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和贺州不同场所暗娼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其基因型别分布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i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广西梧州和贺州暗娼人群(FSW)沙眼衣原体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型别的分布.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间,在广西梧州和贺州的娱乐场所共招募810例符合条件的FSW.根据其不同场所分为低档场所、中档场所和高档场所.用罗氏Amplicor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试剂对所有收集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用Qiagen DNA提取试剂对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的进行DNA提取,经巢式PCR方法扩增ompA基因的VS2区,扩增后的产物利用测序仪进行双向测序后分析基因型别.卡方检验分析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及其基因型别在来源于不同场所和不同地区的FSW间的差异.结果 经核酸检测161例沙眼衣原体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率20.0%(161/805).经卡方分析显示:高档场所和中档场所的FSW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低于低档场所,分别为x2=3.97,P<0.05,x2=5.95,P<0.05.基因型E在低档场所FSW人群中分布较中档场所FSW人群中多,x2=5.02,P<0.05,而基因型K在低档场所FSW人群中分布较中档场所FSW人群中少,Fisher精确法,t=0.048,P=0.048.结论 低档场所的FSW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较高,主要流行的基因型为E,而以症状为基础的筛查策略会漏检许多感染沙眼衣原体基因型E的患者,因此需要加大在低档FSW人群中沙眼衣原体的筛查的力度。

其他文献
例1 男,3岁,因头皮出现皮下环状结节10个月余,于2010年6月就诊.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头顶部出现皮下结节,初为米粒大小,渐扩大增多成环状分布,呈皮色至白色,无痒痛,活动度可.曾在当地拟诊为淋巴结炎、表皮囊肿等,予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到当地卫生院手术切除后再次复发,增多.既往体健,家长否认手术外伤史,无肝肾疾病及结核等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期刊
2013年是中华皮肤科杂志创刊60周年,是值得庆贺的花甲之年.本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创刊的为数不多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回顾中华皮肤科杂志的发展历程也就是读者·作者·编者共同进步的历程.从早年的一篇病例报告加上文献综述就是一篇很好的论著文章,到今天发表的论著等文章都是国家、军队、省部市级等各种重大基金资助的课题项目,这些优秀文章在临床、实验研究内容上,紧跟国内外皮肤性病科发展的新动向,有自
期刊
为更好发挥民族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与奇正藏药共同开展2013年度奇正青鹏软膏有奖征文活动。各级皮肤科医师均可参加。活动形式:请根据情况自行开展奇正青鹏软膏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研究范围:①单独使用青鹏软膏治疗各种湿疹皮炎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②青鹏软膏联合应用其他外用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各种湿疹皮炎的经验总结;③临床上青鹏软膏的使用方法及疗程的探索等
期刊
为了促进对国内外最新毛发移植与头面部微创外科技术水平的了解,推动毛发移植技术的普及和拓展,并展示最新微创注射技术以及在治疗头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应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定于2013年5月16—18日在杭州梅地亚宾馆举办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毛发移植与头面部微创美容新进展学习班”。邀请到亚洲毛发移植协会主席TommyHwang教授,韩国毛发移植医师Dae—young教授,上海华山医院毛发移植中
期刊
期刊
患者女,67岁.主因左耳后皮疹20年,溃烂2年余就诊.患者自述20年前左耳后长出一绿豆大小皮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数年后丘疹略增大,表面变粗糙,当地医院诊断刺瘊,自行数次用头发捆勒祛除之,未见效,皮疹增长缓慢无不适感.近5年常令其子用烟头烫,2年来丘疹反复糜烂、渗液、结痂,基底渐增大,色变黑,皮疹增大至鸽卵大小,中心溃烂不愈,无痛、痒感。
期刊
患者女,28岁.因头皮皮下结节5年,反复流脓2周于2011年4月25日至我科就诊.患者于2006年4月起无明显诱因右侧头皮出现角化丘疹,无自觉症状.皮疹缓慢增大至直径约为2 cm的皮下结节,质硬.近2周无明显诱因皮损破溃,排出脓样分泌物.发病以来患者无外伤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期刊
银屑病是一种累及皮肤、指甲和关节的疾病,具有复杂的免疫遗传原理,由遗传变异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发.尽管现在临床上有许多有效的方法,比如局部用药、光疗法、系统治疗和生物疗法等,但这些手段并非都能见效,而且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毒性作用.自从基因组技术诞生以来,银屑病及其他具有免疫遗传机制的疾病就有了全新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能从基因的角度揭示发病机制,也让相关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更具针对性和更好的前景
期刊
患者男,36岁,水族,已婚。因发热伴左肘部肿块、疼痛1个月余,右肘部肿块、疼痛5d于2011年9月28日来本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9.7℃,经抗生素治疗高热不退,注射地塞米松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左肘部出现一蚕豆大肿块,进行性增大,伴红肿热痛,肿痛剧烈,有发热,无皮肤破溃。在多家医院拟诊为发热伴皮下肿块待查,皮肤软组织感染?肿瘤?败血症?
期刊
患者女,43岁,头皮斑块7年.7年前发现头皮出现一核桃大小质硬斑块,无痛痒等不适,未诊治.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有时有轻度瘙痒感,搔抓后皮损表面出现糜烂.多次至当地医院就诊,予抗炎药物口服及外涂,疗效不佳,糜烂面不易愈合.既往体健,否认甲状腺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起病前也无头部外伤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