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阶段,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不仅能够模拟学习材料,还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推动幼儿实现个性化可持续发展,所以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据此,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新常态的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学前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学前教育 教师 信息技术素养
学前教育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1.“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现综合发展。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对信息素养的重视逐渐提高。现阶段,在大部分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因此,信息素养既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我国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条件。
2.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始备受重视。相关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实现与家庭、社区的紧密协作,与小学进行有机对接,充分发挥相关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教师应具备必需的信息素养,懂得如何在庞杂的网络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充分而高效地发挥信息的作用。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信息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整个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1.缺乏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获取最新信息时的能动反映,即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洞察力;也就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等基于信息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信息意识就是人们面对不明白的事物时,可以自发地去探索答案,且有明确的寻找答案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前教育教师已经清楚意识到信息素养在实现自身综合发展中的意义,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总而言之,部分学前教育教师缺少对信息的观察与辨别,未能实现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中的促进作用,
2.信息加工能力较弱
目前,学前教育教师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存在明显不足,网络知识体系不完善,使用常规现代化教学媒体时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否则根本无法正确维护、管理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也难以吸收、加工、整理既有教学资源。同时,部分学前教育教师对于现代信息设备的利用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之后,也只是简单地收集信息。然而,在收集并获取有效信息时,需要教师具备强大的信息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能将有效信息从各类繁杂的信息资源中过滤出来,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切实应用到教学活动设计中,最后分析并整合所有信息,进一步创造新型信息使其成为便于幼儿内化和吸收的新资源。
3.信息伦理道德观念淡薄
所谓信息伦理,实际上就是信息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在情绪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明确要求必须有序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现阶段,在职的学前教育教师大多都未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相关内容依旧停留在操作环节,而对理论知识上的学习更是匮乏。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伦理道德不足,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源与研究成果,甚至还会通过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传播不健康信息,对于病毒和黑客等的认识尚存在局限性。
基于“互联网+教育”新常态的
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策略
1.理念先行,强化认识
为推动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育部门应坚持理念先行,增强信息意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适时转变。其一,幼儿园园长要强化自身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接受并合理发挥“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势。另外,各院校也要大力推广并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技术与理念,使其为教师和学生所认同。其二,学前教育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个人探索与应用能力,从而保证自身能熟练掌握最新教育动态与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其三,各院校应加强全方面宣传和学习,为学前教育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要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使其切身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和作用,从而能在工作中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前教育教学有序开展。
2.以问题为导向,精准破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困局
相关教育部门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精准扶智调研,并给幼儿园投入适当资金。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扶持政策,并实时跟进,尤其在资金到位后,要确保幼儿园的信息化基礎设施建设达到预期标准,如配备充足的电脑、电视、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提高幼儿园互联网覆盖率,为接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重要保障,给幼儿园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要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融合众筹众创,共享并普及应用数字资源、师资力量、信息红利等,使教师可以共享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创建的“三通两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教学活动随时随地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促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优化。
3.创新培养模式,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相关部门应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做到因人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让教师能吸收内化,并将所学知识切实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要为学前教育教师创造培训平台,定期安排培训计划,强化其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相关人员应在培训前了解教师的需求,以便设计合适的内容;在培训后对教师进行全方位跟踪采访,使培训内容得以落实。培训形式要追求多元化,并不断创新个性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在“互联网+”时代,还要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效培训宣传机制。现阶段,各类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方式各有利弊,为了保证培训的高效性,应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作为辅助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优化。
“互联网+”中融入了移动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伴随着教师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在教师培训领域也得以有效应用,其基于培训需求、目标、过程、评价等方面构成了智能判断、评估、指导的学习体系,支持各样的个性化学习。传统的网络研修学习只能够收集在线数据信息,尽管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进行转换,但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数据中断。而在物联网发展的影响下,信息系统开始利用传感技术自动获取自然与实物的信息資源,可以利用相关机制有效控制外部物体,从而使数据采集不再受在线情境限制,同时还能够自然采集教学实景的数据信息,详细记录教师的网上学习状况。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应适当研发一些与移动学习相适应的培训APP,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分析网络学习过程数据,并就教师的学习状况与能力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与推送,根据教师的水平和需求推荐最佳学习内容,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突破传统培训管理限制,重构动力机制
要突破传统的教师培训管理局限,让学前教育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应重构全新的动力机制。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讨论、分享并进一步评价培训内容,同时,通过培训共享学习体验与经验。培训机构应为学前教育教师提供购置服务,按照教师的需求与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培训,以保证培训的效率与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
5.健全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政府应明确宏观政策,制订标准规范,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不断健全学前教育教师的补充机制、薪酬待遇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等,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优化信息化办公环境。各区域应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指标,基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此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鼓励学前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定期开展示范课评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优秀课件征集等活动展示优秀案例,调动学前教育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创新实验区与示范校园等措施,使信息技术得到有效应用。
6.吸引社会资本,促进学前教育长远稳定发展
政府不仅要适当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保证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正常发放,还要联系市场,将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政策优惠与师资投入等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入模式,正确引导并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脱贫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投入,督促其新建并扩建幼儿园,强化软件与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质、高效要求,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构建家长、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局面,共同促进学前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应切实结合互联网工具与创新思维,促使教师形成新的、具备信息特性的教育理念,构建信息化教育哲学体系,从而为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化改革与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教师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学生可以基于互联网满足自身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与学生都能借助互联网提高自身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现代化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与系统思维影响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术整合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且也与“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郑芳霞:《浅论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考试周刊》2015年第37期,第20页。
[2]刘洋:《“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7期。
[3]白恩唐:《青岛市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5。
[4]桑国元、董艳:《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08-112页。
[5]姚秋凤:《浅论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89-91页。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学前教育 教师 信息技术素养
学前教育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1.“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现综合发展。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对信息素养的重视逐渐提高。现阶段,在大部分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因此,信息素养既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我国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条件。
2.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始备受重视。相关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实现与家庭、社区的紧密协作,与小学进行有机对接,充分发挥相关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教师应具备必需的信息素养,懂得如何在庞杂的网络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充分而高效地发挥信息的作用。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信息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整个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1.缺乏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获取最新信息时的能动反映,即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洞察力;也就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等基于信息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信息意识就是人们面对不明白的事物时,可以自发地去探索答案,且有明确的寻找答案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前教育教师已经清楚意识到信息素养在实现自身综合发展中的意义,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总而言之,部分学前教育教师缺少对信息的观察与辨别,未能实现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中的促进作用,
2.信息加工能力较弱
目前,学前教育教师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存在明显不足,网络知识体系不完善,使用常规现代化教学媒体时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否则根本无法正确维护、管理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也难以吸收、加工、整理既有教学资源。同时,部分学前教育教师对于现代信息设备的利用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之后,也只是简单地收集信息。然而,在收集并获取有效信息时,需要教师具备强大的信息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能将有效信息从各类繁杂的信息资源中过滤出来,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切实应用到教学活动设计中,最后分析并整合所有信息,进一步创造新型信息使其成为便于幼儿内化和吸收的新资源。
3.信息伦理道德观念淡薄
所谓信息伦理,实际上就是信息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在情绪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明确要求必须有序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现阶段,在职的学前教育教师大多都未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相关内容依旧停留在操作环节,而对理论知识上的学习更是匮乏。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伦理道德不足,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源与研究成果,甚至还会通过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传播不健康信息,对于病毒和黑客等的认识尚存在局限性。
基于“互联网+教育”新常态的
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策略
1.理念先行,强化认识
为推动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育部门应坚持理念先行,增强信息意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适时转变。其一,幼儿园园长要强化自身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接受并合理发挥“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势。另外,各院校也要大力推广并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技术与理念,使其为教师和学生所认同。其二,学前教育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个人探索与应用能力,从而保证自身能熟练掌握最新教育动态与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其三,各院校应加强全方面宣传和学习,为学前教育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要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使其切身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和作用,从而能在工作中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前教育教学有序开展。
2.以问题为导向,精准破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困局
相关教育部门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精准扶智调研,并给幼儿园投入适当资金。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扶持政策,并实时跟进,尤其在资金到位后,要确保幼儿园的信息化基礎设施建设达到预期标准,如配备充足的电脑、电视、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提高幼儿园互联网覆盖率,为接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重要保障,给幼儿园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要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融合众筹众创,共享并普及应用数字资源、师资力量、信息红利等,使教师可以共享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创建的“三通两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教学活动随时随地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促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优化。
3.创新培养模式,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相关部门应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做到因人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让教师能吸收内化,并将所学知识切实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要为学前教育教师创造培训平台,定期安排培训计划,强化其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相关人员应在培训前了解教师的需求,以便设计合适的内容;在培训后对教师进行全方位跟踪采访,使培训内容得以落实。培训形式要追求多元化,并不断创新个性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在“互联网+”时代,还要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效培训宣传机制。现阶段,各类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方式各有利弊,为了保证培训的高效性,应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作为辅助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优化。
“互联网+”中融入了移动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伴随着教师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在教师培训领域也得以有效应用,其基于培训需求、目标、过程、评价等方面构成了智能判断、评估、指导的学习体系,支持各样的个性化学习。传统的网络研修学习只能够收集在线数据信息,尽管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进行转换,但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数据中断。而在物联网发展的影响下,信息系统开始利用传感技术自动获取自然与实物的信息資源,可以利用相关机制有效控制外部物体,从而使数据采集不再受在线情境限制,同时还能够自然采集教学实景的数据信息,详细记录教师的网上学习状况。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应适当研发一些与移动学习相适应的培训APP,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分析网络学习过程数据,并就教师的学习状况与能力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与推送,根据教师的水平和需求推荐最佳学习内容,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突破传统培训管理限制,重构动力机制
要突破传统的教师培训管理局限,让学前教育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应重构全新的动力机制。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讨论、分享并进一步评价培训内容,同时,通过培训共享学习体验与经验。培训机构应为学前教育教师提供购置服务,按照教师的需求与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培训,以保证培训的效率与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
5.健全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政府应明确宏观政策,制订标准规范,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不断健全学前教育教师的补充机制、薪酬待遇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等,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优化信息化办公环境。各区域应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指标,基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此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鼓励学前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定期开展示范课评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优秀课件征集等活动展示优秀案例,调动学前教育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创新实验区与示范校园等措施,使信息技术得到有效应用。
6.吸引社会资本,促进学前教育长远稳定发展
政府不仅要适当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薪酬待遇,保证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正常发放,还要联系市场,将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政策优惠与师资投入等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入模式,正确引导并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脱贫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投入,督促其新建并扩建幼儿园,强化软件与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质、高效要求,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构建家长、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局面,共同促进学前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应切实结合互联网工具与创新思维,促使教师形成新的、具备信息特性的教育理念,构建信息化教育哲学体系,从而为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化改革与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教师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学生可以基于互联网满足自身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与学生都能借助互联网提高自身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现代化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与系统思维影响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术整合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且也与“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郑芳霞:《浅论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考试周刊》2015年第37期,第20页。
[2]刘洋:《“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7期。
[3]白恩唐:《青岛市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5。
[4]桑国元、董艳:《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08-112页。
[5]姚秋凤:《浅论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89-91页。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