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悦悦事件”反思媒体的报道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guog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佛山2岁女童遭两车碾压而18位路人漠然无视的报道出来后,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诸多媒体参与解读该事件,各方的声音将事件推向更高的舆论热度。在众人几乎同声指责人心的冷漠时,媒体又做了什么?没有客观全面地还原事件真相就妄下结论,用加剧社会恐惧的方式去批判丑恶行为导致人心更冷漠,缺乏对报道对象真诚的关爱,这些都值得媒体去反思。
  【关键词】“小悦悦事件” 媒体 报道行为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2岁女童小悦悦独自在巷中玩耍,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后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位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被送至医院。但最终因抢救无效,小悦悦在10月21日离开人世。
  此事件发生后不久,媒体即展开了铺天盖地地报道。15日,南方电视台以《佛山南海女童接连被撞18路人漠然走过》为题首先对“小悦悦事件”进行了报道,当晚该新闻被视频网站大量转载和观看。16日,《小女孩挣扎血泊中,18路人冷淡走过去》出现在《南方都市报》头版;《羊城晚报》用整个头版来报道了《两车先后碾过两岁女童,十多冷血路人见死不救》;同一日,天涯、凯迪、网易论坛等社区针对群体性冷漠和社会道德沦丧展开讨论。17日,《成都晚报》在头版用“最冷漠的路过”报道了此事;《佛山日报》用头版头条通报了“这一天,他们令佛山蒙羞”。同样在17日,中央媒体和境外媒体的关注让该事件影响急剧扩大,舆指攀至高点,舆论集中从道德制高点拷问18名路人的见死不救。有媒体甚至发出要求18位路人公开忏悔的“召集令”,路人的“冷漠”被看成了恶的根源,恨不得拉出来“示众”。网上网下,“请停止冷漠”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8日,舆情态势因路透社、BBC、华尔街日报、CNN《时代》杂志等国际媒体加入报道蔓延至全球。
  媒体对此事件的及时关注,体现了自身的责任,但媒体集体不失时机的“道德审判”,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一、要探寻真相,不妄下结论
  在新闻活动中,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要拥有自己的自由角度,不应受到太多限制,客观真实地展现事件的原貌。但另一方面,媒体在呈现某个事件时又不能过分集中在某个角度,否则会影响社会认知,让人们以为这就是事情的突出方面甚至唯一方面。我们可能无法要求每个媒体都做到全面,但应当促成不同媒体的多样角度呈现,以最大限度保证最后出来的画面更全面些。
  在“小悦悦事件”中,作为事件中备受指责的18位路人(除了第16位路人),似乎一直未走进媒体的视野。也许在道德法庭上,这18位路人已经丧失了为自身辩护的权利,可作为事件的关键人物,媒体有责任了解他们的身份和背景,问清他们当初冷漠走开的原因,最大程度地还原真相。可媒体上并没有呈现这些内容。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发生在不久前、与此事件极为相似的“彭宇案”、“许云鹤案”。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看到媒体共同的态度:很少有人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一些报道甚至都不去采访当事人。可想而知,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就难以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们,而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但从另一角度看来,受众却以为这就是事情的本来样子,即使后来媒体还原了真相,也不能完全抵消此前给人们的印象。
  而那些时评人在评判此类事情时,由于接收的第一手信息就不完全,因而立论的错误在所难免。如在有关“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很多时评在全部真相未出来前,仅凭媒体报道的点滴表象,就轻率地做出老人摔倒讹钱该受谴责的结论。无形中就强化、放大了老人扶不得的印象,进而发展成所有人摔倒都不能扶、不去扶、不应扶,漠视悲剧的发生。但实际上报道过的老人摔倒后主观上全部想讹人,加起来也只是极少数,中国有几亿老人,每天又有多少老人摔倒后被陌生人扶起?所以,这样的事情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个案处理,是小概率事件或是特例,而不是社会的全部。①
  再回看“小悦悦事件”,不能不说媒体为了提高此事件的关注度,在事件真相远未确定的初期阶段过度渲染抨击18位路人“见死不救”、“不报警”的言论引导,是有失公允的,至今这18位路人冷漠的原因我们仍无从得知,也许是个意外呢?媒体这样不顾事实,一面倒地谴责人心的冷漠,却根本不去反映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后果,媒体的责任不该回避。媒体只是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具有权力的惩戒机关。在评点议论案件时,媒体不妨先不要把话说死,更不能轻率贴标签,以免被人牵着鼻子走。
  二、要有发现“善”的眼睛,抑恶扬善
  小悦悦之死,谁是凶手,谁是责任人,谁负有直接间接责任,一直是人们和媒体密切讨论的话题,这些如在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方面进行认定并不难,但是在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风尚方面,媒体的舆论导向无疑是起决定作用的。媒体对社会的报道可以有很多角度,但作为社会喉舌的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其承担着传播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因而不能陪同社会猎奇,更不能想当然地去轰然围观。
  在佛山,有关“小悦悦事件”的报道铺天盖地,声讨、忏悔与唏嘘声不绝,然而南昌版的“小悦悦事件”在众人的帮助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而问津者却寥寥无几。在此,本文不是说佛山小悦悦不应该得到媒体及人们的关注与关心,而是认为与佛山“小悦悦事件”相比,南昌群众救起路人的事件报道与关注程度则显得过于冷清。一个是冷眼漠视,一个是合力帮扶,谁对谁错,谁值得称赞与学习,谁应当声讨与摒弃一目了然。但是媒体却对佛山“小悦悦事件”“情有独钟”,大肆渲染,不计社会影响和后果,扩大了此事的负面影响,误导着民众的价值取向。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善举,需要的是我们有着一颗接受“善”的心与新闻从业人员发现“善”的眼睛。
  尽管我们说新闻从业人员应本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如实地采访报道,并且将有关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能“报喜不报忧”,让公众可根据自己的看法作出评判,但媒体舆论在其中应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刻意去渲染和夸大案件的负面效果,这样很容易引导受众走进舆论的误区,就象当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一样,媒体过多关注,最后导致“维特效应”,跳楼者越来越多。再以发生“彭宇案”的江苏为例,江苏表彰的见义勇为人数就有61559人,而类似“彭宇案”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而“彭宇案”为何被炒作得惊天动地,全国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事实上,因为媒体夸大了“彭宇案”的影响,才致使人们变得更加冷漠,可见,媒体的抑恶与扬善同样重要。
  在社会的许多负面新闻中,媒体的初衷是好的,想要通过鞭挞一切丑恶的东西来教化民众,但在方式方法上却不能不慎重,用一种加剧社会恐惧的方式去批判,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实际上,想真正去教化一个人,就应该让其懂得美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改变他,而不是刺激疗法,因为它不仅不一定有效果,反而还有加重病情的可能。
  三、要用“心”去理解报道对象
  在“小悦悦事件”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媒体把目光投到第16位路人陈升和他的妻子及拾荒阿姨陈贤妹。
  在媒体的关注下,在社会“舆论漩涡”和媒体“审判”的氛围中,陈升和他的妻子的生活很受影响。也许报道出来后,媒体无法决定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但记者的采访行为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据有关资料介绍,媒体记者采访陈升夫妇时,是“忽然闯了进来”,见到本人时,很多记者都是直接把话筒递过来,没有寒暄,没有招呼,从最直接的质问开始。在整个“小悦悦事件”中,一直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这第16位路人是故意不救人,而且被“曝光”后,夫妻两人及时出来解释,向小悦悦父母道歉,并捐款,其行为并不是罪不可赦,那么记者的高高在上、法官式的态度则显出了人心的冷漠。而且在事件中,媒体不进行深入调查就进行道德批判,并推波助澜,特别是对监控影像进行增光处理,未加任何说明后公之于众,让陈升夫妻备受众人指责,媒体的良心又何在?
  我们再看看令人感动的救人英雄陈贤妹。事件被媒体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谴责司机、路人的声音,余下的都是对陈贤妹的赞扬。可在一片赞扬声的背后,拾荒阿姨的真实状态是否真的有人关心过呢?这位妇女面对突然而至的十多个记者竟然吓着了,然后紧张而简单地回忆道:“救人的时候我真的什么都没有想。”那几天,陈贤妹身边总是活跃着记者的身影,从早上睁眼开始就不间断。“您当时是怎么想的?”类似的问题被重复了上百遍。为了躲避连续不断的相同问题,她晚上总得关机才能睡着。老人还向儿子抱怨头很晕,很想吐,很想休息,不得已,儿子决定把老人送回家躲几天,临行前,儿子还一再叮嘱记者转告其他同行:“请大家不要再来采访了,(我妈)该讲的都讲了,请给老人一些休息的时间和空间。”②在轰炸式的采访时,我们的媒体有真心地想过拾荒阿姨的感受吗?当很多人认为她是在炒作,而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时,媒体又是否有真心为她解决困难的想法呢?媒体报道新闻,不能只迎合民众的喜好,不能只看重其在民众之中所能产生的影响,而不管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总之,在“小悦悦事件”中,肩负着社会公平正义责任的媒体,在没能客观公正传播信息及辨明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在事件真相还远未探明的阶段中,仅凭感性情绪草率行事,妄下结论,是典型的传者中心论思想在作祟,其结果必然也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①邓聿文,《从小悦悦事件反思中国媒体责任》[N].《联合早报》,2011-10-21
  ②张昊,《小悦悦病情突然恶化》[N].《南方都市报》,2011-10-20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传播与艺术设计学院)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分析护士长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层出不穷,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社会成本。"7·23"特别重大动车事故后铁道部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将我国饱受争议的政府新闻
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独家新闻越来越难求,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要想立于不不败之地,就需要运用求异思维选择新闻,选择独特的表达视角。
【摘要】广播新闻在写作上,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力求“短”、“精”、“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增强广播的竞争力,发挥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关键词】广播新闻 新闻写作 三贴近     如何将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权威性、指导性与通俗性、大众性、可听性、服务性结合起来,使它成为受众乐于接受的新闻报道方式,达到一个较好的新闻效果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好以
【摘要】闽南语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主要传播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及东南亚,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培育、滋养、联系和吸引着闽南地区人民、广大台湾同胞和东南亚侨胞,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了全世界华人、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音同文、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本文从分析闽南语广播的优势入手,结合闽南语海外广播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出闽南语海外广播的若干发展策略。  【关键词】闽南
随着药物流产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我院对100例早孕妇女采用不同给药途经治疗并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
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教育部开始了统计和公布直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的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自此日渐走入社会大众的视野。通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指标,把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较全面、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毕业生就业质量比较直观的映射出高等学府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影响着高等学校的社会声望和其未来所能吸引到的生源质量,同时关联着高等教育是否处在持续健康
目的探讨经前列腺汽化电切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和术后仔细地观察与护理。结果1例继发出血,2例暂时性尿失禁,1例尿道狭窄,其余均一次拔管成功。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水平也获得了很大提升,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人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全面覆盖,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每个人的手中都拥有一台以上的智能移动设备,遍及街道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等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对于数据的储存和应用都表现出爆炸式增长的需求,以上这些
脑卒中病人常伴有意识丧失或吞咽障碍,致患者不能自行进食。临床上一般禁食48~72h后需鼻饲,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及能量供给。但长期鼻饲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