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某一门功课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发现问题,抓住关键,激发兴奋点;②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③指导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兴趣。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稳定学习兴趣。⑤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生兴趣。⑦进行理想教育,促进兴趣发展。
  【关键词】兴趣,学科特点,情感沟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某一门功课的关键。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古今中外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十分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该学科知识的需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自觉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会加深他对该学科的兴趣。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1.发现问题,抓住关键,激发兴奋点
  课堂上老师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积极响应老师的提问,对不同的意见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如此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就处于一个极度活跃的状态,思路异常清晰、敏捷,容易发现问题,并时常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于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学生理解得深了,对学科自然就有兴趣了。
  2.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反过来又给认知活动以强烈的影响。教育不仅是一个理智的教学生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的过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能较快地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满足需要去努力。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科的直接原因就是喜欢教这个学科的老师。所以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3.指导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学会学习,要学会学习,就得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策略越好,学习动机水平越高。良好的认知策略能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事半功倍,提高效率,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得到一种享受,从而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因此,乐学必然要依赖于会学,不会学,学不好,最后自然是不愿学、厌学。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他们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独立学习的人,对于提高学生认知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4.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稳定学习兴趣
  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人们常说的关卡。闯过这些关卡,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关卡,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锐减。如果在教学中采取得力措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较难掌握的知识,就能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后所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也稳定了学习兴趣。
  5.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以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比如政治教学与时政联系特别密切,教师可在教学中有选择的穿插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发表自己见解,从而激活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及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吸引学生的两大法宝,有经验的教师对此十分重视,结合教材内容穿插讲述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常识,还增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白花变红花”、“空瓶生烟”等,把学生带到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中,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萌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6.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深,学生望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难易适中、深浅得当,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7.进行理想教育,促进兴趣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兴趣与崇高理想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自觉性的特点。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这样,就能让兴趣之芽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天大树。
  总之,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改善教师内心状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应当引起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高度重视,可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全社会参与,共同营造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二是学校强化人性管理,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三是教师本人应注重有效的心理调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总之,要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想就如何在初中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因材施教  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之间存在着英语水平
期刊
【摘要】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尊重他们的个性,关爱他们的成长,让他们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行为习惯;美好生活;培养方法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孩子做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她可以
期刊
【摘要】学生在写作时,能否避免出错或少出错,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去研究学生的每个错误;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学生为什么常出这样或那样错误;在于教师能否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有效改正方法。此外,我还领悟到这样一个微妙道理,即学生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的错误,往往对教师的教学很重要,有时还很有价值。  【关键词】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
期刊
做学生考试是必然的,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每学期大大小小考试,如时间上的追寻,几乎每星期都有,小到每个学科的单元测试,大一点就到月考,稍大一点就是期中测试,还要大一点就算每学期的期考。当然更大的就是各类选拔性考试了,诸如我们国家体制的就是小、中、高考了。  转眼一个学期又要成为过去,那做学生要什么去向老师、家长、社会汇报,顾名思义就是成绩,要评价成绩,往往比较恰当的方式就是每学期阶段性期末测评啦。这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阐述了突破这一难点的基本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设计写作方式,帮助学生摆脱畏难情绪。  【关键词】作文教学,片段训练,方式设计,方法    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尽管教师呕心沥血地教,学生绞尽脑汁地写,但效果往往难如人意。作文教学这样的局面,恐怕与教师对作文的狭隘理解有关。只要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改进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就会收到良好的效
期刊
【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开始阶段,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发展规律来开展。使学生明辨是非,准确判断人间的真善美,已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要务。  【关键词】情感,融洽,热爱,信赖,愉悦,宽容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
期刊
【摘要】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二者密不可分。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在小学,有70%以上的语文课是阅读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写作,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有学生表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却呈现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发展趋势。文章概括了“小学化”倾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危害;又从家长、老师、幼儿园、社会四方面的心理倾向与态度分析根源,以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    1.前言  学期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在迈出家门之后,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前,所接受的过渡性教育。通常,这一过程在幼儿园里完成。而幼儿园,就成为儿童
期刊
【摘要】教研组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搞好教研组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研组活动要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的过程体现自主性和开放性,形式包括:辩论、评论、金点子等多种多样;要注重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提高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研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