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潮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46-01一、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本质特征是新颖性,它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而在于要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个体所未知或社会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与一般思维比较,创新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那种能力。它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方法、思维的角度、思维的层次、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广度等方面与一般思维有所差别。
2.抗压性。由于创新思维产生的观点、方案、计划会与别人的不一样而遭到反对、抑制,而创新思维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改变或灭亡,反而会更完善、更科学。
3.实践性与综合性。创新是基于实践的基础之上,创新思维所产生的观点、方案、计划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产生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创新思维是站在巨人肩上的思维,即把许多前人的理论观点吸收过来进行整理、综合,使之成为思维的材料,加快自己思维的进程,同时还把自己思维过程中的观点进行综合,加强其条理性。
4.全面性与多向性。面对现象,创新思维不但考虑表面的东西,更考虑其本质的东西,观察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且这种思维不定期由此及彼,联想思维中相近的、类似的或相反的东西。创新思维的局限在于它所面对的现象和已经确定的思维目标,它的思维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所产生的观点、设想、方案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1.转变观念,鼓励进行数学推广、提倡问题解决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大的空间,让他们有足够大的空间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干。教师要对学生信任,要给他们足够多的信心,鼓励他们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进行数学猜想。数学猜想是数学创造由隐性到显性的中介,提出数学猜想的过程本质上仍是数学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例如,考虑“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让他们先观察这类型的图形,并讨论它们可能具有的性质;其次,让他们动手操作,看通过怎么样的操作可以使左、右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再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
3.鼓励进行数学反驳、反思。反驳也是一种数学创造,是促进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反思思维的训练,可以改变思维习惯,可以得到许多创新的灵感。培养反向思维有两种方式:一是把事物的作用过程倒过来思考。受思维习惯的影响,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沿着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程序去进行,顺着事物发展和作用的正常程序去进行。反向思维弥补了正常思维的不足,对于变量多而复杂的重大问题,常常能取得满意的解决方法。二是把事物的重要结果倒过来思考。
4.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当今社会,社会需求的不再是专业人才,而是综合型人才。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的数学知识外,更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使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要有挖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2.引导观察想象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三,要科學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新,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从课堂做起。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创新教育,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放飞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在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如何创建数学教学的精彩.赵宴海.2014.2.
[2]分类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宋纯生.2015.9.
[3]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张中友.2011.7.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46-01一、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本质特征是新颖性,它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而在于要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个体所未知或社会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与一般思维比较,创新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那种能力。它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方法、思维的角度、思维的层次、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广度等方面与一般思维有所差别。
2.抗压性。由于创新思维产生的观点、方案、计划会与别人的不一样而遭到反对、抑制,而创新思维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改变或灭亡,反而会更完善、更科学。
3.实践性与综合性。创新是基于实践的基础之上,创新思维所产生的观点、方案、计划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产生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创新思维是站在巨人肩上的思维,即把许多前人的理论观点吸收过来进行整理、综合,使之成为思维的材料,加快自己思维的进程,同时还把自己思维过程中的观点进行综合,加强其条理性。
4.全面性与多向性。面对现象,创新思维不但考虑表面的东西,更考虑其本质的东西,观察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且这种思维不定期由此及彼,联想思维中相近的、类似的或相反的东西。创新思维的局限在于它所面对的现象和已经确定的思维目标,它的思维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所产生的观点、设想、方案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1.转变观念,鼓励进行数学推广、提倡问题解决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大的空间,让他们有足够大的空间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干。教师要对学生信任,要给他们足够多的信心,鼓励他们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进行数学猜想。数学猜想是数学创造由隐性到显性的中介,提出数学猜想的过程本质上仍是数学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例如,考虑“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让他们先观察这类型的图形,并讨论它们可能具有的性质;其次,让他们动手操作,看通过怎么样的操作可以使左、右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再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
3.鼓励进行数学反驳、反思。反驳也是一种数学创造,是促进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反思思维的训练,可以改变思维习惯,可以得到许多创新的灵感。培养反向思维有两种方式:一是把事物的作用过程倒过来思考。受思维习惯的影响,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沿着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程序去进行,顺着事物发展和作用的正常程序去进行。反向思维弥补了正常思维的不足,对于变量多而复杂的重大问题,常常能取得满意的解决方法。二是把事物的重要结果倒过来思考。
4.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当今社会,社会需求的不再是专业人才,而是综合型人才。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的数学知识外,更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使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要有挖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2.引导观察想象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三,要科學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新,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从课堂做起。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创新教育,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放飞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在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如何创建数学教学的精彩.赵宴海.2014.2.
[2]分类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宋纯生.2015.9.
[3]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张中友.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