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一堂完美的课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完美的师生关系也是永无止境的。在课堂上,我们需要让学生身心完全地放松,无论成绩多差,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这种和谐美妙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来营造。
一、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
当学生站在我们面前时,不论他们的学习基础、家庭背景如何,我们都要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他们、倾听他们;我们更要热爱他们,用“爱心”经营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道德责任感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他们屡次与老师顶嘴的事看成是青春期少年的正常叛逆,才能把他们屡次不做作业的情形看成是需要求助……
案例1:在我任课的班上,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同学。因为是中途接任这个班,他最初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据他的班主任介绍,他是外地来借读的,且寄住在她家。由于爸爸妈妈关系不好,最近又正在闹离婚,所以他显得有些内向,一天说不了几句话,学习成绩也不好。直到一次小考,他出色地破解了一道难题,我立刻觉得他是很聪明的,应该说学习科学是很有潜力的。于是我不断地鼓励他,他总是回报我一个浅浅的羞涩的笑。虽然上课时他经常会与另一个同学讲话,很多时候上课连一分钟都不愿参与进来,我也从来没有大声呵斥过他。我知道他缺少的是家庭的温暖,因此很想走进他的心灵。我开始经常与他套“近乎”,他不是科学课代表,但我经常要他给我拿实验仪器,天天面批他的作业,经常抽背化学方程式等。这样一来,他开始“粘”我了,尤其是考试后,他会主动跑来要我给他先批出来,科学成绩自然是一天比一天出色。
评析:我知道他很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但他们却很少来看他,很少关心他,而老师的爱心或许是一种补偿。真正说来,老师的关心和热爱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渴求和需要的,而这位同学的情况只是让我们更加清楚了老师的爱心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分量。
案例2:班里有一个被戏称为“四大天王”之一的学生,因为他是班里四个不思读书的同学中的一个。他上课经常捣乱,想出怪主意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很多老师上课时都要防着他。那时我刚任他们班的科学课,“前任”被以他为首的“四大天王”给气走了。接班前,我先“各个击破”,分别找他们真诚地交流过,但是课堂上还是会出意外。比如有一次考试,学生们都在紧张地答题,这时一个女同学举手说要上厕所,我当然同意,让她去了。这个同学马上也举手说要上厕所,我知道他并非要上厕所,只是因为做不出题,实在是无聊想出去溜达一圈,于是我说:“不行。”他很聪明,立马说:“老师,你歧视我,她成绩比我好,你就让她上厕所,我成绩差,你就不让我上,你这是违反人权。”我停顿了一会儿,很诚恳地对他说:“你现在摸着自己的心脏,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真实的想法,如果你真的想上厕所,你马上去,并且老师要向你道歉。”他最终红着脸,摸着自己的心脏说:“老师,我是因为实在太无聊,想出去玩一下。”
评析: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未发育成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这过程中,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的父母离异,有的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有的父母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孩子……)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个性,使得他们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老师需要以一颗感化的心、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暂时的错误,再多给一次机会,再多用心等待一段时间。我始终认为,没有存心想做坏孩子,存心想与老师、同学作对的学生,只要以诚相待,他们终久也会走近你。
二、以独特的语言风格感染学生
教师应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能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首先都应该肯定其回答的勇气;而对于回答的内容,则要有比较恰当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对于那些确实简单的问题,在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回答错了时,不能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回答错,上课在干什么?”“这个问题我已重复很多次了,你还错!”之类。教师应尽可能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如:“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认为的,还有谁要反驳他?”“哪些题需要求助?”“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谁要抗议我?”“来反驳我吧!”“学到这里,你应该还有困惑吧,说出来大家听听?”凡此种种,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自己说出心中所思、所疑,自主地建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都把对方看做是一个与“我”讨论和对话的“你”,完全忘掉了“你”是老师“我”是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样就能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实现沟通和交流。
案例3:在初三(上)结束时,任教班的班主任开了一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写了很多感恩卡,很让我感动。有个学生在给我的感恩卡上这样写道:你宽松的教学方式总是会让我们受到很多感染,你的那些独特的语言风格总是让我们在快乐中学到很多,收获很多。你总是以朋友般的身份与我们相处着,使得你的话语经常在7班成为流行乐章:“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那你反驳我!”这一切使我们班的学习气氛更浓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抱着争论的态度去彻底弄懂每一个问题,这也是你在影响着我们的结果。
评析:其实,与学生在一起,老师也在幸福着、快乐着,正是学生和老师一道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在质疑和讨论中,老师一改教训和强制的形象,以一种亲和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以率真的人格魅力走近学生
教师只要一跨入教室,就必须忘掉自己生活中的烦恼,以最积极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阳光沐浴学生,以激情点燃学生。8点钟上课,笔者经常7:20左右就到了,为的是进入上课状态,尽可能上出一堂流变的课,而不是一堂一帆风顺的课。当然,教师不是神,有时会犯一些错误,尤其是我们科学老师,因为合科教学,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知,应当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对某些问题不是很清楚,我完全可以与同学共同探讨,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切不可把不确定的答案给学生。否则的话,丢掉的不仅仅是某个知识点,而且还有学生对你的信任和敬重。
案例4:期末考前的一堂答疑课上,提问的声音此起彼伏,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同学们都在热烈地争论着。有一学生问:“老师,射线是电磁波吗?”我知道γ射线是电磁波,但无法确定α射线和β射线是不是。我心里正有点发虚的时候,有高手发言了:“老师,我好像从一本参考书上看来,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的粒子束,不是电磁波吧?”我立刻表扬那位同学知识面很广,同时在学生面前坦承:“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让老师回去再查查资料,确信了再告诉大家。有兴趣的同学自己也可去查一下。”学生并没有因为我的无知而另眼看我,目光还是那么清澈……
评析:原来老师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这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争论的勇气,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梅里尔·哈明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应该具有的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能作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迫学习;集体感——师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一堂完美的课需要这五种品质,而这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支撑,这可以说给我们每个课任老师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一、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
当学生站在我们面前时,不论他们的学习基础、家庭背景如何,我们都要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他们、倾听他们;我们更要热爱他们,用“爱心”经营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道德责任感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他们屡次与老师顶嘴的事看成是青春期少年的正常叛逆,才能把他们屡次不做作业的情形看成是需要求助……
案例1:在我任课的班上,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同学。因为是中途接任这个班,他最初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据他的班主任介绍,他是外地来借读的,且寄住在她家。由于爸爸妈妈关系不好,最近又正在闹离婚,所以他显得有些内向,一天说不了几句话,学习成绩也不好。直到一次小考,他出色地破解了一道难题,我立刻觉得他是很聪明的,应该说学习科学是很有潜力的。于是我不断地鼓励他,他总是回报我一个浅浅的羞涩的笑。虽然上课时他经常会与另一个同学讲话,很多时候上课连一分钟都不愿参与进来,我也从来没有大声呵斥过他。我知道他缺少的是家庭的温暖,因此很想走进他的心灵。我开始经常与他套“近乎”,他不是科学课代表,但我经常要他给我拿实验仪器,天天面批他的作业,经常抽背化学方程式等。这样一来,他开始“粘”我了,尤其是考试后,他会主动跑来要我给他先批出来,科学成绩自然是一天比一天出色。
评析:我知道他很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但他们却很少来看他,很少关心他,而老师的爱心或许是一种补偿。真正说来,老师的关心和热爱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渴求和需要的,而这位同学的情况只是让我们更加清楚了老师的爱心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分量。
案例2:班里有一个被戏称为“四大天王”之一的学生,因为他是班里四个不思读书的同学中的一个。他上课经常捣乱,想出怪主意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很多老师上课时都要防着他。那时我刚任他们班的科学课,“前任”被以他为首的“四大天王”给气走了。接班前,我先“各个击破”,分别找他们真诚地交流过,但是课堂上还是会出意外。比如有一次考试,学生们都在紧张地答题,这时一个女同学举手说要上厕所,我当然同意,让她去了。这个同学马上也举手说要上厕所,我知道他并非要上厕所,只是因为做不出题,实在是无聊想出去溜达一圈,于是我说:“不行。”他很聪明,立马说:“老师,你歧视我,她成绩比我好,你就让她上厕所,我成绩差,你就不让我上,你这是违反人权。”我停顿了一会儿,很诚恳地对他说:“你现在摸着自己的心脏,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真实的想法,如果你真的想上厕所,你马上去,并且老师要向你道歉。”他最终红着脸,摸着自己的心脏说:“老师,我是因为实在太无聊,想出去玩一下。”
评析: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未发育成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这过程中,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的父母离异,有的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有的父母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孩子……)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个性,使得他们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老师需要以一颗感化的心、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暂时的错误,再多给一次机会,再多用心等待一段时间。我始终认为,没有存心想做坏孩子,存心想与老师、同学作对的学生,只要以诚相待,他们终久也会走近你。
二、以独特的语言风格感染学生
教师应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能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首先都应该肯定其回答的勇气;而对于回答的内容,则要有比较恰当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对于那些确实简单的问题,在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回答错了时,不能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回答错,上课在干什么?”“这个问题我已重复很多次了,你还错!”之类。教师应尽可能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如:“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认为的,还有谁要反驳他?”“哪些题需要求助?”“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谁要抗议我?”“来反驳我吧!”“学到这里,你应该还有困惑吧,说出来大家听听?”凡此种种,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自己说出心中所思、所疑,自主地建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都把对方看做是一个与“我”讨论和对话的“你”,完全忘掉了“你”是老师“我”是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样就能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实现沟通和交流。
案例3:在初三(上)结束时,任教班的班主任开了一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写了很多感恩卡,很让我感动。有个学生在给我的感恩卡上这样写道:你宽松的教学方式总是会让我们受到很多感染,你的那些独特的语言风格总是让我们在快乐中学到很多,收获很多。你总是以朋友般的身份与我们相处着,使得你的话语经常在7班成为流行乐章:“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那你反驳我!”这一切使我们班的学习气氛更浓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抱着争论的态度去彻底弄懂每一个问题,这也是你在影响着我们的结果。
评析:其实,与学生在一起,老师也在幸福着、快乐着,正是学生和老师一道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在质疑和讨论中,老师一改教训和强制的形象,以一种亲和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以率真的人格魅力走近学生
教师只要一跨入教室,就必须忘掉自己生活中的烦恼,以最积极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阳光沐浴学生,以激情点燃学生。8点钟上课,笔者经常7:20左右就到了,为的是进入上课状态,尽可能上出一堂流变的课,而不是一堂一帆风顺的课。当然,教师不是神,有时会犯一些错误,尤其是我们科学老师,因为合科教学,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知,应当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对某些问题不是很清楚,我完全可以与同学共同探讨,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切不可把不确定的答案给学生。否则的话,丢掉的不仅仅是某个知识点,而且还有学生对你的信任和敬重。
案例4:期末考前的一堂答疑课上,提问的声音此起彼伏,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同学们都在热烈地争论着。有一学生问:“老师,射线是电磁波吗?”我知道γ射线是电磁波,但无法确定α射线和β射线是不是。我心里正有点发虚的时候,有高手发言了:“老师,我好像从一本参考书上看来,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的粒子束,不是电磁波吧?”我立刻表扬那位同学知识面很广,同时在学生面前坦承:“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让老师回去再查查资料,确信了再告诉大家。有兴趣的同学自己也可去查一下。”学生并没有因为我的无知而另眼看我,目光还是那么清澈……
评析:原来老师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这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争论的勇气,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梅里尔·哈明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应该具有的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能作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迫学习;集体感——师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一堂完美的课需要这五种品质,而这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支撑,这可以说给我们每个课任老师提出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