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审视体育,尤其是自己和体育的关系。
已经有很多人这么做了。在中国,从国家主义的专业体育到观赏性的职业体育,再到参与性的大众体育,如一股洪流,体育正回归他的本源。近两年来,我一直想通过全体育的内容,来向读者传达“体育就是自己运动起来”的理念,未必有什么直接的效果,但显然顺应了时代大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顿悟式地参与到运动中来,并且跟专业和职业选手同场竞技。对于业余选手,竞技更多的是跟自己较量,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也是时候重新梳理一下中国体育了,比如到底谁是第一运动。是足球还是篮球?是游泳还是长跑?是乒乓球还是羽毛球?不同的价值坐标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说以前,体育更多注重的是其政治和社会诉求,那么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其普及性和引领性。本期的“第一专题”试图给出一个答案。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富人崇尚高尔夫,白领争打羽毛球,草根爱上马拉松。
我也很愿意追逐潮流,高尔夫和羽毛球都试了试,从AB C学起,入门太难了,干脆跑步吧。跑步,天生就会。
跑步的最高境界,是百米,或马拉松。很多人把马拉松4 2 . 1 9 5公里的赛道,看做自我惩罚,我以前也做如是观,但当自己完成“初马”,那种折磨中的愉悦,那种驾驭感,妙不可言。不运动的人,永远无法理解运动的快乐。就算是谙熟规则,痴迷明星,依旧是门外汉。观赏者被体育驾驭,而参与者驾驭体育。由此上升到哲学层面,就牵扯出你的命运,你的未来。牵扯到你这一生,是否真的活过。
好了,回到形而下,运动不仅能够健身,还能健脑。而且,就算你从未有运动基础,就算你是个大胖子,就算你重病缠身,也不晚。
我很反感以高屋建瓴的口吻谈体育的价值,尤其是弱不禁风的官僚宝相庄严地侃侃而谈,就更具讽刺意义。不运动的人,没资格谈体育,没资格管理体育,当然了,也没资格做体育杂志。
已经有很多人这么做了。在中国,从国家主义的专业体育到观赏性的职业体育,再到参与性的大众体育,如一股洪流,体育正回归他的本源。近两年来,我一直想通过全体育的内容,来向读者传达“体育就是自己运动起来”的理念,未必有什么直接的效果,但显然顺应了时代大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顿悟式地参与到运动中来,并且跟专业和职业选手同场竞技。对于业余选手,竞技更多的是跟自己较量,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也是时候重新梳理一下中国体育了,比如到底谁是第一运动。是足球还是篮球?是游泳还是长跑?是乒乓球还是羽毛球?不同的价值坐标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说以前,体育更多注重的是其政治和社会诉求,那么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其普及性和引领性。本期的“第一专题”试图给出一个答案。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富人崇尚高尔夫,白领争打羽毛球,草根爱上马拉松。
我也很愿意追逐潮流,高尔夫和羽毛球都试了试,从AB C学起,入门太难了,干脆跑步吧。跑步,天生就会。
跑步的最高境界,是百米,或马拉松。很多人把马拉松4 2 . 1 9 5公里的赛道,看做自我惩罚,我以前也做如是观,但当自己完成“初马”,那种折磨中的愉悦,那种驾驭感,妙不可言。不运动的人,永远无法理解运动的快乐。就算是谙熟规则,痴迷明星,依旧是门外汉。观赏者被体育驾驭,而参与者驾驭体育。由此上升到哲学层面,就牵扯出你的命运,你的未来。牵扯到你这一生,是否真的活过。
好了,回到形而下,运动不仅能够健身,还能健脑。而且,就算你从未有运动基础,就算你是个大胖子,就算你重病缠身,也不晚。
我很反感以高屋建瓴的口吻谈体育的价值,尤其是弱不禁风的官僚宝相庄严地侃侃而谈,就更具讽刺意义。不运动的人,没资格谈体育,没资格管理体育,当然了,也没资格做体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