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课前预习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苏教版教材也在三年级下册的“习惯篇”中明确提出“自主预习复习”。那么,怎样提高预习的效率,为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几点看法。
1 选准预习内容
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水平高低不同,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目标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设计预习内容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既能达到预习目的,又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预习内容。小学语文预习,最根本的预习任务是朗读课文。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读好了,很多学习疑难迎刃而解。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的课文预习,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再借助拼音(低年级课文都注有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就可以了;中年级除了认识生字读正确课文之外,还要养成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习惯;高年级的预习要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一写批注。
2 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任务一般安排在课外,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是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或是因为经过一个假期对预习内容和方法有所遗忘,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上好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讨论本学期预习的重点环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重温预习带给自己的好处,进行预习的指导。在这一节预习课上,老师可以拿一篇课文举例子,带领学生一同预习,教会学生预习课文的步骤和方法。
语文的预习一般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2、再读课文,借助字词典扫清“拦路虎”;3、读一读生字词语。还可以自己描红。
第二步: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是预习课文的基础环节,做好了第一步的工作,就要开始熟读课文了。这一步不求对课文内容有多少了解,主要是读正确,读流利。读正确的基本要求是: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句。这一步的要求是读熟课文,要提醒学生把难读的地方反复练习。
第三步:初步质疑和感悟。读熟课文之后,要想一想通过初读自己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难;课文的哪些地方使自己深有感触。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要让学生记录下来。当然,这一步对低年级学生可不做要求,中年级根据情况选择完成,高年级必须完成。
3 设计预习提纲
为了更好地落实预习任务,便于学生操作和教师检查,教师可以设计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形式多样,可以口头向学生说明,可以作为作业任务布置,还可以做成预习卡片印发给学生。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前提,还要注意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增强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二是体现趣味性,设计的预习题要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三是要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思维。四是考虑接受性。预习问题要求不能过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如果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学生就会应付了事。当然,也要防止预习问题过于简单、千篇一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使预习流于形式。
4 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情况的检查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随机抽查、提问检查、同学互查、小组汇报等。同时,如前文所述,语文预习最根本的任务是朗读课文,因此,课堂上老师对朗读的检查应该是预习情况检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都要对本次预习情况进行评点反馈,达到预习要求的表扬或奖励以示鼓励,在检查中,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或者没有认真预习,要明确指出其存在问题,督促及时补上,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中要认真完成任务。这样通过正向和负向两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
总之,课前预习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着眼课堂效率,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重视对预习的检查激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有力促进小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1 选准预习内容
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水平高低不同,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目标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设计预习内容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既能达到预习目的,又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预习内容。小学语文预习,最根本的预习任务是朗读课文。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读好了,很多学习疑难迎刃而解。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的课文预习,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再借助拼音(低年级课文都注有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就可以了;中年级除了认识生字读正确课文之外,还要养成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习惯;高年级的预习要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一写批注。
2 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任务一般安排在课外,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是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或是因为经过一个假期对预习内容和方法有所遗忘,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上好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讨论本学期预习的重点环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重温预习带给自己的好处,进行预习的指导。在这一节预习课上,老师可以拿一篇课文举例子,带领学生一同预习,教会学生预习课文的步骤和方法。
语文的预习一般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2、再读课文,借助字词典扫清“拦路虎”;3、读一读生字词语。还可以自己描红。
第二步: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是预习课文的基础环节,做好了第一步的工作,就要开始熟读课文了。这一步不求对课文内容有多少了解,主要是读正确,读流利。读正确的基本要求是: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句。这一步的要求是读熟课文,要提醒学生把难读的地方反复练习。
第三步:初步质疑和感悟。读熟课文之后,要想一想通过初读自己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难;课文的哪些地方使自己深有感触。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要让学生记录下来。当然,这一步对低年级学生可不做要求,中年级根据情况选择完成,高年级必须完成。
3 设计预习提纲
为了更好地落实预习任务,便于学生操作和教师检查,教师可以设计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形式多样,可以口头向学生说明,可以作为作业任务布置,还可以做成预习卡片印发给学生。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前提,还要注意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增强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二是体现趣味性,设计的预习题要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三是要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思维。四是考虑接受性。预习问题要求不能过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如果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学生就会应付了事。当然,也要防止预习问题过于简单、千篇一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使预习流于形式。
4 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情况的检查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随机抽查、提问检查、同学互查、小组汇报等。同时,如前文所述,语文预习最根本的任务是朗读课文,因此,课堂上老师对朗读的检查应该是预习情况检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都要对本次预习情况进行评点反馈,达到预习要求的表扬或奖励以示鼓励,在检查中,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或者没有认真预习,要明确指出其存在问题,督促及时补上,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中要认真完成任务。这样通过正向和负向两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
总之,课前预习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着眼课堂效率,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重视对预习的检查激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有力促进小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