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在我们中小学课堂上已经被广泛采用。那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准备工作 。
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
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要按照合作学习倡导和强调的“异质”分组原则,根据事先对学生情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能力等)的摸底,把全班同学每4~8人分成一组,坐在前后两排座位上。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保证了每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以体现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
2、分工协作,明确责任。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没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既使每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于是学生便开始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是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和差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
2、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合作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3、涉及评判的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 “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我国还没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过程的的引导
1、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太长,学生没有紧迫感,讨论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太短,又往往出现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3、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就将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也将赢得社会和学生对他的最崇高的尊敬。
一、合作学习准备工作 。
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
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要按照合作学习倡导和强调的“异质”分组原则,根据事先对学生情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能力等)的摸底,把全班同学每4~8人分成一组,坐在前后两排座位上。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保证了每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以体现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
2、分工协作,明确责任。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没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既使每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于是学生便开始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是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和差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
2、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合作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3、涉及评判的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 “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我国还没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过程的的引导
1、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太长,学生没有紧迫感,讨论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太短,又往往出现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3、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就将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也将赢得社会和学生对他的最崇高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