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大道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近日雾霾爆表,不宜出行,窗外亦无风景,于是翻出旧书,读苏轼闲文。苏轼的文章好读。先生一生蹉跎,虽有一肚皮的华章经纬,放逐于乡野僻荒之地,那些庙堂之上高大上的官样文书,与他没有瓜葛。屡遭贬谪,浪迹江湖,游走了不少地方。读他的闲文,如同与君子同行,且行且乐。观山游水,得其妙语,难得的好事。我退休后,也常在各地讲学访友。可惜現代生活,基本格式化快捷化了,说是行走江湖,其实多在机场与机场,酒店与酒店,友人与友人之间的穿梭往复。如同快餐,早将全世界变成一个味道的连锁店。
  与君子同行,才知道如今的观光客,多是浪费了机票的“门外汉”。虽然走出了门,却不知自己为何而出?出有何益?出门行天下,天下是谁的?老戏里头的人答:圣上的。现在的报纸声称:百姓的。苏东坡说:“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是苏东坡谪居黄州写给旧友的信。意思是此地与我家乡一样安逸,放心好了,我就在此当家作主了。一个“闲者便是主人”说透了行走江湖的要领!该放下就放下,此心安处就是家。哪怕就是当个观光客,也要放下家里头那团乱麻,莫辜负眼前属于你的这方风景。闲情逸致这四个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别人说你没教养是小事,白瞎了你的时间,怠慢了身边的风景,真的很可惜。
  与君子同行,才知道生活处处有别趣。无趣的人就是到了哪儿都埋头看手机。巴掌大的屏幕只要你离开它,世界就精彩。苏东坡谪放黄州,真就安逸得“何必归乡”了吗?,他在另一封与友人的信中写道:“所居江上,俯临断岸,几席之下,风涛掀天。”笔下十六字大写意,是写风景,写心境,还是写官场风波?没明说,自己想去。观光者花钱费时,四处闲逛,其实是想暂时逃离现实的诸多困顿,让异域风光调理心绪。情未了者,抒情。忧国民者,抒怀。实在想不起有什么要抒发一下,也是可能的事情。苏轼在黄州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好菜好酒好山好水,这是观光者心仪的状态。若有所思而无思,这也是多数游人的常态。只是东坡先生虽说是“无所思”,却冒出一句“受万物之备”,发自内心感恩大自然美好的赐与。恐怕吾辈绞尽脑汁,也难想出这般奥妙的箴言啊!
  其实每个人都是来这个世界的观光客。上帝给我们每个人发一张单程票。无论高贵低贱,人人平等,一次性单程,从生到死,不退不换不改签。每个人走一辈子自己的路,看一辈子眼前的景,想一辈子自己的心事。与君子同行,才知道东坡先生把自己的心事变成了文章,细读文章,才发现东坡先生,命运多舛,行路多难,心里却藏着好风景:“吾文如万斛泉眼,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行赋形,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它,则吾亦不能知也。”这是东坡先生说自己的文章,我看也是在说他的心境,更是在解读自己一生的命运!文也,心也,亦是自知之命运也。
  鸣呼,若能乐天知命,方能与君子同行耳。
  2
  生活的智慧是什么?有人会说,脑子灵光,办事聪明。其实,生活的智慧与活得聪明,并不太一样。聪明是对事对人,智慧是面对命运。
  古代的诗人中,聪明的诗人不少,说得上面对命运表现出生活智慧者,非苏东坡莫属。李白无疑是绝顶聪明的天才,神思飞飏,文采绝世。但他的命运多波折也不能全怪别人,顺风时皇上给了脸,给点阳光就灿烂,天子面前脱靴放浪,刚热闹就失宠再坐冷板。杜甫是心怀天下黎民的诗圣,只是日子过得苦哈哈,读他的诗总有一张皱着眉头的脸在眼前。命运多舛的苏轼,颠沛流离一生,不断被朝廷放逐,却挡不住他活得自在,并且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读他的诗,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得志张狂,没有失意惆怅,诗句中透出诗家内心的豁达、从容、淡定、自在和幽默,显示出了以微笑面对命运的大智慧。
  生活中面对的麻烦事,有大有小,各种各样,纷繁杂乱,需要脑子转得快的聪明人去打理。命运中需要大智慧的境况虽然不多,却让一般人难以应付。说命运是粗线条,无非是“得失”二字。得之受之,是容易面对的,无须大智慧,只有“求不得”,能考量出人的智慧。失之舍之,是难面对的,失财丢官,输理丢脸,别亲丧命,都是人们想躲而难以避开的风险。许多人一辈子的聪明,加起来只有四个字:患得患失。一生的挣扎,岂有他耳?苏轼是真正悟透人生的智者,不强求,自豁达;能舍得,心淡定。风吹云散思不乱,水转山移心是锚,苏轼的一辈子让我们懂得面对命运那份自在。
  去年初夏曾游走惠州。惠州是苏轼一生重要的支点,先生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坛上大起大落,十几年的三次贬谪生活是他命运的主题。惠州是他贬官的第二站。惠州也有个西湖,也有个苏堤,那是苏轼为官留存的政绩。“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落魂时自我调侃的名诗,成了惠州荔枝最好的代言。虽遭放逐,尽力为民做事,也不妨啖荔饮酒。那是什么样的心态?有东坡文字解疑:“余尝寓居惠州嘉右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林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说的是一次登山,讲的是人生大悟。心向高处亭宇,脚力却不支。说一句“有什么歇不得?”就地一屁股坐下,让心也像鱼钩上的鱼得到解脱。随遇而安,顺应命运,享受生命的自在自由。最后的结句说得更透底,哪怕是两军对垒,前进则可能被敌人杀死,后退则可能受军法处死,那又有什么关系?想歇下睡他一觉,那就睡吧!如此坦然面对危局命运,一生的颠沛造就了自由自在大先生。
  授人以大智慧的老师,是颠沛的人生和不可预测的命运。悟透了命运的苏东坡,也就习惯了静观危局,淡然于处变不惊。东坡先生另有一篇五十八短文,记下了苏东坡乘船时遇到的一次危急险境:“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犖然。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人生乃逆水行舟,处处险滩暗礁。若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既不能解脱因局,还枉费一生光阴。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急流险滩中,一位书生立于逆水之舟上,淡定静气地挥毫写字。   先生留下的那些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
  3
  早已不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了。早先坐的那个位子,虽然不显赫,但也有责任。一個单位所担负的事务,团队所有人的生计,都要操心,操心叫敬业。退休以后的事,多是友情出场和名义主持,若是自己不去,别人喊不动的。老朋友老同事来一个电话,多数时间是欣然前往,究其原由,作了对朋友的友情心存感激,还有内心深处对“休闲”二字有抵触,以为有事干总比闲着好。
  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从小接受的信息都是“只争朝夕”“闻鸡起舞”“百舸争流”“快马加鞭”……贴在墙上的标语就更叫人容易得强迫症。早先是“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后来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有错吗?没有错。特别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的时候,以上所有的成语和标语,激发出的是穷则思变的动力。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三高”群体。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指标,指出了两个显见的事实:一是多数的中国人步入“小康”了,营养丰富吃得好了。二是一些人生活方式出了问题,绝不让自己闲着,哪怕只是在手机上点赞刷屏,当个“群主”,搞个公众号,与毛头小伙们争江湖人气,“闲不下来”呀。
  小时候就没听说过“旅游业”这个行业,这行业的基础是拥有大批观光客。谁是观光客?三闲人士:有闲钱,吃喝不愁还剩一笔钱;有闲时,除了上班,还有一段可支配的日子;最重要的还有闲心,世界很精彩,想去看看,心痒痒。三闲之中,最是闲心难得。中国人跑遍全世界,无论到哪里,还像在抢工作,抢饭碗,抢打折。有人说素质差,有人说教育没跟上,也许都有道理,其实原因说白了就一句话:有了闲钱,有了闲时,心还没有闲下来。
  闲心是什么?只听说过“没有闲心管你这事!”还没想过“管一下闲心何在?”
  东坡先生有篇记载他与友人夜游承天寺的短文,讲到闲人之闲心,十分精彩:“元丰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真是好文章啊,东坡笔下的夜写得如水墨,承天寺庭院里满盈月色,如一汪清水透澈,而竹柏晃动的枝影,若水中的草藻摇曳。妙在笔锋一转,哪里没有月色?哪里没有竹柏?只是没有像我俩这样有闲心欣赏月色的人啊!
  休闲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需要学习修炼的教养。不仅是放松心情,不仅是善于欣赏,更是内心的从容与自在。我在四川生活的时候,四川人委婉拒绝他人常用的口头禅:“没得闲啊!”意思是顾不上,没时间,也没心思。今天细细品味这四个字,还有另一层意趣,若做个闲人,闲心闲趣的修行还不够啊……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无吾两人耳。”清亮透澈如许!
其他文献
私人印章  一直有口难辩,用于验明正身的汉字  一直在另一面暗暗叫苦的  是那深埋于阴阳间孰是孰非的汉字  有人命里命外总是倒背着手  像个逆子,形同天底下那些被反绑着的义士  这一切,多像是一个伏笔  一开始就自己对自己做下手脚  与真相故意为难地,你看到的反面  却是我不想说的正面  我的完整性其實早已经变形,甚至  正背着身子朝向人间  在世道变坏的一些关口,我会以头击案  自戕般溅出一摊鲜
期刊
我不知道被谁一直留在这座小城中。  相对于别的谁,我似乎更适应弯腰的生活,亲近自己生命里最近的泥土气息。相对于诗坛,我的写作则只是在一个遥远的角落里,它是仰望,也是独处和放弃。事实上,自我懂得识字以来,我私下里的阅读一直是靠方言的口语进行的。至于写作,更是在舌头下用方言的喃喃自语一路写下来。我自己也说不清这种顽癖,但它肯定有无数条根须缠绕于我身体的某一些部位中。  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把我留在这座小
期刊
一夜肖邦  欧阳江河  只听一支曲子。  只为这支曲子保留耳朵。  一个肖邦对世界已经足够。  谁在这样的钢琴之夜徘徊?  可以把已经弹过的曲子重新弹过一遍,  好像从来没有弹过。  可以一遍一遍将它弹上一夜,  然后终生不再去弹。  可以  死于一夜肖邦,  然后慢慢地,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活过来。  可以把肖邦弹得好像弹错了一样,  可以只弹旋律中空心的和弦,  只弹经过句,像一次远行穿过月亮, 
期刊
黄 昏  【美国】雷蒙德·卡佛 舒丹丹 译  独自垂钓,在那倦秋的黄昏。  垂钓,直到暮色罩临。  体味到异常的失落,然后是  异常的欣喜,当我将一条银鲑  拖上船,又将鱼裹进网里。  隐秘的心!我凝视这流逝的水,  又抬眼望那城外群山  幽暗的轮廓,没有什么暗示我  我将苦苦渴念  再次回到这里,在死去之前。  远离一切,远离自我。  作家阿兰·德波顿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
期刊
汤养宗是一个对时间具有敏感意识的诗人。他坦言,通过对时间秘密的挖掘,他建立了多维的言说方式,从而通往属于自己的复杂写作。在《叙述的时间形状或向复杂的写作致敬》一文中,他说道“这是一种具有分裂性质的写作,它催发了事物内在隐秘性的多向度呈现”。他为自己的博客取名《时间魔法师》,其实是暗示了他的某种写作观念:确立多元并立的时间意识,赋予时间魔术般的多种形状,从而达成对真实世界的深度思考。  在多重时空叙
期刊
小猫收起街角紫藤的脚步  红色木屋,把头斜依在寂静的肩头  伸手接住几瓣家长里短  拆开一封阳光  有一些东西在坚持,在沉默  脱下旧事,穿上蒹葭  诵一段经文,有招魂的短笛  穿墙而过  请借我贝加尔湖柔情的目光  我还需要一个木鱼,敲空一个午后  推荐语  本诗以猫为切入点,在惬意的午后,这个有灵性的动物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诗人的目光,由此诗人将目光所至以诗意语言呈现,舒展成一幅质感的抒情画卷,融
期刊
昨天的这个时候  一个友人来我家  我们把茶泡了  喝到没味的时候换成了酒  然后又叫了好多朋友  把酒喝到没味的时候  人散了  茶没味了  叶子摊成一片纸  酒没味了  人也摊成一片纸  今天友人没来  昨天已攤成一片纸  推荐语  读罢这首诗,脑中浮现的第一反应是“人走茶凉”,单是这四个字,就包含了时间维度、物理维度、人情世故维度等,解读的丰富性自然可见。而此诗从“人走茶凉”走向“酒没人凉”
期刊
尽管百年岁月让新诗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硕果,但诗歌的现实性焦虑似乎先天带来,从未消除。与其说这是由于外界现实在无限延伸和发展变化,不如说这是由于诗歌求新求变的内生动力使之。事实上,旧体诗在中国同步延续直至繁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更有典型性。一方面,旧体诗从格式到用辞容易在形式上陷入自恋,对现实生活有着先天的隔阂,偶有佳作能用古旧格律来表达当代生活,则让人欣喜意外。而容蓄现实同样
期刊
在山上  我遇见一尊菩萨  她俯视众生,端坐莲花  在山下  我遇见一个乞丐  她匍匐在地,仰望苍天  她们  一個泥塑,一个肉身  一个众人跪拜,一个跪拜众人  唯一相似的,在她们脚下  一个摆着功德箱,一个摆着粗瓷碗  推荐语  “山上”“山下”是空间的错位,是物像的错位,更是人性的错位,在这种错位中的共产物——“钱”放在了不同的地方,这不禁让人深思、回味,“山上”的未必是一心向善,“山下”的
期刊
秋风路过家门  门前柳树  忽然沉下脸色  晾衣杆上  妻子那一件薄薄的衬衫  被秋风鼓荡了几次  就更加地空空荡荡  一片未站稳脚跟的树叶  “呀”的一声,一头栽入地下  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秋风路过家门  鸟的叫声,稀薄了人影的密度  推荐语  在秋天的门外,秋风像一个过客,经过诗人的家门。眼前是一片忧郁的柳色,零落的树叶和一声比一声稀薄的鸟鸣。被秋风鼓荡的妻子的衬衫,更加地空空荡荡。诗人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