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经济带横贯了从东到西的11个省市,连接了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和欠发达的地区。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带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全局战略
如果把沿海开放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弓,那么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就是一支利箭。在任何一张中国地图上,都能很轻易地看出长江流域对于中国的命脉作用。长江经济带横贯了从东到西的11个省市,连接了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和欠发达的地区。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带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全局战略,不仅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还通过黄金水道辐射长江经济带腹地,把“珍珠链”串成一个个“珍珠串”,真正形成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撑面的发展模式。
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打破资源和要素配置中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是一盘纵横捭阖、关系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新棋局。国民期待,世界关注……
打造东中西部互动新动力
长江经济带东起长三角地区、西至云贵高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2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共有约6亿人口,人口和生产总值占比均超全国40%,包括中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也连接着中国十分贫困的地区,不仅是中国横跨东中西不同区域的巨形经济带,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沿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呈沿海一字型发展,并陆续启动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以缩小沿海和内地的发展差距。长江经济带战略依然是延续了这样的初衷,利用长江横贯东、中、西三类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特点,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实现东部沿海与长江沿岸组合而成的“T”字型增长格局。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关键时期。怎样把梯度推进由东向西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找到一条“横向”的发展路径。重点打造长江经济带,发挥“黄金水道”能量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所公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科学部署和清晰定位。未来,长江经济带是啥模样?《意见》给出了明确回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在体制机制方面,《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建设给长江流域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构建的是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形成直接带动沿江地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从内河水运来看,长江是我国最发达,也是世界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从经济发展来看,长江既是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纽带。
“黄金水道”串起“黄金组合”
随着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推进,位于龙头的上海、龙咽的安徽、龙腹的湖北、龙尾的重庆等享受到战略利好,以长三角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成渝经济区为带动,逐步实现由江域辐射到南北的梯度发展。
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統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强长江重要支流保护,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发展并不均衡,从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依次向西,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落差。长江经济带内部存在着区域内差距较大,利益分层等问题。
此外,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压力和要求大,需要平衡环保和发展问题。长江中游的鄂湘皖赣,均属内陆型经济,发展水平相似,若干城市群中的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的问题。长江下游的苏浙沪高端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业集中、金融控制能力突出,但由于长期受滞于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不足,市场范围狭小,流域经济带动功能无从发挥。从全流域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推进全流域合作、寻求利益结合点将会是一项长期任务。
经济带崛起,环保理念先行
从千帆竞渡到巨轮争流,奔腾的长江一直是连通东西的交通和经济纽带。在中国的地图上,长江经济带犹如一条绵延数千公里、横亘东西的“巨龙”,它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的主轴之一。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全域发展重新谋划,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对于长江经济带沿岸的11个省市来说,既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面对“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挑战。对此,习近平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阐述:“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而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
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同饮一江水,万里心连心。和沿海地区狭长的海岸线相比,长江经济带有着更纵深的腹地,以及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潜力无疑是将从这里被挖掘,从而成为中国发展的支撑点所在,并为之风生水起。
责任编辑 华南
如果把沿海开放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弓,那么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就是一支利箭。在任何一张中国地图上,都能很轻易地看出长江流域对于中国的命脉作用。长江经济带横贯了从东到西的11个省市,连接了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和欠发达的地区。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带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全局战略,不仅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还通过黄金水道辐射长江经济带腹地,把“珍珠链”串成一个个“珍珠串”,真正形成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撑面的发展模式。
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打破资源和要素配置中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是一盘纵横捭阖、关系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新棋局。国民期待,世界关注……
打造东中西部互动新动力
长江经济带东起长三角地区、西至云贵高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2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共有约6亿人口,人口和生产总值占比均超全国40%,包括中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也连接着中国十分贫困的地区,不仅是中国横跨东中西不同区域的巨形经济带,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沿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呈沿海一字型发展,并陆续启动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以缩小沿海和内地的发展差距。长江经济带战略依然是延续了这样的初衷,利用长江横贯东、中、西三类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特点,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实现东部沿海与长江沿岸组合而成的“T”字型增长格局。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关键时期。怎样把梯度推进由东向西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找到一条“横向”的发展路径。重点打造长江经济带,发挥“黄金水道”能量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所公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科学部署和清晰定位。未来,长江经济带是啥模样?《意见》给出了明确回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在体制机制方面,《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建设给长江流域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构建的是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形成直接带动沿江地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从内河水运来看,长江是我国最发达,也是世界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从经济发展来看,长江既是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纽带。
“黄金水道”串起“黄金组合”
随着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推进,位于龙头的上海、龙咽的安徽、龙腹的湖北、龙尾的重庆等享受到战略利好,以长三角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成渝经济区为带动,逐步实现由江域辐射到南北的梯度发展。
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統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强长江重要支流保护,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发展并不均衡,从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依次向西,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落差。长江经济带内部存在着区域内差距较大,利益分层等问题。
此外,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压力和要求大,需要平衡环保和发展问题。长江中游的鄂湘皖赣,均属内陆型经济,发展水平相似,若干城市群中的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的问题。长江下游的苏浙沪高端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业集中、金融控制能力突出,但由于长期受滞于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不足,市场范围狭小,流域经济带动功能无从发挥。从全流域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推进全流域合作、寻求利益结合点将会是一项长期任务。
经济带崛起,环保理念先行
从千帆竞渡到巨轮争流,奔腾的长江一直是连通东西的交通和经济纽带。在中国的地图上,长江经济带犹如一条绵延数千公里、横亘东西的“巨龙”,它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的主轴之一。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全域发展重新谋划,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对于长江经济带沿岸的11个省市来说,既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面对“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挑战。对此,习近平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阐述:“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而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
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同饮一江水,万里心连心。和沿海地区狭长的海岸线相比,长江经济带有着更纵深的腹地,以及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潜力无疑是将从这里被挖掘,从而成为中国发展的支撑点所在,并为之风生水起。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