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穴位按摩等中医综合护理在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普外科 132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66给予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中药热敷﹑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穴进行中医手法按摩﹑心理护理﹑中医健康指导等中医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①P <0.01,②P <0.01,③P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对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穴进行中医手法按摩﹑心理护理﹑中医健康指导等中医综合护理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常规术后处理。
【关键词】 中医综合护理 腹部手术后 胃肠功能的恢复
腹部手术后会出现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1]等功能障碍。术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我院普外科 66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采用中药热敷﹑穴位按摩﹑心理护理﹑中医健康指导等中医综合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腹部手術患者;年龄13岁~65岁;采用全麻手术;术中无输血及术后无贫血;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中医综合护理。符合以上标准并排除外腹部外伤﹑有治疗区皮肤有皮疹﹑溃烂﹑中药过敏等不能接受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在我院普外科施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观察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14岁~62岁,平均39.8岁;阑尾炎术后26例,胃大切术后8例,肠道肿瘤根治术后6例,肠梗阻切除术8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7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11例。对照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13.5岁~62岁,平均40.5岁;阑尾炎术后27例,肠道肿瘤切除术后7例,肠梗阻切除术6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9例,胃大切术后例7,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等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外科术后常规护理。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中医综合护理。
2.2.1 中药热敷
组方(大承气汤加减为主):当归15 g、黄芪30 g、川芎12 g、白术15 g、大黄10 g、厚朴10 g、枳实10 g、莱菔10g、甘草6g。以上诸药研末装入纱布袋内,用酒喷至有潮湿感,预热至40.0℃摊平敷,术后6小时于腹部(注意避开吻合口),外敷热毛巾以便保温,敷30分钟,一日2次。
2.2.2 按摩
术后回到病房,护理人员对双侧足三里医手法按摩,每穴按摩1分钟,1天按摩2次,此穴有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作用。
2.2.3 心理护理
中医七情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过渡不良情绪会引起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诱发或加重病情。而腹部术后由于引流,各种监护,病情变化等带来的不适,疼痛,空气不通,禁食,担心后遗症等,部分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产生情绪低落,甚至不配合治疗,从而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要耐心解释发病原因,解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2.2.4 中医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腹部手术禁食和胃肠减压的重要性,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术后脏器粘连。通气后指导患者先服淡盐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项目
记录肠鸣音恢复情况(两个听诊区以上肠鸣音均≥4次/分钟表示肠鸣音已恢复),通气时间(指患者第一次感觉肛门有气体排出),排便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①P <0.01,②P <0.01,③P <0.01)。
5 讨论
腹部手术由于麻醉,术中暴露,术中牵拉等因素腹膜刺激,术后腹腔少量渗血及渗液,电解质紊乱,胃肠激素调节紊乱等因素抑制了胃肠功能,使胃肠运动功能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腹胀,肛门排气不通。需禁食水,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逐渐进食 。胃肠功能恢复过晚,肠内积存气体和积液过多,腹压增大,会影响吻合口的愈合。同时禁食期间肠道细菌移位,易出现感染,渗出增多,继发肠麻痹,肠粘连的机会增多,不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2]。术后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恢复正常饮食是术后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术后由于失血失液正气受损,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加之离经之血阻滞经络,导致气机瘀滞,通降失和,腑气不通。因此通腑活血为必然治则[3],故采用大承气汤为主热敷,具有益气生血,活血通络,通腑行气的功效。大承气汤能增加胃肠运动,改善肠血流量,在临床常用量下能改善被抑制肠管的蠕动,排除肠内积气,可缓解肠鼓,可改善肠管壁血液循环[4] ,并有抑菌抗感染,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热敷能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配以穴位按摩以疏通经络,从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表明:中药热敷﹑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穴进行中医手法按摩﹑心理护理﹑中医健康指导等中医综合护理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常规术后处理。
参考文献
[1] 陆勇,张仸营,黎豪,等.超声中药导入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10):43.
[2] 叶陪.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河北中医,2004,26(12):951.
[3] 曾莉,凌立君,周玉春.活血通腑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2):135-137.
[4] 吴先忠,田在善.承气汤类方现代研究与应用[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6-78.
【关键词】 中医综合护理 腹部手术后 胃肠功能的恢复
腹部手术后会出现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1]等功能障碍。术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重要环节。我们对我院普外科 66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采用中药热敷﹑穴位按摩﹑心理护理﹑中医健康指导等中医综合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腹部手術患者;年龄13岁~65岁;采用全麻手术;术中无输血及术后无贫血;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中医综合护理。符合以上标准并排除外腹部外伤﹑有治疗区皮肤有皮疹﹑溃烂﹑中药过敏等不能接受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在我院普外科施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观察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14岁~62岁,平均39.8岁;阑尾炎术后26例,胃大切术后8例,肠道肿瘤根治术后6例,肠梗阻切除术8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7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11例。对照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13.5岁~62岁,平均40.5岁;阑尾炎术后27例,肠道肿瘤切除术后7例,肠梗阻切除术6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9例,胃大切术后例7,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等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外科术后常规护理。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中医综合护理。
2.2.1 中药热敷
组方(大承气汤加减为主):当归15 g、黄芪30 g、川芎12 g、白术15 g、大黄10 g、厚朴10 g、枳实10 g、莱菔10g、甘草6g。以上诸药研末装入纱布袋内,用酒喷至有潮湿感,预热至40.0℃摊平敷,术后6小时于腹部(注意避开吻合口),外敷热毛巾以便保温,敷30分钟,一日2次。
2.2.2 按摩
术后回到病房,护理人员对双侧足三里医手法按摩,每穴按摩1分钟,1天按摩2次,此穴有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作用。
2.2.3 心理护理
中医七情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过渡不良情绪会引起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诱发或加重病情。而腹部术后由于引流,各种监护,病情变化等带来的不适,疼痛,空气不通,禁食,担心后遗症等,部分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产生情绪低落,甚至不配合治疗,从而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要耐心解释发病原因,解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2.2.4 中医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腹部手术禁食和胃肠减压的重要性,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术后脏器粘连。通气后指导患者先服淡盐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项目
记录肠鸣音恢复情况(两个听诊区以上肠鸣音均≥4次/分钟表示肠鸣音已恢复),通气时间(指患者第一次感觉肛门有气体排出),排便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①P <0.01,②P <0.01,③P <0.01)。
5 讨论
腹部手术由于麻醉,术中暴露,术中牵拉等因素腹膜刺激,术后腹腔少量渗血及渗液,电解质紊乱,胃肠激素调节紊乱等因素抑制了胃肠功能,使胃肠运动功能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腹胀,肛门排气不通。需禁食水,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逐渐进食 。胃肠功能恢复过晚,肠内积存气体和积液过多,腹压增大,会影响吻合口的愈合。同时禁食期间肠道细菌移位,易出现感染,渗出增多,继发肠麻痹,肠粘连的机会增多,不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2]。术后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恢复正常饮食是术后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术后由于失血失液正气受损,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加之离经之血阻滞经络,导致气机瘀滞,通降失和,腑气不通。因此通腑活血为必然治则[3],故采用大承气汤为主热敷,具有益气生血,活血通络,通腑行气的功效。大承气汤能增加胃肠运动,改善肠血流量,在临床常用量下能改善被抑制肠管的蠕动,排除肠内积气,可缓解肠鼓,可改善肠管壁血液循环[4] ,并有抑菌抗感染,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热敷能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配以穴位按摩以疏通经络,从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表明:中药热敷﹑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穴进行中医手法按摩﹑心理护理﹑中医健康指导等中医综合护理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常规术后处理。
参考文献
[1] 陆勇,张仸营,黎豪,等.超声中药导入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10):43.
[2] 叶陪.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河北中医,2004,26(12):951.
[3] 曾莉,凌立君,周玉春.活血通腑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2):135-137.
[4] 吴先忠,田在善.承气汤类方现代研究与应用[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