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高度重视。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历史洪流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针对以上情况,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正好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高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样呢? 健康不仅指身体有没有疾病或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更重要的指心理是否健康。由此可见,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必备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残酷,引发大学生思想动荡和心理动荡的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和现实发生错位产生落差时,便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新的方位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将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意义,如何实现二者融合,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理念上二者要相结合
二者的结合首先应当是在理念上的结合。社会发展中不管是哪种制度改革和实践创新,都需要有一定的理念做指引,思想决定行为,没有理念指导,就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这两种有效结合,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从当前高校发展趋势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随着高校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和冲击。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更要积极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来,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首先,依托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辅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两课”教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章节的讲授内容。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可以设计一组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如《大学生心理辅导》、《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大学生选修。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个以提高大学心理素质为核心统帅各科教学的总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各种教学的现状,这是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如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不自觉引导学生形成较高的政治觉悟;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开展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讨论网络条件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网上心理咨询、对话等。
三、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上要相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二者的方法和手段的结合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实现融合,首先,学校应当营造和建设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的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培养出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力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二者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相互借鉴和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其他相关的学科建设。不但要有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四、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有多年的基础,发展是比较成熟的。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和经验相对较少。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想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要实现教师双重角色的结合。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创新以及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还需要广泛的普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来扫除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其次,作为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也需要在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并热衷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自我心理保健的支撑体系。当前高校老师除自身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加强学习,系统的掌握心理学、行为学以及一些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上的反映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积家.王惠萍.大学心理教育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样呢? 健康不仅指身体有没有疾病或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更重要的指心理是否健康。由此可见,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必备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残酷,引发大学生思想动荡和心理动荡的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和现实发生错位产生落差时,便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新的方位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将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意义,如何实现二者融合,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理念上二者要相结合
二者的结合首先应当是在理念上的结合。社会发展中不管是哪种制度改革和实践创新,都需要有一定的理念做指引,思想决定行为,没有理念指导,就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这两种有效结合,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从当前高校发展趋势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随着高校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和冲击。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更要积极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来,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首先,依托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辅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两课”教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章节的讲授内容。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可以设计一组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如《大学生心理辅导》、《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大学生选修。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个以提高大学心理素质为核心统帅各科教学的总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将有助于改变各种教学的现状,这是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如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不自觉引导学生形成较高的政治觉悟;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开展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讨论网络条件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网上心理咨询、对话等。
三、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上要相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二者的方法和手段的结合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实现融合,首先,学校应当营造和建设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的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培养出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力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二者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相互借鉴和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其他相关的学科建设。不但要有开拓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四、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已经有多年的基础,发展是比较成熟的。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和经验相对较少。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想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要实现教师双重角色的结合。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创新以及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还需要广泛的普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来扫除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碍。其次,作为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也需要在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并热衷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自我心理保健的支撑体系。当前高校老师除自身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加强学习,系统的掌握心理学、行为学以及一些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上的反映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积家.王惠萍.大学心理教育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