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鲍昆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和为贵”,但“和为贵”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在中国的影像艺术界,如果从业者的发声倡行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为贵”,其结果就是一片混沌,最终这个行业将迷失在自娱自乐的陶醉中没了前程。所以在今天,影像艺术界特别需要有才能、有理论、有立场、有态度、有风格、有温度的直言者。
  著名影像批评家、策展人鲍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以理论实厚、观点鲜明,在学术上精益求精、说话有担当而著称于业内。在过去的2017年,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连州国际摄影节等等相继举办,这些影像文化活动为国内外摄影人、尤其是中国的摄影人搭建了展示交流与销售的平台,参与者踊跃,各种展览如火如荼。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形势下,一些摄影专业的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了对鲍昆的专访文章,在这些专访中,鲍昆对中国摄影出现的普遍现象,比如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影像题材过于媚俗等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批评”本是中性词,是专家以个人名义评价事物对与错的议论之词,这本是一家之言,供业内人士思考、警觉,有不同意见者也可以对专家的批评进行辩论。但这样切中时弊而又真诚的言论在今天“一团和气、万紫千红”的摄影文化圈内却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笔者一直以为鲍昆是中国积极推动影像发展与创新的影像批评家与策展人,但有一天笔者看到了鲍昆在三十多年前拍摄的影像作品,不论形式还是意境都具有相当的品位,见识到当年鲍昆对影像艺术表达的主观意识相当强烈与超前。笔者毫不怀疑,如果鲍昆继续沿着摄影实践的道路走下去,今天的中国影像艺术界会增加一位闻名遐迩的艺术家。也许是造化使然,命运的安排让鲍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影像批评家,就不能让他在影像的拍摄中继续发挥他的才华和智慧……
  1981年清明节,由北京民间摄影艺术团体“四月影会”举办的第三届影像艺术展览《自然-社会·人》在国家殿堂级的中国美术馆举办,时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鲍昆终于有了空闲时间参加展览。这是当年北京最红火、影响力最大的影像展览。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办场地和影响,是因为1979年第一届和1980年第二届同名展览所取得的成功。第一届虽说是在北京中山公园狭小的兰室举办,但它在民众中所引发的巨大反响恰如当年邓丽君的歌曲被传入寻常百姓家一样。人们在看了十余年的“伟光正”政治宣传图片后,突然看到了摄影者用图片表达自己的内心与情怀、以及对花花草草的兴趣,更有甚者,还有离开了政治的人与人之间亲昵的情感关系的表达,所有的这一切都引发了大众的强烈共鸣与渴望。用鲍昆的话说,“让摄影回到了我们每个人有温度的生活中。”连续举办了三届的《自然·社会·人》摄影展览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作用是,它促使中国摄影告别了政治宣传的时代。


印象,北京大学,1980


秋收,北京+渡,1980

  参加第三届《自然·社會·人》影展,鲍昆的摄影理念和作品都与众不同,这与他在少年时代就玩照相机和冲印照片、后来受到欧美摄影杂志的影响——即使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他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有直接关系。而在照相馆从事摄影师的生涯,为鲍昆后来考上大学并在大学里担当学生摄影师,并由此与中国当时知名的文化精英接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鲍昆求知欲旺盛,喜结各界有识有风骨之士。这些人身上睿智犀利的品性对鲍昆的影响极大,加上他勤于思考、不愿盲从的个性,使他形成了独立的价值观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而独立的价值观和辨别事物的能力又成为鲍昆在摄影上进行探索、在理论上独立发声的职业性格。而他的这一职业性格通过“四月影会”与当时北京思想最为活跃的摄影人的广泛接触,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80年代初,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急剧转变,鲍昆悟到了这一历史巨变的意义,积极思考摄影在这个特殊时代的作用。大学毕业后,鲍昆成为一名教授艺术的大学教师。新的职业,促使他博览群书。90年代初,鲍昆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在欧洲游历,这种游历让他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获得了新的国际视野。
  这些经历,让鲍昆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淬炼和修养。渐渐地,他展示出来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少,而发表的摄影评论却越来越多。他的摄影评论文章知识广厚、理论扎实、观点鲜明、语言犀利。于是,2002年初,《大众摄影》杂志专为鲍昆开辟了摄影评论专栏,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也因此,中央电视台第三频道《瞬间世界》摄影栏目的制片人主动联系鲍昆,盛情邀请他加盟《瞬间世界》,担任该栏目的执行主编。
  2009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鲍昆的文集《观看,再观看》。这本文集汇集了他2001年到2009年写的二十篇关于摄影批评方面的理论文章。由于这些文章都是鲍昆对影像文化独立观察思考之后,对中国摄影文化现象直言不讳的批评,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现实性。十年后的2018年,笔者再看这部文集,其中多篇文章所陈述的观点和见解在今天来看依然一针见血,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检验,能够依然具有精神价值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学术,这不得不让笔者对鲍昆的远见卓识肃然起敬。
  2005年到2010年间,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包括影像艺术品市场如同中国的股市一样虚火冲天。鲍昆在2007年4月推出评论文章《记忆·寻找·重构——中国当代风景中的摄影和影像艺术》一文,他在第五章“观念摄影和摄影的市场化时期”中这样写道:


照相馆,北京南礼士路,1977


读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1988


读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1988


母亲大学生,北京,1980


发展体育运动,辽宁辽阳,1982

  “当代艺术的市场化是世纪之交以来的最新动向,现在已然成为燎原的烈火之势。……当代影像艺术和摄影作品成为他们目前收藏投资的新一轮目标。显示这一状况的是越来越炙热的此起彼伏的国内外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它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它提升了中国艺术的地位和价值,为中国扩大了国际影响和刺激启动了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一方面它将中国艺术彻底地商业化了。而且,这些在拍卖会上的业绩有虚高泡沫化的嫌疑。……没有基础支撑的天价拍卖会,必然是少数人之间的财富游戏,它所激励的不是一个以文化作为价值依据的艺术品市场,而是投资人牟利暴富的渴望。这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更为负面,让他们忘记艺术创作的精神追求,成为以投机的心理不断制造赝品和工艺品的商业生产者。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其文化的自主性也必然相应地有所回归。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则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要高度警惕的趋向。如果我们放弃应保持的批判精神和独立的文化立场,未来将不会乐观。”
  鲍昆不仅对中国的当代影像艺术品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虚火”提出自己的理性解析,而且他还对中国摄影的发展历史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敢于对著名的摄影家提出批评。2004年5月,鲍昆受朋友之邀为画册《中国传世风光摄影》作序《雪月风花近百年》。文中写道:
  “……当时的西方世界,正是政治风云波谲云诡的巨变时期,作为凸显摄影本质的社会纪实摄影在世界历史上正在发挥着史无前例的作用。作为早期摄影风尚的沙龙摄影早已远离摄影的主流,成为纯粹业余爱好者的园地。与此同时的中国大地,也正逢外虏袭来前的险峻时刻。摄影本应在这民族危难之时发挥其团结民众、共御强权的时代作用,但以郎静山为代表的虚无避世的摄影走向,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的懦弱无能和消极病态。……郎静山的摄影生涯毕其一趣,就是不厌其烦地追逐欧美各国业余摄影沙龙的奖牌。……”


能仁胡同,北京西城区,1987


光的變奏曲,北京建国门,1980


哲学的黄昏,芜湖,1986


母亲和女儿,北京门头淘,1981

  笔者孤陋寡闻,在过往的阅读中,还没有看过哪一篇摄影评论文章,对中国如雷贯耳的摄影家有如此犀利的直言不讳。惊异之余,又觉得鲍昆言之确凿、有理有据,并非不负责任的谵妄之言。由此十分敬佩鲍昆对中国摄影发展历史的清醒认知和批评。《雪月风花近百年》这篇批评文章,在当时中国摄影向真正现代性摄影的转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7年初,在一次聚会上,笔者拿出一本正在阅读的在业界走红的书给鲍昆看。不曾想,他略思忖之后对笔者说,这本书不能看,有不少的翻译错误,已经有人指出了。就在笔者万分惊讶之时,他接着说,这本书的出版社社长是他好朋友,但他不能因为是好朋友就不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他估计马上就会召回这本书的。果不其然,几天后,笔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就看到了那家出版社发出的召回并要重新修订出版该书的声明……
  鲍昆是一位直率、坦诚,在摄影学术上精益求精、有正义感的摄影批评家,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非常负责任的仗义执言。在今天中国浑浊的文化环境中,特别需要他这样有担当、敢于亮明自己观点的学者型专家。也正因为如此,2011年,中国一家著名的杂志《像素》刊载文章《中国摄影史上值得阅读和收藏的40本书》,鲍昆主编的《摄影中国——中国摄影50年》、论文合集《观看,再观看》被列入其中,他是唯一一位有两本摄影著作入选的人,由此可见,鲍昆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影响。
  2013年1月,由鲍昆积极推动,以及其他几位专家学者做编委,中国摄影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在国际上享有权威声誉的《世界摄影史》,这是中国摄影界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版填补了当时中国摄影出版翻译著作领域里的空白。这部质量上乘的巨著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9,这是广大读者对它的极高赞誉。鲍昆为了这本书的出版,进行了长达七、八年的工作,从协调国际出版商引进版权到参与校译工作,他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其他文献
你与准王妃只差一个包    Strathberry×Mademoiselle Maurice联名系列以折纸艺术为主题,将手工折叠的3D立体皮质千纸鹤装饰于Tote包上。标志性金属横杆结合建筑线条,热烈的色彩,活力的艺术气息,蓝天白云中,纸鹤自由飞扬,温暖优雅。  张扬  本刊时装编辑编辑手记:  日前,哈里王子与准王妃梅根·马克尔自宣布订婚后首次共同亮相公众。当日,这位来自美国好莱坞的准王妃的一身
期刊
夕阳下的三亚鸿洲游艇码头三亚鸿洲码头豪华游艇打造了“梦想启迪世界,悦享智慧人生”主题海天盛筵战略合作伙伴品牌云集法拉帝集团亚太有限公司销售总监Alessandro Tirelli  2017年12月,由海南省商务厅、省文体厅、省旅游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和鸿洲集团联合主办的“海天盛筵-2017第八届中国游艇、航空及高端时尚生活方式展”在三亚盛大开幕。回溯往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伴生
期刊
色彩擁有绝对自由的灵魂  Hermes2018秋冬系列中魔幻花园的魅力不可小觑,它不会烦扰人们的感知,反而可以激发新的梦幻。花园中的树皮看起来似乎似曾相识,却有着令人惊喜的触感,其中花园绿色细节贯穿大秀始终。五十四名女子(模特)在暮光中步入冬日花园,花园的内外之间,身着华服的女孩漫步其中。每个人都将其独特的个性融入群体,这专属的自信气质,不属于任何人。随着光线逐渐黯淡,必须抓紧时间记录下出现在模特
期刊
有关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评述,我认为最贴切的是一个博物馆爱好者说一部明做《金翅雀》的电影,在那个电影的开头,“小男孩的妈妈就在被学校老师明去告状的途中决定去趟大都会博物馆散散心。小男孩描述她的母亲总是在下班的时候,心情忧伤的时候就来大都会博物馆坐着看画。那些站在街边的博物馆们,它们让你觉得那些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们,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反而是和你买衣服吃饭一样,是你生活中最朴素的一件事。”  英国
期刊
猛龙过江    李敖1935年生于哈尔滨,2岁时,全家迁往北平。他就读新鲜胡同小学,从小就爱读书。1948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仅读了一年,就随父母去了台湾。父亲、大姐、大姐夫、二姐都就读于北大,李敖也有北大情结,但他只能读台大。后来他17岁的儿子李戡在台大和北大之间选择了北大,了却了李敖的心愿。2005年,70岁的李敖时隔56年重返内地,他把自己这趟旅行命名为“猛龙过江之旅”
期刊
全新奥迪A8L依托41个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奥迪A1为核心的创新技术,为用户带来了与驾乘深度融合的主动智能体验。此外,在触控操作上,该车还首次采用大面积的触控屏操控界面,配合全新MMI触碰响应,且在关键选项上依然保留了物理按键的触感,这种体验非常新颖。  这款车在外观上展现了奥迪全新的设计语言——源自游艇的设计灵感,呈现出quattro车型的经典车身比例,使整车更具运动感和力量感。采用Coupé流线
期刊
巴西圣贡萨洛,一只只小船摆放在瓜纳巴拉湾被污染的岸边,而海湾的对面便是里约热内卢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3月22日-28日)的第一天。在今年的这一天,山东省某市主城区范围内的3家供水公司计划对其供水用户停水11个小时,意图唤起公众对节水的意识。但此举却引发了不少市民讨论,有市民认为以“‘停水令’体验节水有点‘狠’”。最后因民众意见不同,官方将其调整为自愿节水。  虽然此举过
期刊
美国印第安纳州里士满举行纪念福特“T”型车100周年活动时,来自美国以及加拿大的一千多名福特“T”型车爱好者驾车来到里士满参加为期一周的老式福特汽车大聚会采用木质车身结构的特装版普利茅斯旅行车起源实与“旅行”无关  奥迪的Avant,斯柯达的Combi,大众的Variant,宝马的Touring,菲亚特的Weekend,雷诺的Brake……不同品牌、不同国度对于旅行车的各式叫法,都有一个源头,那就
期刊
一个年轻人在铺满雪的公路上独自步行,他竖起大拇指,示意过往的车辆想搭个便车。他遇到一位好心的中年皮卡车司机,不仅载了他一程,下车的时候还送了双雨靴。司机说,鞋里有我的电话号码,如果你活着回来,记得打给我。  这是电影《荒野生存》的开场——西恩·潘导演作品,不是吃生肉那个节目。  过去的两年里,陈鸿宇经历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2016年3月,他搭车巡演,100天,27个城市;2017年,他又开车上路
期刊
第88届日内瓦车展拼图  我们经常需要面对一个难题——当我们追求百分百超高性能时,就很难为家人提供足够的乘坐空间,然而我们既追求性能又爱家人。今天,奔驰攻克了这个难题:在AMG GT跑车基础上增加7第二排座位,这样一款“家庭型汽车”专为追求卓越性能的酷爸辣妈而生。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全新梅赛德斯-AMG GT 4门轿跑车美丽绝伦又野性难驯的极致风姿。第88届日内瓦车展,梅赛德斯-奔驰展台发布会,戴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