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潮中,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并践行于日常的教学中,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愉快,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效提升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新课改;乐学志趣;厌学;乐学
小学数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图形、统计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以学为乐,乐于探索,敢于成功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一、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课后,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或其它活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让学生先在脑中再现春夏秋冬自然风光,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星期一到星期日),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的含义,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又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从学生的学号入手,创设游戏情景。上课伊始,学生就从自己熟悉的学号开始游戏复习旧知——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自然数按能被2整除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等知识,引入新课——自然数的另一种分类“质数和合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再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说,学生的认知来源与生活,只有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创设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情境——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 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引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学习很有趣,不枯燥无味。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猜张老师的电话号码”和用学号描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游戏下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掌握新学知识,享受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新授的开始是根据“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发出几个分数让学生猜想哪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呢?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再请学生说说那些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分饼”折纸的小组活动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小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作用。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由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学生是鲜活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教育。所以,当代教师应当以“快乐教学”的理念来实施教学,让快乐教学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里程碑,让快乐的阳光普照校园,让我们的学生尽情编织童年的梦想,享受数学,享受快乐。
关键词:新课改;乐学志趣;厌学;乐学
小学数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图形、统计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养成以学为乐,乐于探索,敢于成功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一、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课后,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或其它活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让学生先在脑中再现春夏秋冬自然风光,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星期一到星期日),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的含义,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又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从学生的学号入手,创设游戏情景。上课伊始,学生就从自己熟悉的学号开始游戏复习旧知——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自然数按能被2整除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等知识,引入新课——自然数的另一种分类“质数和合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再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说,学生的认知来源与生活,只有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创设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情境——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 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引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学习很有趣,不枯燥无味。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猜张老师的电话号码”和用学号描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游戏下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掌握新学知识,享受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新授的开始是根据“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发出几个分数让学生猜想哪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呢?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再请学生说说那些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分饼”折纸的小组活动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小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作用。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由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学生是鲜活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教育。所以,当代教师应当以“快乐教学”的理念来实施教学,让快乐教学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里程碑,让快乐的阳光普照校园,让我们的学生尽情编织童年的梦想,享受数学,享受快乐。