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儒家主张具有道德价值的“为己之学”而不是具有功利价值的“为人之学”,倡导“为己之学”有助于端正学习风气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同时也使我们的社会得到长足且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为己;为人;学习
一、“为己之学”的含义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肯定古代人的学习是“为己”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德行,是为了成就完善自己。而孔子反对“为人”的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做给他人看,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孔子也是用这句话赞扬古人而批评今人的学习目的,以此警示他的弟子。程子解释:“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程颐认为第一是“为己”,第二才是“成物”。杨伯峻先生的解释是:“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钱穆先生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角度解释“为人”:“孔子所謂为己,殆指德行之科言。为人,指言语、政事、文科之科言。孔子非不主张学以为人。惟必有为己治本,乃可以达于为人之效。”这是取消了“古之学者”和“今之学者”二者间的对立关系,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二、“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区别
“为己之学”以自己的内在性情为归依,以实现圣贤人格为指归,而“为人之学”则把做学问文章当作显摆自己取悦他人的工具。孔子认为现今有的人为取悦他人和谋取利益去学,即“为人之学”。“为己之学”则建立在提高自身修养之上,不以功名利禄为目的。
《荀子·劝学》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在荀子眼中,“为己之学”是君子之学,从自身出发修养德性。“为人之学”则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小人之学。
程子认为“为人之学”是一种失去自我的为了迎合外在需求的学习,终为“学”所拖累。而“为己之学”顺从自己的心,逐步提升修养,到达不为世俗所累的境界。
三、“为己之学”的重要性
(一)“为己之学”对个体的重要性
现代有许多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去“学”,许多人因学习变得身心疲惫。真正的“学”是为了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人生价值,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朱熹引程子的话说:“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为人之学”是满足外在需要而进行的没有兴趣的学习,最终为“学”所累。而“为己之学”是顺从自己的心,充满动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和人生价值。
孔子认为“学”的目标是德性的完善,“学”的动力是自发性的,这种自发性来源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此,如果“学”仅仅是熟练掌握某专业知识,或是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那么“学”就变得机械单调,让人丧失对学的兴趣。真正发自内心的“学”没有外在的功利要求,不会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当你是为了自己而去学时,你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也端正了自己的学风,使学术界更加纯净。
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能提升德性修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个性,使人变得更加自信和幸福。
(二)“为己之学”对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为己之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落到实处。
现今社会功利主义泛滥,“为己之学”有利于克服这个问题。如今校园生活逐渐变得市场化、社会化、政治化,“为己之学”可以端正学习风气和教学风气。
“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远者来也”,这是说孔子在礼乐崩坏的时代里专心修习“诗”和“礼”,他“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名声越传越广,吸引大量学者前来拜学。
晚年的王船山疾病缠身,仍钻研学问,他在《姜斋公行述》中说:“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凸显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的人生价值,只有你从“学”中找到乐趣,你的求学之路才越走越好。
现在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奔波,一直被生活所累,体现不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从小处看是一个人在努力生活,从大了看会阻碍社会发展。当我们发自内心的“为己”,从小培养自己的德性,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公民,许多浮躁之风就会消失,社会也会稳定发展。
四、小结
儒家倡导修养德性的为己之学,而非功利的为人之学。学习主要为了提高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取悦他人。孔子的“为己之学”是为了有更多忠义孝悌的君子,上可以定国安邦,下可以使个体修身养性。当今人片面追求高文凭、高学历和身外的利益却忽略了为己的学。由此,孔子“为己之学”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显现。它使“学”转化为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活动,这对功利主义、物质至上的现实社会是一种有力的回击。我们要学着让“学”成为一件有趣味、有价值的活动也可以端正不良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2(5).
[2]王超群.论儒家“为己之学”及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7(2).
[3]李灿.“论语”为己之学的审美解析[J].齐鲁学刊,2011(1).
作者简介
耿慧(1993.0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儒家方向。
◆关键词:为己;为人;学习
一、“为己之学”的含义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肯定古代人的学习是“为己”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德行,是为了成就完善自己。而孔子反对“为人”的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做给他人看,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孔子也是用这句话赞扬古人而批评今人的学习目的,以此警示他的弟子。程子解释:“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程颐认为第一是“为己”,第二才是“成物”。杨伯峻先生的解释是:“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钱穆先生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角度解释“为人”:“孔子所謂为己,殆指德行之科言。为人,指言语、政事、文科之科言。孔子非不主张学以为人。惟必有为己治本,乃可以达于为人之效。”这是取消了“古之学者”和“今之学者”二者间的对立关系,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二、“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区别
“为己之学”以自己的内在性情为归依,以实现圣贤人格为指归,而“为人之学”则把做学问文章当作显摆自己取悦他人的工具。孔子认为现今有的人为取悦他人和谋取利益去学,即“为人之学”。“为己之学”则建立在提高自身修养之上,不以功名利禄为目的。
《荀子·劝学》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在荀子眼中,“为己之学”是君子之学,从自身出发修养德性。“为人之学”则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小人之学。
程子认为“为人之学”是一种失去自我的为了迎合外在需求的学习,终为“学”所拖累。而“为己之学”顺从自己的心,逐步提升修养,到达不为世俗所累的境界。
三、“为己之学”的重要性
(一)“为己之学”对个体的重要性
现代有许多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去“学”,许多人因学习变得身心疲惫。真正的“学”是为了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人生价值,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朱熹引程子的话说:“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为人之学”是满足外在需要而进行的没有兴趣的学习,最终为“学”所累。而“为己之学”是顺从自己的心,充满动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和人生价值。
孔子认为“学”的目标是德性的完善,“学”的动力是自发性的,这种自发性来源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此,如果“学”仅仅是熟练掌握某专业知识,或是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那么“学”就变得机械单调,让人丧失对学的兴趣。真正发自内心的“学”没有外在的功利要求,不会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当你是为了自己而去学时,你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也端正了自己的学风,使学术界更加纯净。
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能提升德性修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个性,使人变得更加自信和幸福。
(二)“为己之学”对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为己之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落到实处。
现今社会功利主义泛滥,“为己之学”有利于克服这个问题。如今校园生活逐渐变得市场化、社会化、政治化,“为己之学”可以端正学习风气和教学风气。
“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远者来也”,这是说孔子在礼乐崩坏的时代里专心修习“诗”和“礼”,他“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名声越传越广,吸引大量学者前来拜学。
晚年的王船山疾病缠身,仍钻研学问,他在《姜斋公行述》中说:“迄于暮年,体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犹时置楮墨于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凸显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的人生价值,只有你从“学”中找到乐趣,你的求学之路才越走越好。
现在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奔波,一直被生活所累,体现不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从小处看是一个人在努力生活,从大了看会阻碍社会发展。当我们发自内心的“为己”,从小培养自己的德性,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公民,许多浮躁之风就会消失,社会也会稳定发展。
四、小结
儒家倡导修养德性的为己之学,而非功利的为人之学。学习主要为了提高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取悦他人。孔子的“为己之学”是为了有更多忠义孝悌的君子,上可以定国安邦,下可以使个体修身养性。当今人片面追求高文凭、高学历和身外的利益却忽略了为己的学。由此,孔子“为己之学”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显现。它使“学”转化为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活动,这对功利主义、物质至上的现实社会是一种有力的回击。我们要学着让“学”成为一件有趣味、有价值的活动也可以端正不良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2(5).
[2]王超群.论儒家“为己之学”及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7(2).
[3]李灿.“论语”为己之学的审美解析[J].齐鲁学刊,2011(1).
作者简介
耿慧(1993.0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儒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