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如有较大的偏差将引起代谢功能的紊乱甚至死亡发生[1];临床统计学报道围手术期5%~6%患者发生寒战,寒战不仅可引起患者的不适,干扰临床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也可以使患者的耗氧量和CO2生成增加,并降低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使患者心排血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严重低温可导致室颤或心脏骤停[2];升高眼内压和颅内压,疼痛加剧,对于患者的苏醒、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并增加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腰麻的缺点是上界阻滞平面不易控制,长时间手术难以满足,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不能进行术后镇痛。硬膜外麻醉的缺点是需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有一定的阻滞不全发生率,常需用辅助药。而CSEA发扬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两者的缺点和不足,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痛。
根据我院以往的临床统计,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术的患者寒战的发生率较高,现总结如下。
寒战产生的原因
腰硬联合麻醉下患者散热增加,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血管扩张散热增加,皮肤温度明显高于非阻滞区,同时鼓膜温度降低,当鼓膜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3]时,则开始发生寒战,提示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与中心体温降低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长,体腔大面积暴露时间过长也可以使散热相应增加。
人体内存在着体温的自动调节机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正负反馈方式;体温调节反应具有阈值、增值和最大强度3个特性。广泛的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阻滞降低血管收缩和寒战的阈值,因而降低寒战的最大反应度,阻滞温度感受器特别是冷的感受器信号向中枢传送;局部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药使患者体温自动调节机制受抑制,其特点为热反应阈值稍升高(如出汗),冷反应阈值显著降低(如血管收缩、寒战),最终使阈值间范围即对热反应和寒冷反应阈值之间的中心温度增大,从正常的0.2℃到2~4℃。
环境温度过低:包括室内温度过低、皮肤用易挥发消毒剂(如75%乙醇)且消毒面积过大;术中大量输注冷液体或温度较低的库存血,以及用大量的冷盐水反复冲洗体腔,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U冷冻庫血或1L冷晶体溶液可使体温下降0.25℃;术中羊水吸引不及时,浸湿手术敷布也是主要的原因。一般在手术1小时左右下降最快。
早破水的患者合并羊水粪染,增大了感染的几率,寒战增加;自然分娩不成功被迫中断,试产时间过长,体能消耗过大,热能丧失,寒战增加。
输液或输血导致的热源反应:此类反应除有寒战外,还有皮疹等临床表现,需要临床观察和鉴别。
患者因为恐惧、手术疼痛引起的周围血管收缩,影响微循环,导致寒战[4]。老年人或婴幼儿的体温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相同环境下,易发生体温改变,久病体弱或皮下脂肪很少病人也易发生体温改变。
疼痛刺激:妇科分娩时的寒战有人认为是疼痛所致,妊娠妇女硬膜外注入加温的局麻药能产生寒战,而非妊娠妇女即使注入冷盐水也较少发生。术后疼痛刺激多能导致患者疼痛。
围手术期的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一天,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包括腰硬联合麻醉的可靠性、方式等。
调整手术间温度及湿度,减少机体散热:在秋冬及初春季节,气温偏低,术前术中保持体温很重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宜提前使室温接近26℃左右,麻醉前要给患者盖好被子,提醒医生尽量缩短皮肤消毒时间;应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以减少患者术中的蒸发散热。
输入预热液体:术中所输入的液体及冲洗体腔所使用的液体应提前预热,使其接近体温,以免不必要的热交换所引起的体热散失。术中所输库血,在不影响血质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预热。
术前及术中用药:术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镇静催眠药。术中配合麻醉医师给予冬眠、镇痛联合用药,减少中心温度的下降和药物治疗如静注可乐定、哌替啶、安定、曲马多、酮色林、新斯的明等,其作用主要在体温调节中枢而非外周神经。可乐定能同步降低冷反应阈值而轻微增加寒冷阈值;哌替啶是强效的寒战抑制药,与其他u受体激动药相比,同时也有一部分作用于k受体[5];有报道临床实验证明:术中输注氨基酸的患者能有效的补充热量预防低温和寒战的发生。
及时处理输血或输液引起的致热源反应:输血和输液前认真做好三查七对。输血和输液期间仔细地观察,一旦发生需及时给予抗过敏处理。
吸氧:如果因室温低或其他原因使患者体温降低至30~34℃,机体则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保持体温,从而出现寒战。此时,血糖升高,心率、心律也出现相应变化,氧利用减少,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为避免此反应发生,术中应持续面罩给氧,气体应进行加湿以减少气管内热蒸发,效果以主动气道内加温湿化为宜。
术后注意保暖、预防体温降低:对于体温过低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进行物理方法进行保暖,尤其是四肢有足够的保温可抑制正常的血管收缩,从而抑制低温的再分布,只要30分钟不到的预保温就能很大程度的防止低温的再分布;简单的方法是在病人体表保温,如毛毯、被垫等,其可防止体温下降30%~50%;对于使用热水袋的未完全清醒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烫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Ronald D. Miller编.麻醉学.第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67-1385.
2 胡兴国,曾因明,邓小明.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0,21(4):225-227.
3 Sessler DL,Ponte J.Shivering d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Anest Hesiogy,1999,72(5):816.
4 刘秀娥,陈惠珍,等.手术后寒战反应相关因素研究.护理研究,2002,16(6):339.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39-2040.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腰麻的缺点是上界阻滞平面不易控制,长时间手术难以满足,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不能进行术后镇痛。硬膜外麻醉的缺点是需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有一定的阻滞不全发生率,常需用辅助药。而CSEA发扬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两者的缺点和不足,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痛。
根据我院以往的临床统计,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术的患者寒战的发生率较高,现总结如下。
寒战产生的原因
腰硬联合麻醉下患者散热增加,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血管扩张散热增加,皮肤温度明显高于非阻滞区,同时鼓膜温度降低,当鼓膜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3]时,则开始发生寒战,提示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与中心体温降低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长,体腔大面积暴露时间过长也可以使散热相应增加。
人体内存在着体温的自动调节机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正负反馈方式;体温调节反应具有阈值、增值和最大强度3个特性。广泛的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阻滞降低血管收缩和寒战的阈值,因而降低寒战的最大反应度,阻滞温度感受器特别是冷的感受器信号向中枢传送;局部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药使患者体温自动调节机制受抑制,其特点为热反应阈值稍升高(如出汗),冷反应阈值显著降低(如血管收缩、寒战),最终使阈值间范围即对热反应和寒冷反应阈值之间的中心温度增大,从正常的0.2℃到2~4℃。
环境温度过低:包括室内温度过低、皮肤用易挥发消毒剂(如75%乙醇)且消毒面积过大;术中大量输注冷液体或温度较低的库存血,以及用大量的冷盐水反复冲洗体腔,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U冷冻庫血或1L冷晶体溶液可使体温下降0.25℃;术中羊水吸引不及时,浸湿手术敷布也是主要的原因。一般在手术1小时左右下降最快。
早破水的患者合并羊水粪染,增大了感染的几率,寒战增加;自然分娩不成功被迫中断,试产时间过长,体能消耗过大,热能丧失,寒战增加。
输液或输血导致的热源反应:此类反应除有寒战外,还有皮疹等临床表现,需要临床观察和鉴别。
患者因为恐惧、手术疼痛引起的周围血管收缩,影响微循环,导致寒战[4]。老年人或婴幼儿的体温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相同环境下,易发生体温改变,久病体弱或皮下脂肪很少病人也易发生体温改变。
疼痛刺激:妇科分娩时的寒战有人认为是疼痛所致,妊娠妇女硬膜外注入加温的局麻药能产生寒战,而非妊娠妇女即使注入冷盐水也较少发生。术后疼痛刺激多能导致患者疼痛。
围手术期的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一天,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包括腰硬联合麻醉的可靠性、方式等。
调整手术间温度及湿度,减少机体散热:在秋冬及初春季节,气温偏低,术前术中保持体温很重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宜提前使室温接近26℃左右,麻醉前要给患者盖好被子,提醒医生尽量缩短皮肤消毒时间;应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以减少患者术中的蒸发散热。
输入预热液体:术中所输入的液体及冲洗体腔所使用的液体应提前预热,使其接近体温,以免不必要的热交换所引起的体热散失。术中所输库血,在不影响血质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预热。
术前及术中用药:术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镇静催眠药。术中配合麻醉医师给予冬眠、镇痛联合用药,减少中心温度的下降和药物治疗如静注可乐定、哌替啶、安定、曲马多、酮色林、新斯的明等,其作用主要在体温调节中枢而非外周神经。可乐定能同步降低冷反应阈值而轻微增加寒冷阈值;哌替啶是强效的寒战抑制药,与其他u受体激动药相比,同时也有一部分作用于k受体[5];有报道临床实验证明:术中输注氨基酸的患者能有效的补充热量预防低温和寒战的发生。
及时处理输血或输液引起的致热源反应:输血和输液前认真做好三查七对。输血和输液期间仔细地观察,一旦发生需及时给予抗过敏处理。
吸氧:如果因室温低或其他原因使患者体温降低至30~34℃,机体则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保持体温,从而出现寒战。此时,血糖升高,心率、心律也出现相应变化,氧利用减少,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为避免此反应发生,术中应持续面罩给氧,气体应进行加湿以减少气管内热蒸发,效果以主动气道内加温湿化为宜。
术后注意保暖、预防体温降低:对于体温过低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进行物理方法进行保暖,尤其是四肢有足够的保温可抑制正常的血管收缩,从而抑制低温的再分布,只要30分钟不到的预保温就能很大程度的防止低温的再分布;简单的方法是在病人体表保温,如毛毯、被垫等,其可防止体温下降30%~50%;对于使用热水袋的未完全清醒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烫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Ronald D. Miller编.麻醉学.第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67-1385.
2 胡兴国,曾因明,邓小明.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0,21(4):225-227.
3 Sessler DL,Ponte J.Shivering d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Anest Hesiogy,1999,72(5):816.
4 刘秀娥,陈惠珍,等.手术后寒战反应相关因素研究.护理研究,2002,16(6):339.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39-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