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据记者了解,青云在资本市场上又会有大动作,D轮融资在即。2015年青云已经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2016年实现税后千万元级盈利,比亚马逊AWS实现盈利的周期还要短,这足以证明青云的资金流非常健康,盈利能力有目共睹。在数轮融资后,青云后面的路就更加明确了,完成VIE拆分,目标直指IPO。
五年三级跳
2012年6月,青云获得第一笔200万美元的融资,当时的青云还没有写出一行代码,仅凭几位创始人的背景,便赢得了投资人的信任,既而迈出了青云的第一步。
到2017年底,青云的人员规模将突破400人,俨然一家大公司的气派。可你能想象得到吗,青云刚成立时,真的是“两三个人、七八条枪”,所有人挤在一个2室1厅的公寓里。当时的艰苦条件现在回想起来反而都是美好、温馨的画面,青云市场副总裁刘靓在描述这些曾经的过往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感动。
2013年12月,青云顺利获得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那时的青云虽然只有7个人,但其公有云已经上线,包含IaaS层的完整组件,其后又陆续推出资源可视化操作、GRE隧道服务、SSH登录方式、负载均衡器、内网域名服务,并全面开放SDK、API和CLI。2000万美元也是当时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最大一笔融资。
2013年,青云还做了一件大事,不仅名声大噪,而且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调,即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弹性的按秒计费模式。
2014年是青云公有云快速扩展的一年,也是其商业运营的元年。一年内青云建设了3个可用区——广东1区(GD1)、北京2区(PEK2)和亚太1区(AP1)三大自营数据中心,开始布道企业级云服务市场。随着青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用户规模也在迅速扩张,2014年用户数一举突破2万家。
2015年虽然没有进行新的融资,但是实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青云在财务上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企业用户数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超过4万家。青云不仅提供公有云服务,还提供包括智能云管理平台、桌面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对象存储平台、超融合一体设备、云计算方案咨询与项目实施在内的完整的企业级云计算解决方案。青云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业务齐头并进。
公有云服务商开始做私有云,青云的这步棋下得“有创意”,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青云开始接触并深入到以前从未触及的领域,比如金融行业,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泰康保险等都成了青云的客户。这些客户从使用青云的私有云起步,随着应用的深入,又自发产生了公有云的需求。目前,国内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很多企业也都是青云公有云的客户,比如我来贷、掌众金融、闪银、量化派、懒投资、91金融、小信用、顺丰金融、人人贷等。
不拘泥于具体的云模式,只要是企业用户的需求,青云就想办法满足,这才是青云的“生财之道”。而青云之所以能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领域游刃有余,主要得益于它具有提供架构统一、产品一致的混合云服务的能力。
2016年3月,青云再获1亿美元投资,这也推动其私有云和混合云业务不断走向纵深。11月17日,上海1区(SH1)正式商用,同时还实现了基础设施、技术架构、产品服务、计费模式四大升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海1区的PaaS服务率先应用容器技术,最高可实现500%的性能提升。
从最初以公有云服务商的形象示人,到云计算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到综合企业服务平台,经历了三级跳的青云,其企业级云服务商的定位愈加清晰。
云化的正确姿势
青云现在能够提供什么?云架构咨询、云平台建设和云服务租用,拥有涵盖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统一平台。改变生态,让企业用户使用IT设备资源时,就像用水、用电一样自由和方便。这一刚提出时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越来越接近现实,甚至在某些场景中已经变成了现实。
云最终将取代传统IT,从而改变IT的设计、采购、部署、应用和运维。首先,让企业用户摆脱硬件的束缚和绑定,这是IaaS的使命,达到提升IT资源的利用率、灵活性、经济性的目的;其次,解决中间层的应用开发和部署问题,这是PaaS的职责,即不管针对何种复杂的环境,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的部署、编排和管理,让企业用户在开发和部署应用时能够更加轻松;最后,SaaS层的使命是持续降低应用的门槛,让用户不再关心技术细节,而是专注于使用价值。云要解决的是IT复杂度和分工的问题,它是共享经济、规模经济的基础。
其实,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并不重要,关键是基于云为企业级用户提供高效、灵活的IT服务,让企业彻底甩掉传统沉重、低效的IT基础包袱,这才是云化的正确姿势。
2017年在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中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云计算开始步入下半场。在云计算的上半场,主要的工作是云计算概念的辨析、市场的培育,以及云应用的试水。在这一阶段,云计算主要承担的还是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大量互联网企业、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率先从云中受益,并且成了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最好的“宣传大使”。云计算的上半场也证明了一件事,云计算是可行的。
进入云计算的下半场,云计算的核心特征转变为以应用为中心,逐步覆盖更广泛的企业业务场景。在这种背景下,青云也在努力扩大业务覆盖,比如深入三、四线城市市场和更多行业。以前,青云的客户主要是那些精英客户,它们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并且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沿。现在,青云盯上了那些技术能力不太强的传统企业客户,而且要让云进入它们的生产系统。
青云的宝押对了吗?
在云计算的下半场,青云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建立以应用为中心的云生态,而支持云生态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AppCenter。2015年5月,青云发布AppCenter,同年11月正式启动“QingCloud X合作伙伴计划”,招募基础资源、解决方案、行业、渠道、应用中心,以及云服务六大类合作伙伴,共筑新型的云计算生态,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2017年3月,AppCenter 2.0千呼万唤始出来,它为企业级用户、应用提供商和开发者提供了一整套高效完整的应用交付与运营管理平台。AppCenter 2.0以业务视角重新定义IT使用模式,它也成了青云构建多元开放的云应用生态的基石。
“AppCenter平台中的应用种类和数量增长非常快。它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云應用的门槛。”刘靓接下来描述了一种极端的应用场景,“一个开发者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应用部署到青云的云平台上,通过审核后,利用青云开放的运营系统,一个人就能在青云上运营一个SaaS,并获得几万家客户的流量。青云还是个小公司,要做生态必须凸显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把技术的难度和商业推广的门槛降到最低,让应用提供商和开发者几乎不花费什么代价就可以在青云的云平台上部署应用。”
刘靓坦承:“我们在看运营数据的时候,特别关心PaaS层的收入情况。早期的用户都是先在青云的平台上建虚拟主机,然后在IaaS资源的基础之上自己建数据库并进行维护,非常繁琐。但是现在,用户的观念正逐渐转变,越是在一些新开放的可用区,PaaS的使用率就越高。去年11月上线的上海1区是青云截至目前最新的一个可用区,它的PaaS产品使用率相当高。”
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PaaS,这进一步印证了一个道理——简单才是用户的渴求。Gartner的分析师也认为,至少到2019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才会呈现比较清晰的格局。对于众多云计算市场的参与者来说,未来战略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青云用一次成功的融资为过去5年的发展画上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感叹号。未来,青云还要继续解开一个又一个新的问号,让用户彻底摆脱IT不能承受之重。
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联想到,企业已不堪传统IT之重,那么云能否让企业摆脱束缚,身轻如燕呢?
五年三级跳
2012年6月,青云获得第一笔200万美元的融资,当时的青云还没有写出一行代码,仅凭几位创始人的背景,便赢得了投资人的信任,既而迈出了青云的第一步。
到2017年底,青云的人员规模将突破400人,俨然一家大公司的气派。可你能想象得到吗,青云刚成立时,真的是“两三个人、七八条枪”,所有人挤在一个2室1厅的公寓里。当时的艰苦条件现在回想起来反而都是美好、温馨的画面,青云市场副总裁刘靓在描述这些曾经的过往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感动。
2013年12月,青云顺利获得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那时的青云虽然只有7个人,但其公有云已经上线,包含IaaS层的完整组件,其后又陆续推出资源可视化操作、GRE隧道服务、SSH登录方式、负载均衡器、内网域名服务,并全面开放SDK、API和CLI。2000万美元也是当时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最大一笔融资。
2013年,青云还做了一件大事,不仅名声大噪,而且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调,即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弹性的按秒计费模式。
2014年是青云公有云快速扩展的一年,也是其商业运营的元年。一年内青云建设了3个可用区——广东1区(GD1)、北京2区(PEK2)和亚太1区(AP1)三大自营数据中心,开始布道企业级云服务市场。随着青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用户规模也在迅速扩张,2014年用户数一举突破2万家。
2015年虽然没有进行新的融资,但是实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青云在财务上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企业用户数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超过4万家。青云不仅提供公有云服务,还提供包括智能云管理平台、桌面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对象存储平台、超融合一体设备、云计算方案咨询与项目实施在内的完整的企业级云计算解决方案。青云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业务齐头并进。
公有云服务商开始做私有云,青云的这步棋下得“有创意”,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青云开始接触并深入到以前从未触及的领域,比如金融行业,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泰康保险等都成了青云的客户。这些客户从使用青云的私有云起步,随着应用的深入,又自发产生了公有云的需求。目前,国内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很多企业也都是青云公有云的客户,比如我来贷、掌众金融、闪银、量化派、懒投资、91金融、小信用、顺丰金融、人人贷等。
不拘泥于具体的云模式,只要是企业用户的需求,青云就想办法满足,这才是青云的“生财之道”。而青云之所以能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领域游刃有余,主要得益于它具有提供架构统一、产品一致的混合云服务的能力。
2016年3月,青云再获1亿美元投资,这也推动其私有云和混合云业务不断走向纵深。11月17日,上海1区(SH1)正式商用,同时还实现了基础设施、技术架构、产品服务、计费模式四大升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海1区的PaaS服务率先应用容器技术,最高可实现500%的性能提升。
从最初以公有云服务商的形象示人,到云计算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到综合企业服务平台,经历了三级跳的青云,其企业级云服务商的定位愈加清晰。
云化的正确姿势
青云现在能够提供什么?云架构咨询、云平台建设和云服务租用,拥有涵盖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统一平台。改变生态,让企业用户使用IT设备资源时,就像用水、用电一样自由和方便。这一刚提出时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越来越接近现实,甚至在某些场景中已经变成了现实。
云最终将取代传统IT,从而改变IT的设计、采购、部署、应用和运维。首先,让企业用户摆脱硬件的束缚和绑定,这是IaaS的使命,达到提升IT资源的利用率、灵活性、经济性的目的;其次,解决中间层的应用开发和部署问题,这是PaaS的职责,即不管针对何种复杂的环境,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的部署、编排和管理,让企业用户在开发和部署应用时能够更加轻松;最后,SaaS层的使命是持续降低应用的门槛,让用户不再关心技术细节,而是专注于使用价值。云要解决的是IT复杂度和分工的问题,它是共享经济、规模经济的基础。
其实,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并不重要,关键是基于云为企业级用户提供高效、灵活的IT服务,让企业彻底甩掉传统沉重、低效的IT基础包袱,这才是云化的正确姿势。
2017年在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中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云计算开始步入下半场。在云计算的上半场,主要的工作是云计算概念的辨析、市场的培育,以及云应用的试水。在这一阶段,云计算主要承担的还是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大量互联网企业、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率先从云中受益,并且成了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最好的“宣传大使”。云计算的上半场也证明了一件事,云计算是可行的。
进入云计算的下半场,云计算的核心特征转变为以应用为中心,逐步覆盖更广泛的企业业务场景。在这种背景下,青云也在努力扩大业务覆盖,比如深入三、四线城市市场和更多行业。以前,青云的客户主要是那些精英客户,它们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并且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沿。现在,青云盯上了那些技术能力不太强的传统企业客户,而且要让云进入它们的生产系统。
青云的宝押对了吗?
在云计算的下半场,青云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建立以应用为中心的云生态,而支持云生态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AppCenter。2015年5月,青云发布AppCenter,同年11月正式启动“QingCloud X合作伙伴计划”,招募基础资源、解决方案、行业、渠道、应用中心,以及云服务六大类合作伙伴,共筑新型的云计算生态,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2017年3月,AppCenter 2.0千呼万唤始出来,它为企业级用户、应用提供商和开发者提供了一整套高效完整的应用交付与运营管理平台。AppCenter 2.0以业务视角重新定义IT使用模式,它也成了青云构建多元开放的云应用生态的基石。
“AppCenter平台中的应用种类和数量增长非常快。它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云應用的门槛。”刘靓接下来描述了一种极端的应用场景,“一个开发者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应用部署到青云的云平台上,通过审核后,利用青云开放的运营系统,一个人就能在青云上运营一个SaaS,并获得几万家客户的流量。青云还是个小公司,要做生态必须凸显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把技术的难度和商业推广的门槛降到最低,让应用提供商和开发者几乎不花费什么代价就可以在青云的云平台上部署应用。”
刘靓坦承:“我们在看运营数据的时候,特别关心PaaS层的收入情况。早期的用户都是先在青云的平台上建虚拟主机,然后在IaaS资源的基础之上自己建数据库并进行维护,非常繁琐。但是现在,用户的观念正逐渐转变,越是在一些新开放的可用区,PaaS的使用率就越高。去年11月上线的上海1区是青云截至目前最新的一个可用区,它的PaaS产品使用率相当高。”
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PaaS,这进一步印证了一个道理——简单才是用户的渴求。Gartner的分析师也认为,至少到2019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才会呈现比较清晰的格局。对于众多云计算市场的参与者来说,未来战略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青云用一次成功的融资为过去5年的发展画上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感叹号。未来,青云还要继续解开一个又一个新的问号,让用户彻底摆脱IT不能承受之重。
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联想到,企业已不堪传统IT之重,那么云能否让企业摆脱束缚,身轻如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