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许多幼儿园、少年宫、早教中心等机构都开设了种类繁多的兴趣班,幼儿进行各种兴趣的培养早已司空见惯,当然,问题也随之而来:兴趣太多,半途而废,付出远远大于回报为此,本刊邀请担任多家育儿杂志与网站顾问的早教专家林怡为家长解答这些问题与困惑。
案例一:
肖旭5岁,妈妈给他报了一个轮滑兴趣班,但是他不愿意学习其中的“摔跤”项目,于是好几节课都没去上。妈妈觉得,既然孩子不愿意学,强扭的瓜不甜,于是就听之任之。之后肖旭妈妈碰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东东也在上轮滑兴趣班。聊天过程中,东东妈妈说,不能纵容弦子,一旦报了名,就随不得他了。一定要坚持!听东东妈妈这么一说,肖旭妈妈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半途而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她不知道东东妈妈的做法对还是不对。孩子上兴趣班后,如果想半途而废,家长应该怎样处理才既不会勉强孩子,也不会纵容孩子呢?
专家提示:实际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是可以坚持的,而且,即使你不让他们干,他们也会坚持做下去,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去鞭策。不管将来学什么,还是以兴趣引导作为重点。一个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的活动,为什么一定要逼他去参与呢?没有一个孩子将来会全能,一个不是全能的孩子,他一样可以很快乐,很成功。即使他将来遗憾当年没有学点乐器,或者没有学点绘画,这种遗憾其实对一个人心理的成长来说也是有利的。其实,即使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他也可能进入某个转折点,感觉难以坚持下去,这时候,我们想办法去促进一下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机,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或者虽然把他逼出来了,但会给他心理上带来一些阴影。
案例二:
笑笑4岁半,学芭蕾舞有半年了。当初妈妈送她去专业的芭蕾舞学校培训只是想从小让她有跳舞的兴趣以及培养气质和塑造形体,可是半年来她一直对去学芭蕾舞带有抵触情绪。如果说因为她做不好被老师批评而不愿学,笑笑妈妈还能理解。可情况偏偏相反,笑笑在兴趣班表现很好,一直是班里的小老师,老师也说她有跳芭蕾舞的潜力,应该好好坚持学下去。但笑笑经常跟妈妈说不想学了,理由是“不好玩”。现在笑笑妈妈很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意愿,还是坚持让孩子学习呢?笑笑妈妈希望笑笑能自发地喜欢上芭蕾舞,而不是被逼着去学,
专家提示:是否坚持我觉得主要看孩子的表现。如果她只是有点畏难情绪,但是还不至于觉得上兴趣班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坚持到一定程度,孩子可能会度过这个瓶颈期,之后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在学习上也会更主动。所以,一旦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家长首先要查找原因。如果上兴趣班成了孩子的心病,孩子成天为此闷闷不乐,又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去学,我建议可以暂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视情况而定。毕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心理健康,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比让她拥有一技之长更重要。
案例三:
最近,周围的人都开始给孩子报兴趣班,请问几岁让孩子学下棋合适?听说让孩子6岁前学下棋会固化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创造力,还有一种说法是孩子4岁左右就可以学了,因为孩子越小得到的刺激越多,脑细胞的连接就越多。到底几岁让孩子学下棋好呢?
专家提示:学东西和固化思维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关键是不管学什么,我们都不能把它当成生活的全部,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某种技艺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别的丰富的活动,让他全方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一切。学下棋,一是要看孩子的兴趣,二是要看他的理解能力。如果他有兴趣,并且也能理解规则,我觉得什么时候让他学都没关系。况且,即便他暂时学不会,但是对棋有兴趣,我们用非常规的方式跟他玩,对他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可以将围棋排成不同的图形,排出不同的序列,这也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非常好的方式。
案例四:
乐乐4岁的时候,上了“××宝贝”和马术俱乐部两个兴趣班。这两个兴趣班都是她再三强烈要求妈妈才给报名的。尤其是“××宝贝”课程,因为考虑到3400元/8次的高昂费用和担心她坚持不下去,一开始妈妈没给她报名,可是每次路过那里乐乐都会露出向往的眼神,妈妈这才下定决心帮她报了名。第一次上课,孩子积极踊跃;第二次上课,弦子勉强坚持:第三次上课,有点精神不济;第四次,她已经需要妈妈强拉硬拽去了。马术课也一样,三分钟热度,后来就一个劲地说害怕了。乐乐妈妈现在非常困惑:是不是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才导致孩子这么厌恶上兴趣班,以至于本来喜欢的东西都不接受了?
专家提示孩子的兴趣易变,所以他一时的兴趣并不能代表他永久的兴趣。很多时候,孩子的兴趣不能算是兴趣,只能算是好奇,一旦好奇心满足了,兴趣也就随之消失。所以,给孩子报兴趣班有时候确实挺冤的,毕竟你和他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兴趣会突然消失。如果是我的话,第一个班,赶上他有兴趣的内容,鼓励他去参加,没兴趣,最好别勉强。至于马术,如果孩子说害怕,那就真的是害怕,而不是找借口。我的孩子也曾经上过绘画班,学过小提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如果因为这个事情导致他厌倦了学习,那将得不偿失。现在想想,非常庆幸那时我没有逼迫孩子,给了他自由,所以他现在才能如此快乐,并且也没有厌倦学习。
案例五:
欣欣4岁多,读幼儿园中班,同时在上舞蹈和主持人兴趣班。一段时间过后、欣欣爸爸发现这两个兴趣班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点,于是想让女儿放弃主持人班改学下围棋,这样两个兴趣有动有静,对以后的学校学习也会有较大帮助、欣欣的学习兴趣很浓,估计换个兴趣班她也不会有意见。欣欣爸爸想问:这样给女儿选择兴趣班合适吗?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和欣欣一起报这两个兴趣班的,还有一位邻居小女孩,那个小女孩非常有表演天赋,在幼儿园及兴趣班都小有名气。上课时,老师经常请她做小老师,有一次欣欣爸爸无意提及她在家也练习,想以此激励欣欣多练习,没想到,欣欣哭得稀里哗啦,说自己老是比不上别人,害怕老师不喜欢。普通孩子和特别优秀的孩子一起学习,对其自信心的影响似乎很大,在这方面该如何引导呢?
专家提示:报什么样的兴趣班,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如果他确实喜欢,可以考虑报,如果他不是很喜欢,最好先观察一段时间,或者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关的接触机会。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之后,家长应该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去面对,更多地引导孩子去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再则,如果家长在课后跟孩子谈论的都是一些跟兴趣班相关的好玩的事情,而不是结果,孩子也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比自己强,并因此感到沮丧了。比如,可以在课后跟孩子谈论一些舞蹈动作:“你看看,你现在能下腰了,妈妈/爸爸也试试看。呀,不行,你能教教我吗?哦,原来是这样。我再试试。看来还得多练,下腰我可比不过你。还有别的什么动作?再教教妈妈/爸爸吧!”如果这样去引导,孩子容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上。
案例六:
鹏鹏暑假前特别想学跆拳道,可是幼儿因老师说这孩子特别调皮好动,不宜学,所以没学。9月份开学,又到报兴趣班的时候了,鹏鹏知道幼儿园开设了跆拳道班,回家又嚷着想报名,可老师还是跟鹏鹏爸爸重申这孩子不宜学跆拳道。看着孩子那么高的积极性,鹏鹏爸爸非常疑惑:好动的孩子是不是就不宜学跆拳道?如何对待幼儿因老师的建议呢?
专家提示首先要说的是,案例中的这位幼儿园老师应该检讨自己的做法,孩子好动与不适合学习跆拳道没有直接关系。鹏鹏爸爸也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出了问题,不能唯老师的话是听。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孩子本身,既然孩子三番五次地要求学跆拳道,说明他至少有学习的动力,如果不是有特别情况,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呢?事实上,有些好动甚至是非常调皮、难以管教的孩子也可能在某个事件中瞬间长大,变得懂事。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被打消做某件事的积极性,将对他的心理及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
案例一:
肖旭5岁,妈妈给他报了一个轮滑兴趣班,但是他不愿意学习其中的“摔跤”项目,于是好几节课都没去上。妈妈觉得,既然孩子不愿意学,强扭的瓜不甜,于是就听之任之。之后肖旭妈妈碰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东东也在上轮滑兴趣班。聊天过程中,东东妈妈说,不能纵容弦子,一旦报了名,就随不得他了。一定要坚持!听东东妈妈这么一说,肖旭妈妈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半途而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她不知道东东妈妈的做法对还是不对。孩子上兴趣班后,如果想半途而废,家长应该怎样处理才既不会勉强孩子,也不会纵容孩子呢?
专家提示:实际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是可以坚持的,而且,即使你不让他们干,他们也会坚持做下去,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去鞭策。不管将来学什么,还是以兴趣引导作为重点。一个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的活动,为什么一定要逼他去参与呢?没有一个孩子将来会全能,一个不是全能的孩子,他一样可以很快乐,很成功。即使他将来遗憾当年没有学点乐器,或者没有学点绘画,这种遗憾其实对一个人心理的成长来说也是有利的。其实,即使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他也可能进入某个转折点,感觉难以坚持下去,这时候,我们想办法去促进一下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时机,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或者虽然把他逼出来了,但会给他心理上带来一些阴影。
案例二:
笑笑4岁半,学芭蕾舞有半年了。当初妈妈送她去专业的芭蕾舞学校培训只是想从小让她有跳舞的兴趣以及培养气质和塑造形体,可是半年来她一直对去学芭蕾舞带有抵触情绪。如果说因为她做不好被老师批评而不愿学,笑笑妈妈还能理解。可情况偏偏相反,笑笑在兴趣班表现很好,一直是班里的小老师,老师也说她有跳芭蕾舞的潜力,应该好好坚持学下去。但笑笑经常跟妈妈说不想学了,理由是“不好玩”。现在笑笑妈妈很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意愿,还是坚持让孩子学习呢?笑笑妈妈希望笑笑能自发地喜欢上芭蕾舞,而不是被逼着去学,
专家提示:是否坚持我觉得主要看孩子的表现。如果她只是有点畏难情绪,但是还不至于觉得上兴趣班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坚持到一定程度,孩子可能会度过这个瓶颈期,之后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在学习上也会更主动。所以,一旦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家长首先要查找原因。如果上兴趣班成了孩子的心病,孩子成天为此闷闷不乐,又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去学,我建议可以暂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视情况而定。毕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心理健康,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比让她拥有一技之长更重要。
案例三:
最近,周围的人都开始给孩子报兴趣班,请问几岁让孩子学下棋合适?听说让孩子6岁前学下棋会固化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创造力,还有一种说法是孩子4岁左右就可以学了,因为孩子越小得到的刺激越多,脑细胞的连接就越多。到底几岁让孩子学下棋好呢?
专家提示:学东西和固化思维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关键是不管学什么,我们都不能把它当成生活的全部,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某种技艺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别的丰富的活动,让他全方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一切。学下棋,一是要看孩子的兴趣,二是要看他的理解能力。如果他有兴趣,并且也能理解规则,我觉得什么时候让他学都没关系。况且,即便他暂时学不会,但是对棋有兴趣,我们用非常规的方式跟他玩,对他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可以将围棋排成不同的图形,排出不同的序列,这也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非常好的方式。
案例四:
乐乐4岁的时候,上了“××宝贝”和马术俱乐部两个兴趣班。这两个兴趣班都是她再三强烈要求妈妈才给报名的。尤其是“××宝贝”课程,因为考虑到3400元/8次的高昂费用和担心她坚持不下去,一开始妈妈没给她报名,可是每次路过那里乐乐都会露出向往的眼神,妈妈这才下定决心帮她报了名。第一次上课,孩子积极踊跃;第二次上课,弦子勉强坚持:第三次上课,有点精神不济;第四次,她已经需要妈妈强拉硬拽去了。马术课也一样,三分钟热度,后来就一个劲地说害怕了。乐乐妈妈现在非常困惑:是不是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才导致孩子这么厌恶上兴趣班,以至于本来喜欢的东西都不接受了?
专家提示孩子的兴趣易变,所以他一时的兴趣并不能代表他永久的兴趣。很多时候,孩子的兴趣不能算是兴趣,只能算是好奇,一旦好奇心满足了,兴趣也就随之消失。所以,给孩子报兴趣班有时候确实挺冤的,毕竟你和他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兴趣会突然消失。如果是我的话,第一个班,赶上他有兴趣的内容,鼓励他去参加,没兴趣,最好别勉强。至于马术,如果孩子说害怕,那就真的是害怕,而不是找借口。我的孩子也曾经上过绘画班,学过小提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如果因为这个事情导致他厌倦了学习,那将得不偿失。现在想想,非常庆幸那时我没有逼迫孩子,给了他自由,所以他现在才能如此快乐,并且也没有厌倦学习。
案例五:
欣欣4岁多,读幼儿园中班,同时在上舞蹈和主持人兴趣班。一段时间过后、欣欣爸爸发现这两个兴趣班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点,于是想让女儿放弃主持人班改学下围棋,这样两个兴趣有动有静,对以后的学校学习也会有较大帮助、欣欣的学习兴趣很浓,估计换个兴趣班她也不会有意见。欣欣爸爸想问:这样给女儿选择兴趣班合适吗?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和欣欣一起报这两个兴趣班的,还有一位邻居小女孩,那个小女孩非常有表演天赋,在幼儿园及兴趣班都小有名气。上课时,老师经常请她做小老师,有一次欣欣爸爸无意提及她在家也练习,想以此激励欣欣多练习,没想到,欣欣哭得稀里哗啦,说自己老是比不上别人,害怕老师不喜欢。普通孩子和特别优秀的孩子一起学习,对其自信心的影响似乎很大,在这方面该如何引导呢?
专家提示:报什么样的兴趣班,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如果他确实喜欢,可以考虑报,如果他不是很喜欢,最好先观察一段时间,或者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关的接触机会。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之后,家长应该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去面对,更多地引导孩子去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再则,如果家长在课后跟孩子谈论的都是一些跟兴趣班相关的好玩的事情,而不是结果,孩子也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比自己强,并因此感到沮丧了。比如,可以在课后跟孩子谈论一些舞蹈动作:“你看看,你现在能下腰了,妈妈/爸爸也试试看。呀,不行,你能教教我吗?哦,原来是这样。我再试试。看来还得多练,下腰我可比不过你。还有别的什么动作?再教教妈妈/爸爸吧!”如果这样去引导,孩子容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上。
案例六:
鹏鹏暑假前特别想学跆拳道,可是幼儿因老师说这孩子特别调皮好动,不宜学,所以没学。9月份开学,又到报兴趣班的时候了,鹏鹏知道幼儿园开设了跆拳道班,回家又嚷着想报名,可老师还是跟鹏鹏爸爸重申这孩子不宜学跆拳道。看着孩子那么高的积极性,鹏鹏爸爸非常疑惑:好动的孩子是不是就不宜学跆拳道?如何对待幼儿因老师的建议呢?
专家提示首先要说的是,案例中的这位幼儿园老师应该检讨自己的做法,孩子好动与不适合学习跆拳道没有直接关系。鹏鹏爸爸也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出了问题,不能唯老师的话是听。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孩子本身,既然孩子三番五次地要求学跆拳道,说明他至少有学习的动力,如果不是有特别情况,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呢?事实上,有些好动甚至是非常调皮、难以管教的孩子也可能在某个事件中瞬间长大,变得懂事。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被打消做某件事的积极性,将对他的心理及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