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作为提供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理应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本文以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为对象,简述他们的就业心理现状,并从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给予综合建议,希望学生能摆正姿态,正确面对涉农专业就业择业。
关键词:就业;涉农专业;心理
在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严峻。在此前提下,对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也应提上日程。本文主要针对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涉农专业主要指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专业,包括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等21类专业。农业是第一产业,自古以来,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农林类院校承担着发展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毕业生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农业类企业多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科技技术不高、高科技人才紧缺、发展潜力低等问题,而农业薪酬低、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等问题都是制约高校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涉农专业本科学生可能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1、就业认知偏差
据笔者了解,农业行业不意味着只是干粗活,涉農专业就业包括基层工作、科研、行政管理等方向。而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想要在行业中大展拳脚,却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基层中沉淀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不少涉农专业本科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在基层岗位上,但又不像专业研究生可以从事科研工作,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排斥心理。
2、矛盾/迷茫心理
不少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入学录取专业并非理想专业,但又没有勇气转专业或者双修学位等,在农学专业得过且过四年,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毕业时不愿意从事本行业,但也不知道转行自己能干什么。既不敢踏上转行的道路,也不愿在农业就业,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这就造成了部分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3、自负/攀比心理
高校毕业生中很多都有学生干部经历,不仅如此,部分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不应该干这些辛苦、环境又差的工作,而看到其他专业同学入职就是某某经理、某某主管,就会产生攀比心理,也希望有个好名衔。
二、对以上问题的建议探讨
1、学校
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水平。高校是连接校园和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校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讲座、开展生涯认知活动,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全方位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注重特色专业的指导建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尤其是涉农专业,更应注重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尽早了解行业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也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此外,还应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多方面指导学生就业。
2、家庭
家庭很大程度是决定了孩子的方向。家长应适当了解就业渠道,在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困难时,应多加疏导。家长应及时看到孩子在择业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尽量支持学生个人选择,给予他们信心。
3、社会
社会媒体应引导发布正面报道,树立客观的农业类工作价值观。此外,政府可根据发展需求,对相关专业毕业生出台政策扶持,如实行奖金奖励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毕业生得到权益的保障,学有所用。
4、学生个人
所有的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都只有学生本人。首先,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理性客观的目光对待不同行业的差异,不盲目攀比;其次,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做好自己的规划,比如在大学期间多参加专业的实践活动,不想从事本行业的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提前进行期望企业实习,就算不是专业出身,也可以在毕业时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深化自身能力建设和职业素养。
随着目前高校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群体和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就业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就业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更为明显,对此学校、家庭、社会等都应该对毕业生多加重视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鲁汉杰,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工[2000]8号)
[3]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尤鹏飞、邱亚利,闽南理工学院
关键词:就业;涉农专业;心理
在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严峻。在此前提下,对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也应提上日程。本文主要针对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涉农专业主要指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专业,包括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等21类专业。农业是第一产业,自古以来,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农林类院校承担着发展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毕业生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农业类企业多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科技技术不高、高科技人才紧缺、发展潜力低等问题,而农业薪酬低、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等问题都是制约高校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涉农专业本科学生可能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1、就业认知偏差
据笔者了解,农业行业不意味着只是干粗活,涉農专业就业包括基层工作、科研、行政管理等方向。而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想要在行业中大展拳脚,却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基层中沉淀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不少涉农专业本科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在基层岗位上,但又不像专业研究生可以从事科研工作,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排斥心理。
2、矛盾/迷茫心理
不少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入学录取专业并非理想专业,但又没有勇气转专业或者双修学位等,在农学专业得过且过四年,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毕业时不愿意从事本行业,但也不知道转行自己能干什么。既不敢踏上转行的道路,也不愿在农业就业,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这就造成了部分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3、自负/攀比心理
高校毕业生中很多都有学生干部经历,不仅如此,部分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不应该干这些辛苦、环境又差的工作,而看到其他专业同学入职就是某某经理、某某主管,就会产生攀比心理,也希望有个好名衔。
二、对以上问题的建议探讨
1、学校
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水平。高校是连接校园和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校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讲座、开展生涯认知活动,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全方位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注重特色专业的指导建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尤其是涉农专业,更应注重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尽早了解行业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也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此外,还应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多方面指导学生就业。
2、家庭
家庭很大程度是决定了孩子的方向。家长应适当了解就业渠道,在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困难时,应多加疏导。家长应及时看到孩子在择业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尽量支持学生个人选择,给予他们信心。
3、社会
社会媒体应引导发布正面报道,树立客观的农业类工作价值观。此外,政府可根据发展需求,对相关专业毕业生出台政策扶持,如实行奖金奖励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毕业生得到权益的保障,学有所用。
4、学生个人
所有的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都只有学生本人。首先,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理性客观的目光对待不同行业的差异,不盲目攀比;其次,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做好自己的规划,比如在大学期间多参加专业的实践活动,不想从事本行业的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提前进行期望企业实习,就算不是专业出身,也可以在毕业时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深化自身能力建设和职业素养。
随着目前高校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群体和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就业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就业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更为明显,对此学校、家庭、社会等都应该对毕业生多加重视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鲁汉杰,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工[2000]8号)
[3]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尤鹏飞、邱亚利,闽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