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学院谈就业之从“制造”到“创造”新型人才为中国动漫输血

来源 :网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汇了动画、网络游戏、多媒体技术等元素的动漫产业,素有“21世纪知识经济核心产业”的美称。目前就全球经济较发达的几个国家来看,动漫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潜力巨大、发展迅猛的产业,它属于劳动密集型、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范畴。
  在我国,动画、漫画在过去曾被认为是儿童的专利。在文化资源远不如今天丰富的年代里,动画片和小人书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然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国产动漫跌入了低谷。动画、漫画产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再达到新的高度,进而被国外的动画作品乘虚而入。
  在经历了比较——模仿——摸索的过程之后。振兴民族动漫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市场的蛋糕也越做越大。根据I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新媒体动漫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动漫市场规模突破1000万元,较前一年增长25%。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900万元。另具权威部门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5亿的动漫消费者带动着每年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
  据了解。我国动漫产业除具备市场发展空间大、衍生产品需求大、产品营销周期长等特点外,还具有强大的消费群体这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006年4月,国务院转发了财政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32号文件),从体制管理、市场经营和创作研究三个方面切入,勾勒出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全新版图,中国的动漫产业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然而,面对“内容为王”的文化产业,大部分的动漫企业仍然面临着原创能力弱、优秀动漫人才严重匮乏等无法回避的问题,因而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来料加工”上。企业自主开发产品所占比例不大,依赖代工生存;整合力度不够,产业链有待完善;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民间原创力量(如剧本、漫画)没有被动画企业关注并利用。这三个问题被认为是目前本土动漫企业走出困境的最大障碍。优秀的创作及运营人才将成为推动本土动漫的重要力量。
  一个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无外乎企业自主培养、院校培养、培训机构培养这三种形式。动漫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这三种。目前,大部分动漫从业人员都是从动漫“发烧友”成长起来的,他们进入动漫企业后,虽然不乏一些小的商业项目的运作经验,但是由于没有真正接受过系统的动漫职业教育指导和先进理念的熏陶,仍然不能很快地为企业创造价值,需要企业进一步培养。另一种是院校“科班”培养,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400多家院校开设了动漫及相关专业,看上去颇有星火燎原之势,但大多着眼于理论层面,培养方向多为理论型人才,导致了现有学历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职业培训则重操作技能、培养周期短、技能掌握快,但在职业培训市场上存在近功近利、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因此选择有实力有规模的。培训中心覆盖全国的大型培训机构是动漫人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由于市场对动漫人才的需求旺盛,使不少人对这个产业心生艳羡,谋求入行的捷径,而传统的高等教育学习时间长,门槛相对较高,职业教育因此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据了解,目前各大城市的动漫培训机构就有上百家。教学理念、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目前的动漫企业最需要的是熟练掌握先进动漫开发和制作技术,知识面宽,并且要具备较高素质,能适应团队项目合作的人才,过去那种单纯围绕理论做文章的人才培养思路已经过时了。”一位动漫教育专家如是说。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