后政令不通;同时,也让另一部分学生无可适从,本来满心喜悦结果却大失所望,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弘扬先进。在大扫除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大力表扬。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平时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小团体)往往表现得特别出色,假如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正面引导,一定会激发起学生不甘落后、不断进步、向上向善的心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形成“比贡献、比成绩”竞争向上的氛围。
大到班级总体规划,小到一件具体的事,班主任如果都能一一落实,善始善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持之以恒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班风班貌。
问号
问号是反思,是启发。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可塑性极强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但要有务实的作风,还要有创新的意识:工作不但要出实招,还要出新招。
我班有个学生俞某,经常欺侮弱小,爱吵架,还喜欢搞恶作剧捉弄人。我没少批评他,但他仍我行我素,对我苦口婆心的劝说,置若罔闻。这样的学生,我奈之如何?后来,我通过家访了解到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渴望成功,渴望被别人关注。可事与愿违,成绩平平,表现一般,很难赢得别人的认可。于是便故意制造摩擦,或者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以此为乐,并希望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我苦思冥想,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古印度的智慧故事,何不借鉴一下呢?我决定另辟蹊径。有一次,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找他谈话后,他说:“老师,我也想改,可我就是控制不了。”我说:“老师愿意帮你改掉这个坏毛病,你有决心吗?”他点头答应了。我告诉他,每次做错事后,就在讲台桌上的一根木条上钉一颗图钉。第一天,俞某钉了7根图钉。接下来几天他都努力克制自己,每天钉的图钉逐渐减少了。终于一连几天,他一根图钉都没有钉,就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说:“从今以后,如果你每天都不犯错,不恃强凌弱,不搞恶作剧,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图钉。”两个月后,钉子全被拔光了。我拿着木条,对他说:“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木条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你的同学是你宝贵的财富,他们让你开怀,让你更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你怎么能够伤害他们呢?你会改正的,对吗?”俞某重重地点点头。此后,他竟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友善团结,不再欺负别人了。期末,还被大家被评为班级标兵。
柏拉图曾经说:“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班主任应该成为一个好 舵手,既同舟共济,又能把握方向,引领航程,实现学生心灵的转向,到达美好的目的地。
叹号
叹号是惊叹,是赏识。学生表现优异,取得佳绩时,班主任需要及时表扬,“锦上添花”;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时更应“雪中送炭”,鼓励他,赏识他。
学生马某是个胖墩,体育极差不说,到了三年级,个位数乘法还没掌握,要他口算“7×8”时,他答不出,只好背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一直背到七八五十六,让人哭笑不得。一篇课文别人一星期前就会背,他还要读破句。别人听写一次通过了,他听写了五六次也未必能通过。数学老师埋怨:无可救药。体育老师头疼:还没跑一圈就累得趴下了,广播操做得像健美操。美术老师痛诉:对色彩没感觉,还不如幼儿园小朋友画得好。学习习惯也不够好,常常拖了班级后腿,学生也不喜欢他。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我听了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大受启发,组织了一次《夸夸你的优点》的主题班会。会上,我郑重其事地对全班同学说:“刚才,大家夸了很多小朋友。下面,我们来夸夸班上的马某同学。”教室一阵冷场,继而,有一学生说:“他经常帮老师搬小黑板。”马某抬了一下头。“他唱歌唱得好。”他浮上了一丝笑容。“他穿戴整洁,课桌整理得干净。”他微微扬了扬眉头,抬高了头。“大扫除时,他主动要求去扫厕所,而且扫得干干净净。”他倒有点脸红了。说到这里,水到渠成了。我趁热打铁,说:“是啊,马某同学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那你们帮他提提意见,他哪些方面改正了,会更受人喜欢呢?…‘上课要积极举手,遵守纪律,不搞小动作。”“要按时完成作业,不和同学闹别扭。”……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经过这次思想洗礼,他正视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平时勤学守纪,注意团结同学。以后,他一有闪光点,我就及时肯定他,鼓励他,并及时提醒他改掉不良习惯。渐渐地,他放弃原先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变得乐观向上、遵纪好学了。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挖拥学生自身潜能。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创造性地使用四种“标点符号”,体现了班主任的角色要求,彰显了班主任的教育机智,需要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地反思、积累、创新、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象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